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荐: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只要我们给他充足的阳光、雨露和关爱,相信在适宜的时候必会灿烂地独一无二地绽放。
当教师不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只为那沉甸甸的责任。
——引子
刚接手三年级,就发现班上有个叫张文文的小男孩儿极其腼腆。课堂上从来不张嘴,就连读书也是闭紧嘴巴。一开始以为可能基础比较差,就选择最简单的题让他回答,哪怕站起来读一句课文也好。谁知人家根本不搭理我,再怎么鼓励就是不把嘴巴张开。孩子们对我说:“老师,课堂上他从来不说话,你就别提他了。”“下课他说话吗?下课和你们玩儿吗?”“下课他说话,和我们玩得也很开心。”听孩子们这样说,我就放心了:造成孩子课堂上不愿说话的原因有很多种,待我了解清楚之后会让你在课堂上心甘情愿说话的,我暗暗想到。但是,我知道对待这样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爱心以及细心的呵护,和足够的耐心。就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必须格外小心翼翼。
自此,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刻意提他,而是一直鼓励,作业完成的好就及时表扬。表扬其他同学,班上孩子只是按规矩鼓掌,而每次表扬张文文时孩子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大声鼓掌,并高呼“你真棒!”只要班上孩子们有这个氛围,至于他愿不愿意站起来回答问题已经不重要了,我只是在暗暗找时机。课堂上也不再明目张胆的关注他,而是视他和其他学生一样。慢慢地,他能够主动找我背书了,这让我很欣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学生的内心世界。”为了能够走进张博文的内心,下课带领孩子们主动和他一起做游戏,并向以前教过他的老师了解情况,找他的爷爷谈心,和远在外地打工的妈妈通电话,……渐渐知道了造成孩子不愿与人交流的原因。凭我多年的教育经验和学到的家庭教育知识,我知道,孩子问题的背后必有更深的问题存在。孩子的情况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只要一点点在进步就好,剩下的需要时机。
这天,我们学习《掌声》一课。课文讲的是一个叫英子的小女孩儿,因患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残疾,一直很自卑。坐在教室的角落,课堂不敢展示自己,下课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因为害怕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新转来的老师不知道情况,课堂上轮流讲故事轮到英子时,英子在全班师生的掌声中犹犹豫豫站起来,一摇一晃走上讲台,开启了自己第一次的课堂展示。老师的鼓励,同学们的热情掌声使英子越来越自信,从此开启了她新的人生篇章。
在备《掌声》这一课的时候,我就想这篇文章真是一篇好素材,正好利用这个契机。于是,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的环节。轮流站起来回答一个小问题,轮到张文文前,我故意在教室最后找了个空位坐了下来,以便减轻孩子的心里压力。在他仍旧犹豫着不敢说话的时候,全班同学不约而同鼓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并大声喊道:“张文文加油!张文文加油!”他犹豫再三才站了起来,但仍然不说话。同学们再次给他打气:“加油!加油!张文文,你是我们班最棒的!”我见时机成熟,默默地走到他旁边,在耳边小声说:“老师相信你会比文中的英子表现的更好,希望你能试试。加油!”我刚说完,孩子们再次鼓掌邀请。终于,第一次看到这孩子在课堂上开口表达自己的内心,虽然声音较小,但班上所有孩子都安静下来,屏息倾听,无一人发出杂音,那一刻我很感动,感动于孩子们的懂事和友爱。而张文文同学也思路清晰地准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激动不已,情不自禁带头鼓掌。接手这个班级以来,我第一次看到这孩子露出了笑脸,腼腆的、灿烂的,毫不掩饰心中的愉悦。看到他笑了,同学们也无比开心,一个个向他表白:“张文文,继续加油哦!我们看好你哟!”“”张文文,我说你很棒吧!不要害怕,以后继续保持哦!”
一整天,看到的都是他快乐的身影,和即便紧抿双唇也掩饰不住内心喜悦的样子,我心里也充满了无以言表的快乐。我想,所谓师德者便是陶行知老先生说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吧!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只要我们给他充足的阳光、雨露和关爱,相信在适宜的时候必会灿烂地独一无二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