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佛心禅语名句赏析(精选113句)

时间:2024-01-10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鹿野  阅读:

  1、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华严经》卷十九,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

  2、如众翳者同于一处,见各差别,互不相碍,皆由眼翳,不见正色。众生亦尔。色性无碍,心缘异故,蔽于正见,不了真实。《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3、一切法,即是一切有情心。有情心烦恼种性,即是菩提性,即是本性真净,即是四智菩提。《曼殊师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二

  4、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圆觉经》卷上

  5、性相二门,是自心之体用。……性穷相表,相达性源。须知体用相成,性相互显。(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一,序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6、性一际,举一全收;真妄互融,性无障碍。(唐)法藏《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7、舍离一切相,若有相生者,是亦为惑乱,不净犹如翳。《楞伽经》卷二

  8、能知所知法,唯依心妄计,若了所知无,能知即非有。《大乘密严经》卷上,妙身生品

  9、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北齐)慧可禅师《景德传灯录》卷三

  10、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维摩经》卷上,佛国品

  11、实相必诸法,诸法必十如,十如必十界,十界必身土。(唐)湛然《金刚经》

  12、始从一念终成劫,悉依众生心想生。《华严经》卷七,世界成就品

  13、若转得自己,则一切粗重境来,皆作得主宰。……若作得主宰,即是不变易,若作主宰不得,即是变易也。(唐)曹山本寂禅师

  14、虽复勤精进,修行菩提道,若先非佛性,不应得成佛。(古印度)龙树《中论·观四谛品》

  15、一切诸法,心为上首,若知于心,则能得知一切诸法。《大乘宝云经》卷五,安乐行品

  16、心虽成二分,而心无二相,如刀不自割,如指不自触,而心不自见,其事亦如是。《大乘入楞伽经》卷七

  17、见及一切烦恼,皆有佛种。《维摩经》卷中,佛道品

  18、众生身中种种诸法,意为先导,意最速疾。《密严经》卷上

  19、一一尘中有,十方三世法。一一尘中有,无量种佛刹。《华严经》卷四十九,普贤行品

  20、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为无量烦恼覆,如瓶中灯。《央掘魔罗经》卷四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21、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六祖坛经·般若品》

  22、由心故作恶,由心有果报。一切皆心作,一切皆因心。心能诳众生,将来向恶处。《正法念处经》卷十五

  23、碍处非墙壁,通处勿虚空,若人如是解,心色本来同,(唐)长沙景岑禅师《传灯录》卷十

  24、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不增不减经》

  25、男女性相本来空,妄执随缘生二相。真性本无男女相。《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四,厌舍品

  26、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无障碍。《华严经》卷一,世主妙严品

  27、界唯是心,分别二自性,转依离人.法,是则为真如。《大乘入楞伽经》卷六

  28、世及出世间,一切由心造,犹如工画师,巧善皆成就。《妙法圣念处经》卷四

  29、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起。《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一

  30、多中无一性,一亦无有多,如是二俱舍,普入佛功德。《华严经》卷十三,须弥顶上偈赞品

  31、是法身者,纯一无二,无漏无为,应当修证。诸有为法从无为生。如是真实,无净无染,无念无依。《佛说法身经》

  32、心集无边业,庄严诸世间。《华严经》卷七十一,入法界品

  33、瓶.衣.车乘等,名言所分别,色相虽可说,体性无所有。世间众色法,但相无有余,唯依相立名,是名无实事。《大乘密严经》卷下,阿赖耶微密品

  34、了达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缘亦复然,生死皆由心所作,心若灭者生死尽。《华严经》卷三十七,十地品

  35、观一切法皆依于心,心为自性,心为上首。能摄受心,善调伏心,善了知心,故能摄此一切诸法。《佛说宝雨经》卷二

  36、如来之藏,全体是一众生一毛孔性,全体是一众生一切毛孔性;如毛孔性,其余一切所有世间一一法性,亦复如是。(陈)慧思《大乘止观》卷一

  37、世界即是不可说世界,不可说世界即是一世界;不可说世界人一世界,一世界入不可说世界;秽世界即是净世界,净世界即是秽世界。《华严经》卷十七,初发心功德品

  38、识者是身之主.遍行诸体,身有所为,莫不由识。《大宝积经》卷--。,贤护长者会

  39、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金刚经》

  40、天见宝庄严,人见为清水,鱼见为窟宅,鬼见为脓血。《顺正理论》卷五十三

  41、佛界众生界,一界无别界。《宝箧经》

  42、即相即真。(唐)曹山本寂禅师《五灯会元》卷十三

  43、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华严经》卷十九

  44、一切众生色心实相,从本以来,常是毗卢遮那平等智身。(唐)一行《大日经义释》卷一

  45、譬如种子别,生果各殊异,业力差别故,众生刹不同。譬如心王宝,随心见众色,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华严经》卷七,世界成就品

  46、如世有良医,以妙药治病,诸佛亦如是,为物说唯心。《杂藏经》

  47、离心求法者外道,执心是佛者为魔。(唐)大珠慧海禅师

  48、法界众生界,究竟无差别,一切悉了知,此是如来境。《华严经》卷十三,光明觉品

  49、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大乘密严经》,阿赖耶微密品第八

  50、分别迷惑相,是名依他起;相中所有名,是则为妄计;诸缘法和合,分别于名相,此等皆不生,是则圆成实。《大乘入楞伽经》卷六

  51、眼不见色尘,意不知诸法。此名最上实,世人不能度。(古印度)龙树《般若灯论》

  52、菩萨摩诃萨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何以故?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如自心,一切众生心亦复如是。《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

  53、蕴五大种,六根及六处,无知烦恼暗,自性悉清净。《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三

  54、此土初祖云:心有所是,必有所非。若贵一物,即被一物惑;若重一物,则被一物惑。信被信惑,不信又成谤。(唐)百丈怀海禅师《百丈怀海禅师语录》

  55、若见见世间,见则世间相,如实等无异,此名真见者。《华严经》卷十六,须弥顶上偈赞品

  56、心宰.心生.心造在这六尺之躯的众生体内,我说即是世界.世界的生起与寂灭,以及走向世界寂灭之道。《增支部》第二册,页

  57、如来藏.佛性.法身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华严经》卷五十一,如来出现品

  58、能取及所取,一切唯是心。二种从心现,无有我我所。《大乘入楞伽经》卷五

  59、名为遍计性,相是依他起,名.相二俱遣,是为第一义。《大乘密严经》卷下,阿赖耶微密品

  60、心为系缚解脱本,是故说心为第《正法念处经》卷二十

  61、一切诸国土,皆随业力生。《华严经》卷六,世界成就品

  62、一切善.不善法,心为根本。《正洪念处经》卷六十一

  63、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六祖坛经·机缘品》

  64、一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跏趺坐,俨然不动。《大方等如来藏经》

  65、识生变似义,有情.我及了。此境实非有,境无故识无。(古印度)弥勒《辨中边论》卷下

  66、若观无相法,无相即为相。若言修无相,即非修无相。若舍诸贪着,名之为无相。取是舍贪相,则为无解脱。(古印度)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四

  67、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卷十九,夜摩宫中偈赞品

  68、心持世间去,心拘引世间,其心为一法,能制御世间。《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经

  69、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大方等如来藏经》佛言

  70、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诸佛法身人我性,我性共同如来合。(唐)玄觉《永嘉证道歌》

  71、你一念心疑,被地来碍;你一念心爱,被水来溺;你一念心瞋,被火来烧。你一念心喜,被风来飘。《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72、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华严经》卷十九,夜摩宫中偈赞品

  73、佛性者,即是人法二空所显真如。(古印度)世亲《佛性论》卷一

  74、设一切众生,于一念中悉成正觉,与不成正觉等无有异。何以故?菩提无相故,若无有相,则无增无减。《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

  75、心为工伎儿,意如和伎者,五识为伴侣,妄想观伎众。《楞伽经》卷四

  76、一切广大诸刹土,如影如幻亦如焰,十方不见所从生,亦复无来无去处,灭坏生成互循环,于虚空中无暂已。莫不皆由清净愿,广大业力之所持。《华严经》卷六,世界成就品

  77、若不为心使,而能使于心,则能除烦恼,如日出无暗。《正法念处经》卷五

  78、佛祖慧命,只有八个字包括无余: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明)憨山《梦游集》卷四,示周锡孺

  79、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80、妄有非实故,与所见不同。由境相虚妄,能缘亦非有。(古印度)陈那《掌中论》

  81、如来藏不老不死.无量无边.不生不灭.不常不断。《大宝积经》卷三十二,出现光明会

  82、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唐)玄觉《永嘉证道歌》

  83、一切唯心当知自心即是一切佛菩萨法,由知自心即佛法故,则能净一切刹.人一切刹。四十华严卷六

  84、真该妄本,妄彻真源;性相融通,无障无碍。(唐)法藏《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85、诸法如芭蕉,一切从心生,若知法无实,是心亦复空。(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八

  86、万法唯心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即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等。(古印度)马鸣《大乘起信论》

  87、一切众生之心,常自在行,为心所使,为心所缚。《正法念处经》卷五

  88、无见即是见,能见一切法。于法若有见,此则无所见。《华严经》卷十六,须弥顶上偈赞品

  89、廓彻十方自性境界,触事全真。(宋)真净克文禅师《古尊宿语录》卷四十三

  90、尘相虚无,从心所生,了无自性,名为无相。(唐)法藏《华严义海百门》

  91、所言藏者,一切众生悉在如来智内,故名为藏。以如如智称如如境故,一切众生决无有出如如境者,并为如来之所摄持,故名为藏。(古印度)世亲《佛性论》卷二

  92、身缚尚可解,心缚不可脱。心既为欲缚,常受诸苦恼。《正法念处经》卷三十二

  93、无尽法界,性海圆融,缘起无碍,相即相人,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唐)澄观《华严经大疏》卷二

  94、应当修习无相正观,无相能伏妄想。唯现实性,不见实相,一切诸法,体本空寂,无见无知,是名正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四,厌舍品

  95、诸蕴业为本,诸业心为本。心法犹如幻,世间亦如是。《华严经》卷十九,夜摩宫中偈赞品

  96、众生识.初一念识,异木石,生得善,生得恶,恶为无量恶识本,善为无量善识本。初一念.金刚终一念,于中生不可说不可说识,成众生色心,是众生根本。《仁王般若经》卷上

  97、名因于相生,相从因缘起,以诸形相故,而起于分别。分别从二因:外相.心习气。第七末那识,应知亦复然。《大乘密严经》卷上,生身品

  98、相本非相,了相非相为实相。《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四,厌舍品

  99、犹如梦中所见事等,皆虚妄现,都无一实,一切皆是识心所为。《广百论》

  100、大无碍常瑜伽,四种曼荼各不离。三密加持速疾显,重重帝网名即身。法然具足萨婆若,心数心王遍刹尘。各具五智无际智,圆镜力故实觉智。(日本)空海《即身成佛义》

  101、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

  102、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梁)傅翕《传灯录》卷二十七

  103、界唯心,万法唯识,此犹是对外道邪见人说。(唐)希运《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104、若不从一念至一念,即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即是涅槃。《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二,解诸法品

  105、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维摩经》卷上,弟子品

  106、诸烦恼藏覆如来性,性不明净,若离一切烦恼云覆,如来之性净如满月。《鼓经》卷下

  107、生死相续由内因缘,不待外缘,故唯有识。(古印度)护法等《成唯识论》卷八

  108、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圆觉经》卷上

  109、分别不相应,依他即清净,所住离分别,转依即真如。《大乘入楞伽经》卷六

  110、夫善恶之本,皆心所为。《分别功德论》卷三

  111、识神造三界,善.不善五处,阴行而默到,所往如响应。欲.色.无色有,一切因宿行,如种随本像,自然报如影。《法句经》卷下,生死品

  112、心为法本,心尊心使,心之念恶,即行即施,于彼受苦,轮轹于辙。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行即为,受其善报,如影随形。《增一阿含经》卷五十,大爱道般涅槃品

  113、心动摇时魔即随缚,心不动摇魔即随解。《杂阿含经》卷四十三,第经

佛心禅语

励志句子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