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知了”“呜嘤呜嘤……哇”……蝉(知了)的鸣叫声从某收费站旁的杨树林扩散开来,一曲曲阴阳顿挫的交响乐曲在酷暑的傍晚奏起。旁边的收费站灯火辉煌、车辆穿梭,却也吸引不住乘凉人们的眼球,晃动的手电筒刺破傍晚的杨树林。杨树下,蝉猴(知了猴)破土而出,上树蝉蜕,延续它的生命。而人们则需要把它变成盘中的美餐,于是乎,人与蝉猴的激战拉开了……这是我去大妹家做客时意外看到的剧目,忍不住持电筒参战,体会其中的乐趣。
双休日,去某镇居住的大妹家做客。期间,一盘特别的佳肴让大家呆呆发愣。我一看,奥!这不是知了猴(蝉猴)么?就是蝉的幼虫,类似于猴形,夜晚攀爬到树上蝉蜕后变成蝉的。吃惯了家常便饭的小妹和外甥面露恐惧。得知附近的树林就是它们的盘踞地时,我变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大妹夫用摩托车将我和做客的小外甥先行到了树林旁。身边,手持电筒,提袋子的人们让我们明白就是捉蝉猴的人。于是,我和小外甥跟随其后,步入昏暗的杨树林。刚走进去,前面的两位女士立即喊道:“这有一个,奥,是两个!”“我这里也有一个!”两位女士俯身捡起。居住在城里的小外甥挤了过去:“哎呀!你们的运气真好!刚进来就抓住了!”我笑了。手电筒围树而转。哈哈,一只黝黑的蝉猴正慢悠悠的向上爬行,实现它的梦想,却没有想到,厄运突然降临。“小宝宝。快过来!”小外甥赶忙跑了过来:“二舅,你真行,让我看看!”“小宝宝,赶紧抓起来!”“哎!不行不行!”作后撤动作。我笑了。“这么小的东西你都害怕,没事,用它的钳子加一加你的手,找一找感觉就没事了!”见他越发向后,我笑着捡起蝉猴放在他手里,他起身后撤。我将蝉猴放进袋子。小外甥看着袋子里挥舞前爪的蝉猴呆呆的发愣。我拉着他的手,沿着杨树前行。
据资料记载:蝉的幼虫期叫蝉猴、知了猴或蝉龟。最大的蝉体长4~4.8厘米,翅膀基部黑褐色。夏天在树上叫声响亮,用针刺口器吸取树汁;幼虫栖息土中,吸取树根液汁,对树木有害。蝉蜕下的壳可以做药材。 一边忙着仔细查找蝉猴,一边解答小外甥提出的问题: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基部,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
树林里的手电筒多了起来。这是附近的居民晚餐后赶了过来。为的是乐趣,还有那份意外的收获。几只调皮小狗的欢叫声让神经紧张的人们互笑一下,缓解竞争对手的敌意。经验丰富的高手蹲下身捡起战利品,快步奔向前方的目标。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我居住在山东的外婆家。家乡气候炎热,适合蝉猴生长。村子里到处是榆树,成千上万的知了对于安静惯了的人们来说就是噪音。习惯了它们的人们无视它们的存在,忙着手里的活。当然了,闲了的时候,一到傍晚,人们成群结队,沿着成排的榆树前行。回到家,将知了猴放在盐水中浸泡,第二天,知了猴便成了农村人改善生活的美味佳肴。白天,我们在路上用铁镐挖战壕,榆树下嬉戏,一不小心,挖出好几只来。知了猴的窝很小很浅,容身之处仅有拇指大小。我们捉它的时候,用手指或者木棍挑破表层土,将木棍或者指头伸进去,知了猴的前爪夹住木棍或者手指就出来了。榆树上的蝉差点把村子喊破。数十个蝉趴在小树苗唱歌。孩子们用脚使劲踹树,散落地上一片,大家赶快捡拾,有些蝉清醒过来,立即飞走了。
有趣的是,蝉能一边用吸管吸汁,一边用乐器唱歌,饮食和唱歌互不妨碍。蝉的鸣叫能预报天气,如果蝉很早就在树端高声歌唱起来,这就告诉人们“今天天气很热”。对于蝉的寿命,外甥女说:“十几年。”妻子说:“三五年吧!”众说不一。资料记载:蝉吸食树根液汁过日子,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几年。从幼虫到成虫要通过五次蜕皮,其中四次在地下进行,而最后一次,是钻出土壤爬到树上蜕去干枯的浅黄色的壳(这就是蝉壳)才变成成虫。由此可见,蝉是见不得天的昆虫,虽然寿命很长,但是很少很少在阳光下生活,几乎一生都在黑暗地下度过。可悲的是,有的幼虫刚出土便成了盘中餐。想想我们,丰衣足食,生活在阳光下,却还为了虚无飘渺的幻想怨天尤地,争名夺利。相比之下,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数十道雪白的手电筒光柱在树林里晃动着。我们兄妹几人在树林的尽头回合了。两只塑料袋里的蝉猴有近百只。它们挥舞着双钳,互相比试着,在争夺第一,或许商讨逃脱囹圄的良方妙计。小外甥恐惧的面容似乎看到了群魔乱舞的场面。难怪晚餐时间对煎炒的蝉猴敬而远之。殊不知,蝉体含营养物质丰富,含有蛋白,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可称其为当今食品中蛋白王。
人们陆陆续续的向林子外面走了。他人手里的战利品让小外甥赞叹不已。“人家捉的真多!”大妹夫说:“这段时间,每天傍晚都是这样!但是,知了猴还是那么多!”“舅舅,要是捉完了。它们不是绝种了么?”“哈哈哈哈……”大家笑了!“小宝宝,聪明的知了猴后半夜出来,很多很多呢?”“不行!我要放生五只!要不,明年就没有知了了,听不到它们唱歌了……”小外甥大胆走向袋子,放飞他的童年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