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亢则害,承乃制。
2、牙痛长,腿痛短。
3、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4、中药不效,炮制不到。
5、久病多瘀,怪病多痰。
6、久病必瘀,久病必虚。
7、久病非寒,暴病非热。
8、久痛无寒,暴痛无热。
9、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10、从阳化热,从阴化寒。
11、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2、内热曰烦,外热曰燥。
13、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4、实则谵语,虚则郑声。
15、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6、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17、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18、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19、无阳则厥,无阴则呕。
20、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21、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2、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23、淋属肝胆,泻属脾胃。
24、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25、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26、热在上焦,气伤则渴。
27、笑口常开,祛病消灾。
28、红肿高大,大夫不怕。
29、肝阳上亢,水不涵木。
30、膏粱之变,足生大丁。
31、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32、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33、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34、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5、饿不洗澡,饱不剃头。
36、气证饮水,血证不饮水。
37、热在下焦,血伤则不渴。
38、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
39、人有四百病,医有八百方。
40、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41、冬不用栀子,夏不用麻黄。
42、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
43、扎针拔火罐,病好一大半。
44、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5、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
46、肝之液是泣,肺之液是涕。
47、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48、胃本不呕,胆木克之则呕。
49、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
50、要想身体健,食物要新鲜。
51、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52、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53、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5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55、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56、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57、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
58、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59、脑为元神之府,心为藏神之脏。
60、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61、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62、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63、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64、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65、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66、辛开苦降,芳香开窍,淡渗利湿。
67、边吃饭边生气,等于花钱买拉稀。
68、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69、寒之不寒无水也,热之不热无火也。
70、手心热来腹中热,手心凉来腹中凉。
71、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7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
73、知母贝母款冬花,专治咳嗽一把抓。
74、粗茶淡饭少生病,青菜豆腐保平安。
75、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
76、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77、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78、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79、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
80、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81、一切血症,日轻夜重,一切气症,日重夜轻。
82、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83、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84、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85、一切火症,心急潮热,一切水症,胁硬心下怔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