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明代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我虽然长大后才看到这句话,但小时候已经无师自通地贯通了此原则。
我的怪癖可谓千奇百怪:家里的遮光窗帘总是要拉得严严实实;写作时必须换上舒适的睡衣;睡火车卧铺时,要在枕头上喷香水……然而,最早萌发且贯穿我整个成长过程的癖好却是收集癖。
我的童年时期物资短缺,这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物质的渴望。我的外婆热衷于收集柴火:干稻草、高粱秆、干竹枝……即便这些柴火堆满了柴屋,她仍然每天捡拾。除了柴火,她还收集塑料制品:塑料袋用来装东西,塑料片用来覆盖出芽的农作物。我的小学同学则爱收集糖纸,鲜艳的糖纸不仅好看,也是对甜美滋味的回味。塑料糖纸被洗净、展平,整整齐齐地夹在书中,成为可在同学之间分享和炫耀的东西。我和他们都不一样,我收集的是手帕。 二
当时,手帕是出门必不可少的物件,擦嘴、擦手、擤鼻涕、垫在地上坐,都需要用到手帕。除了实用外,手帕还给予了我审美的启蒙。那时候的手帕都是棉布印花手帕,白色的棉布上印着富贵花开、缠枝牡丹或者小碎花的图案,配色朴素大方。
我家的老屋就在路边,附近几个村庄的人都要经过这条路,外婆会在这条路上捡起她认为有价值的零碎物件。有一次,外婆捡到了一条脏兮兮的手帕,洗干净后发现,白色的手帕上印着“麻姑献寿”。只见云雾缭绕间,麻姑凌空飞起,手里捧着一篮仙桃,美得让人移不开眼睛。我向外婆讨来这条手帕,叠好放在裤兜里,舍不得用,下课就拿出来仔细端详。自此,我对外婆捡拾东西的运气多了几分期许。外婆见我喜欢,每次捡到手帕,都会送给我。
用过手帕的人都知道,新手帕和旧手帕摸起来触感完全不同。新手帕平整、硬挺,摸起来粗糙、冰凉,花纹一目了然;旧手帕皱巴巴、软塌塌的,摸起来柔软、温暖,花纹却被褶皱打乱、磨损。为了能更好地欣赏手帕,我学会了熨烫。我见过裁缝熨衣服,于是照葫芦画瓢,把手帕铺在八仙桌上,往手帕上喷一点儿水,再用装着热水的搪瓷缸压住手帕,来回移动使其恢复平整。熨平手帕后,我担心它们再起皱,于是将其铺在枕头下面,每天睡前看一看。手帕虽多,图案却不丰富,最多的是花卉,其次是抱着竹子的大熊猫,偶尔也有故事类的图案,如猪八戒吃西瓜、小猫钓鱼等。印有人物的手帕最少,那条“麻姑献寿”的手帕是我收集的手帕中最富艺术气息的。我收集了20多条手帕,直到上小学四年级才停止收集。后来,街上流行一种厚重的新式手帕,毛巾般的质感,图案粗糙艳俗。外婆也捡了不少,拿来向我“献宝”,但我对这种手帕完全提不起兴趣。 三
我上小学五、六年级时,同学间流行收集干脆面的贴画。最开始有一种名叫“小浣熊”的干脆面,包装袋里附带一张有浣熊图案的贴纸,哪位同学要有张贴纸,立刻就能成为全班的焦点。一包干脆面卖五毛钱,我是消费不起的,堂弟偶尔能买一包,他把贴画当作宝贝,都不让我摸一下。
方便面更新迭代很快,不久,“小浣熊”贴纸势头渐下,取而代之的是“水浒传英雄卡”。当时正值电视剧《水浒传》热播,大街小巷随处都能听到刘欢唱的《好汉歌》,印刷精美的水浒英雄卡片成为每个男孩都想拥有的藏品。方便面厂家还制造噱头:集齐108张“水浒英雄卡”就能兑换神秘大礼。弟弟为了收集英雄卡,天天买方便面,父亲不堪其扰,干脆买了一整箱,可是里面的卡片很多都是重复的。购买方便面收集卡片的潮流热热闹闹地开始,又悄无声息地结束,108张英雄卡还未集齐,厂家又推出了其他系列的卡片。男孩们终于认清了事实,把目光转向新的游戏了。 四
初中时流行交笔友,很多杂志和报纸都开辟了交友栏目,只需要一张邮票,就能够和天南海北的中学生联系,彼此分享生活和心事。我又将目光落在信封右上角那些五颜六色的邮票上。那一张张小小的邮票,远比手帕更精致,内容也更丰富。为了得到更多的邮票,每天中午打饭的时候,我都会故意绕到传达室,看到有同班同学的信就帮忙取走,等到同学向我道谢时,我就开口索要邮票。大多数时候,我都会如愿以偿。那些旧邮票图案丰富,有珍稀花卉、敦煌飞天、名胜古迹等,数量最多的还是介绍各地民居的邮票。
除了收集旧邮票,我也会买新邮票。一次,姑父大方地给了我两块钱,我到邮局想买最漂亮的邮票,工作人员将邮票递过来后我才发现,那张邮票图案是介绍民居的。我失落极了,这花钱买来的邮票远远不如收集的旧邮票漂亮。
在宜昌读书期间,我常混迹于夷陵广场旁的古玩一条街,那里不仅卖古玩、奇石,还卖旧书和旧邮票。撕下的旧邮票堆积在盒子里,五毛钱一张。我蹲在路边,一张一张地扒拉,竟找出了整套的《西厢记》和《金陵十二钗》,那工笔细描的仕女图真是美,即便陈旧,也不会掩盖人物的神采。 五
邮票能带给我单纯的审美享受,但与之相比,书籍蕴藏的美更为深沉,韵味更长,有更为辽阔、自由的想象空间。因而,我的兴趣又从集邮转为收集旧书。旧书是源源不断的,各类学科、各种风格的都有,旧货市场的那些旧书,如同藏在蚌壳中的珍珠,只要你有一双慧眼,就能把它们挑拣出来。
那是一段惬意的时光,油墨的清香飘荡在记忆深处。在旧书店,我找到了郭沫若翻译的《浮士德》、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这种只需花很少的钱就能得到快乐的时光,被我延续了很久。如今,每到一座新的城市,我第一时间想去的还是旧货市场、旧书市场,于我而言,那里是收集爱好者的宝地。
回想我的收集轨迹,从手帕到丝巾,从旧邮票到口红,从旧书到香水,在繁华世界里,我也在迎合时代的审美和潮流。但回过头想想,陪我时间最长的还是那些旧物,14岁时收集的旧邮票、16岁时买来的旧书,到现在还安稳地待在我的书架上。它们就像一个个熟悉的老朋友,停留在我的记忆里,成为我精神世界里重要的一部分。
收集的热情会携手岁月前行,伴我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