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高中毕业后,没有机会参加高考,然后是下乡,再后来就业成家。也对上过大学的人充满了敬意和羡慕。
1981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北京、上海等几个城市进行试点,我心里就盼望啥时咱山东省开始呢?1983年传来山东省开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喜讯,我们几个朋友、同事就凑在了一起,简单一商量就第一时间去报了名。我当时从事文字工作,就报考了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那时没有高考辅导班,学习资料从报名相对应的大学购买,买来后全凭自己学,也就是平常说的靠自己“悟”。而有的人是初中毕业参加高考,难度更大。
那时我们都结婚成家了,既要工作,又要顾及妻子(丈夫)、孩子,有的还要照顾父母,所以时间是够紧的。没办法,参加自学考试的人都戒掉或大幅减少了饭局和娱乐活动,正常的工作应酬也是能推就推,很多人夏天都是流着汗在挑灯夜读,时间太宝贵了。记得那时,孩子上初中时得了病毒性感冒,需住院挂两天吊瓶,我就拿着书去陪床,就希望晚上快点到来,因为晚上真安静,看书多还记得住。
学习的过程越投入,越有获取知识的欢乐,疲劳就被赶到了一边。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古代文学、当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课程,你不但能从中学习大量的语言词汇和写作技巧,还能从中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一些典故、史实,极大地丰富自己的知识。
考试都是考生到其它县市的考场参加,或许是为了防止在当地发生作弊现象。我们6人中有一人在政府办公室任职,大家就沾他的光乘车去考场所在县市。到达地方后,第一件事就是找离考场近点的旅馆,那时住的那个旅馆里大多数是考生。住的人多却很安静,客房内、走廊上、院子里到处都是手捧课本在复习的考生。吃饭时间大部分人都十几分钟结束用餐,然后又去看书。有的复习到凌晨再打个瞌睡就去考场,有的晚上睡得早,第二天凌晨起来复习功课直到去考场。
第一次考试是在潍坊市的一所学校。当时学校楼前正中挂有“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潍坊市第X考场”的横幅标语,公安干警负责维持秩序,严禁非考生进入会场。考场内每间教室有20套桌椅,每名考生按桌上贴的考号对号入座。有两名老师固定在教室内巡回监考,还不时有几名教师巡回进来监考。所以那时没有考试作弊的,有的考生拿起试卷看看答不了,就很快退出考场。临近结束考试时间还有10分钟时,监考老师会提示下考生有所准备。
由于是自学,而且监考相当严格,记得当时《参考消息》上登载一些外国人的评价,说“自学考试”是中国含金量最高的大学考试,是真才实学,没有人情后门。
我们一起6个人参加考试,第一年就有一个人退出了,第二年又有一个人退出了,第三年有两个人退出了,我和在政府办公室任职的朋友坚持了下来,并在1986年拿到了全省第一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毕业证书,记得拿到证书时,我们两人都流下了高兴的泪水,四年自学终有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自学考试,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对今后的工作有着实实在在的帮助。比如1987年6月,省委在诸城召开了“推广诸城经验,深化农村改革”现场会,会前自己去济南南郊宾馆完成了单位在现场会上的典型发言材料,后来又顺利完成了单位在全省交通工作会议和两次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材料,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和好评。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我心中永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