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湖村澎古组我的祖屋前,有两棵枯死的大树,神奇般地带走了我的家母和家父。2019年底母亲去世,2023年4月10日早晨,我的父亲刘达华老人,因突发心肌梗阻,经浏阳长沙安宁康复医院抢救无效而逝世,享年近86岁。
4月14日中午一点,在浏氮宾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我的亲戚、义老乡亲、有关市、村领导以及战友、同学代表,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家父的遗体告别会。
家父生有二子四女,住房宽敞,又德高寿长,本应在家风光大葬!
然而,为了响应党的号召,认真贯彻浏阳市、北盛镇有关文件精神,移风易俗树新风。家中陪伴人极力主张就近在殡仪馆召开遗体告别仪式,姊妹在提出异议无果时,屈从父亲生前“无所谓”的意愿,统一思想而丧事从简,以减轻宗亲和家乡人民的经济负担,做到不请客,直到有人在微信上发出噩耗后的第三天,我才在朋友圈发布了办丧消息。不料,割不断的总是亲情、老乡情、战友情和同学情,大家闻讯当即发来唁电及慰问金,在拒收的情况下,还派代表专程前往参加追悼会,令人盛情难却。
在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时,亚洲湖村老协主席肖成武先生代表讲话,对家父的德行给予较高评价。我非常感谢村委、村老协领导,在我父亲生前,动员村内外力量,编撰村志《走进亚洲湖村》,这本新书记载了本村的史迹和人文现象,其中有一篇《华叔印象》,就记述了家父的生平和感人故事。还有文学平台《冬歌文苑》采用了我写父亲的散文《华岳峰高莲接天》,且入书。我在文中明确告知世人:“生前孝顺、且将前辈的光辉事迹记载下来,传之后人,比死后再烧香跪拜更有意义!”
家父有鲜为人知的性格特点,就是“人缘好”“思想开化”。
家父出生在旧社会,生活在新社会。历经“社会主义改造”“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等历次群众运动,虽然家庭出身成分偏高,但从来没有受人歧视或挨过批斗,因为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对父母孝顺、对兄弟朋友忠诚,办事靠谱,常以助人为乐。
父亲近年患有老年痴呆症,在生前大脑清醒时,我多次询问他:“你老了,怎么办?”
“只要生前对我好,死后喂鱼都可以!”我曾询问过多次,都是一个意思,直到临终前,没有新的嘱咐。
家父比伟人更长寿的秘籍就是:“帮人做了好事就忘记,自己却常记得别人的好。”本村村志上记载他在工作中把困难留给自己的故事,动人心弦,那是邹祖权先生写散文采访时才挖掘出来的,过去我却一直不知情。
家父还常告诉我:一曰不能忘记帮助过自己的人。过去农忙“双抢”时,都是姐妹和外甥来插秧扮禾,助力家中分田单干后,度过了你背井离乡时的艰难时光。二曰不能数典忘祖。我如今读《素书》才搞清楚,原来家父简单教诲却有历史渊源:为人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何处去!《素书》号称“王者之师”,当官和经商者读了可行稳致远而兴旺发达。其书有言:“道、德、仁、义、礼,五者为一体”这五种思想乃是人生大格局的组成部分,“欲为人之本,不可缺一”。人生荣辱成败,取决于能否对这五种思想的正确把握。
家父虽然已经离去,但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父辈遗志,将其孝忠、仁义文化和“忠诚办事,老实做人”的家教家风传承下去,一定要为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贡献绵薄之力!
在此,让我深深地鞠躬感谢大家,衷心地感谢那天参加吊唁的各位嘉宾;感谢亲友在家父住院期间,前往浏阳中医院和浏阳安宁康复医院看望“送温暖”;感谢“兄弟作家”开义、开礼先生和围奇、高远先生等一行五人从长沙驱车,全程参加家父遗体告别会;感谢中国当代现代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诗人、作家姚建刚教授以及国内文友的人文关怀;感谢从远方赶来吊唁的数家公司老板的深情厚意;感谢湖南大学浏阳同乡会的专家、教授等老乡们的牵挂;感谢长沙市政府有关领导、母校浏阳六中校领导、浏阳市国土资源局老协领导在繁忙中拨冗吊唁献花圈;感谢重情重义的老同学和兄、弟之部队战友,尤其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朱跃生在痛失兄长含悲中前往吊唁。
男儿有泪不轻弹。家父去世后的几天里,我没有流泪,因为我按照老人家“只要生前对我好……”的要求做到了。那年,我接他到长沙过春节,开宾馆住四天,每晚凌晨醒来就闹着要回家,要他住我长沙家里长期疗养,更是不干,宁愿生活在乡下;晚年因山地征收,政府给买了保险而享受国家职工待遇,积蓄用不完。住院期间,医院专职护理工小陈见我便说:“你们崽女是最孝顺的,有人值副班,随叫随到,几姊妹常轮流来探望”;刘府宗亲刘助国先生,在家父过世后,明确表示:“这个老子生前享福了!”同时也指出:“叶落归根”的含义不光指将老人骨灰安葬在祖籍地,最好是将灵堂设在祖屋里。这说明在乡下治丧,移风易俗,也要从实际出发,三思而后行,不然,就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引起非议。
在送葬的路上,穿行村中公路几里远,有不少义老乡亲夹道摔放鞭炮为家父送行,我作为孝子,悲痛、愧疚、沉重和难过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不停地跪拜,不停地抺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