立秋伊始,金黄正铺(1)。万物待染秋色,四野步趋萧疏。阳气持衰,依存高温之象;阴气欲盛,徒留返头之浮。偶尔清凉,亦爽亦燥;间或落叶,且颓且苏。祝融未弃夏扇(2),蓐收已接秋符(3)。祈风调,佑累累之硕果;祷棵壮,保粒粒之活熟。是以赴秋日之约,绘仓廪之图。
若夫暑热匿形,秋凉临莅。沐金风于丝丝,拭汗水之漓漓。南风渐弱,收热浪而归息;北风逐强,呈清爽而写意。风向始变,开今年之新奇;凉意终来,寻去岁之旧迹。四季盛兴,三秋通利。风扫于尘埃,力效于秋事。骄阳不减,蒸水汽于昏夕;寒月难掩,缀清露而何泣?观其晶莹,羡其媚逸。透万状乎光华,映大千乎尘世。然则凉门已开,暑窗未闭。热浪滚滚,正处“三伏”之中;温风缕缕,尚有“三暑”之气。秋叶还翠,林中时传寒蝉之声;暑气哪消,午间常现秋虎之势(4)。遂而物候欲诉,衰荣可知;日月更迭,凉热轮替。气萦南墟,风行北市。涉渡九霄之河,遍及八荒之地。
况乎日照仍烈,秋禾正鲜。沐炽热而旺长,承甘霖而秾繁。汲取阳光,中稻扬花而籽实;蕴含地力,大豆结荚而粒圆。棉花结铃,竭心蕴于白絮;玉米吐须,激情储于香甜。抽穗之时,亟待滋润;灌浆之际,渴盼泉源。于是汲塘水而拯禾枯,求甘霖而击云端。碌碌忙忙,汗洒于原野;辛辛苦苦,肥施于农田。赢得禾茂,驱除心烦。洵乃早秋临,五谷蔽;晚秋到,六畜欢。万里晴空,可见丰收之年景;数声霹雳,当测歉薄之愁颜。是宜乎地辨于东西,道循往古;界分于南北,耕遵农谚。虽存区域之异,然有稼穑之联。是故天地兮化育,日月兮高瞻。仰祖制之节令,敬神农之圣贤。千年农耕,经立秋之气象;万代农事,历晴雨之预言。
溯源立秋,寻觅秋韵。草木欲黄,丝雨漫浸。洒秋光而循迹,融秋色而归遁。果香熏于田野,凋敝何愁;白云游于高空,萧瑟岂恨?由是立秋礼仪,历代许认。趋近丰收,频传嘉讯。民间欢欣,庙堂惠润。黎民于田野庆节,帝王于天坛祈运。时空穿越,恍见周天子城郊迎秋;蓦然回首,似听宋太宗指叶发问(5)。四季垂象,汉帝行虔诚之礼;八荒蓄德,唐皇摆祭祀之阵。耕耘未了,收获不尽。不畏苦累,欣遇甘霖之泽;惟奉辛勤,自有冲霄之劲。
斯乃习俗历历,风气依依。择立秋之日,惠养生之时。瓜果上桌,予咬秋而畅意;姑嫂夜采,赋摸秋而成谜。苦夏难捱,燥热将离。食果蔬而驱暑,攻内火而除疾。豆谷尝新,煮社粥以调养;土地敬祭,交秋社而顺辞。乃为换衣季节,当遵秋冻之训;入秋时令,可展御寒之姿。尔其夏秋之交,瑞景满目;热凉之换,丰硕谁及?惜乾坤之善意,顾草木而共识矣!
【注释】
(1)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2)祝融,又名重黎,火正日祝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灶神、夏神、南方神,为五行神之一。
(3)蓐收,又名该,金正日蓐收,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金神、秋神、西方神,为五行神之一。
(4)秋老虎,是指立秋以后先凉后热的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
(5)宋朝时,在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报奏。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作者:郇如启,笔名:翻阅云天,云天,启言,山东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辞赋家协会会员,获“全国十佳辞赋家”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