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和芊芊的友情是我搬来东郊的一大收获。
多年前在美院读书时,她在楼上学设计,我在楼下学国画,她下课了会来我们班转一转。
有了微信后,我俩通过美院的微信同学群取得了联系。微信朋友圈红火起来后,我经常能看到她的动态:去书院门了,在城墙下拍照,有个画画的工作室……我当时从事的主业与艺术无关,我很羡慕她还在坚持画画,于是经常给她点赞。从照片来看,她离我应该不远,我想约她聊天、晒太阳,但被琐事缠身的我们连见面都是奢侈。
之后,我们的孩子相继考上了大学,于是我搬到了郊区。再看她的微信朋友圈,她家附近的风景是我喜欢的杂树闲花,不似城里那种剪得整整齐齐的公园风貌。我遂主动联系了她,发现,我们离得真的很近。我去了她的画室,画室在一楼,落地窗外满是绿植,阳光很是充沛。进了画室,眼睛不够用了,从墙壁到天花板,所有的图案都是芊芊自己画的。天花板上是蓝天白云,墙壁上是花花草草,既文艺又显童趣。
跟芊芊聊天很有意思,就像是在跟另外一个自己聊天。我在想,也许我在人生的某个十字路口变换方向,一直走下去就会成为现在的她。 二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逐渐学会欣赏那些充满生命力和冲击力的事物,比如运动会上健美的身姿,比如色彩饱和度非常高的儿童画。
芊芊画室的墙上挂着很多学生的画,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热情。我被其中一幅画吸引了,画面上,一只黑猫围着白色餐巾在吃鱼。画画的孩子可能把自己能想出来的图案和颜色都画在了这条鱼身上,于是,这条穿着花衣服、等着被吃的鱼,就像要参加奢华的舞会一般。而吃鱼的猫一脸肃穆,衣着庄重,准备吃这条五彩斑斓的鱼。在这幅画里,世界倒过来了:被吃的鱼形态活泼,表情狡黠,似乎随时能跳出来;而吃鱼的猫像个忠心耿耿的仆人,准备和鱼共同参加一场盛宴。这张小小画作的黑色幽默在于,这场盛宴的地点在猫的肚子里。因此,猫不轻狂,鱼也不绝望,猫郑重其事地准备开始享用美食,鱼则欢天喜地准备迎接挑战。可能只有在孩子的画里才能看到这种迥异而怪诞、欢喜又魔幻的场景。
天真无邪的孩子对这世界的功利懵然无知,因而才能画出这种氛围感。他们表达着自己眼中的美,这种美独一无二,令人叹为观止。还有一张画令我印象深刻,一个花瓶里插了几枝花,而这个花瓶上赫然趴着一只瓢虫,瓢虫很大,似乎快从花瓶上掉下来了。巨大的瓢虫和缤纷的花朵形成鲜明的对比,色彩艳丽,相映成趣,一点儿也不违和。我惊讶于这些画呈现出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孩子们没有被寻常的审美禁锢,他们充满热情地描绘一只很大的瓢虫,把一条即将被吃的鱼画得活泼而生动。类似这样的画俯拾皆是,我就像走进了一个色彩的旋涡,一个奇异的乐园。 三
芊芊还给我看了一组她学生的绘本作品,有个孩子画的是《人鱼公主和她的姐姐们》,讲述公主们的游戏和情谊。这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也画过类似题材的作品,那幅描绘海底王宫的画至今历历在目,如果当时有芊芊这样的老师来引导,我的人鱼公主说不定也可以成为一个系列作品了。我最喜欢的,是一本叫《我和开心果的快乐生活》的绘本,画的是小朋友和她家小狗果果的故事,每一幅图画的完成度都非常高,活泼可爱的小狗神情生动,呼之欲出,如果用视频或照片来表达,反倒不如图画那般凝练有神采。孩子们有种本领,能够发掘出生活中最本真的快乐,这种快乐也会感染那些看作品的人。
芊芊的一大乐趣是跟学生聊天,记得有个幼儿园的学生问她:“老师,你结婚了吗?”她反问:“你说我结婚了没?我儿子都那么大了……”小朋友又问:“那你是怎么把他生出来的呢?”她还没来得及回答,几个孩子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老师是从眼睛里生出来的。”可能是孩子们看到老师的眼睛亮亮的,像镜子一样,里面还有小人儿呢,就寻思着人一定是从眼睛里生出来的;眼睛还能流眼泪,人应该是被包裹在眼泪里生出来的……于是,一个孩子画了幅画,画面中,眼泪像石头一样大块大块地从眼睛里流下来,每一颗眼泪里都有一个小人儿。这不禁让人想起《西游记》里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石猴,想起《红楼梦》里绛珠仙子还泪的故事。这些故事之所以经久流传,是因为其精神核心很纯粹,犹如童话一般,就像这屋子里孩子们的神来之笔,充满了生命最初的热诚,有着旺盛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很羡慕芊芊的工作,能够和自己喜欢的人打交道,能够做自己。 四
英国作家戴安娜·阿西尔在《暮色将尽》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侄女的工作是修补油画。49岁时,有一次晚餐,她正好坐在一个外科医生身边,不经意地提起如果她能重新活一次,她会选择学医。医生说,她还有时间,他们医院收50岁以下的学员学习接生,她立刻报了名。如今,她已经带领团队接生过6个孩子了。她有时也会问自己:这是在干什么。但她依然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有任何比帮助生命诞生、见证生命的开端更令人兴奋和战栗的事了。她是个相当能克制自己微妙情绪的人,看到她因为谈及迎接新生命的降临而闪亮,我非常嫉妒。”作者认为,她的侄女能走出熟悉、舒适的生活环境,走向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侄女的勇气和行动力让她获得了无可估量的价值。
我与作者同感。我也被眼前的这些作品深深震撼。走出画室,阳光下的风信子开得烂漫,我蹲下身,仔细观察着这些春天的花,心里很羡慕芊芊能够走近一个个小人儿,与这些充满活力、散发着灵性光芒的小孩子对话,被他们感动,受他们启发,就像走进春天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