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崔耀奇‖记忆深处的年味

时间:2023-09-21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云狗  阅读:

  儿时的年味萦绕心怀,留存记忆深处。

  腊月廿四是南方小年,民谚曰“三祭灶,四扫屋”,即指每年的腊月廿三祭灶神,廿四大扫除。生产队年代日子过得紧巴,小年当天父亲破天荒到食品站凭票割一小刀猪肉,再到菜市买个霞洞豆饼回来祭灶神。说是祭灶神,其实是犒劳很久没吃过肉的一家人。祭过灶神,吃了猪肉豆饼,感觉快过年了。

  过年烹调美味需要备较多酱油,大队代销店买不到大量酱油。本地沙琅酱油饮誉粤西,每年腊月祭灶后一二天,便是父亲代乡邻去沙琅圩打酱油的日子。打酱油是一项义务活,村中邻舍二三十户人家,每户拿来大小不一的油瓶瓦缸,父亲把这些瓶瓶缸缸装进二个大箩筐,东方刚露鱼肚白父亲就挑上担子出发了。从霞洞公社军屯村到沙琅圩路途遥远,有二十多里,没车可乘,走路要二三个钟。到了黄昏家家户户炊烟缭绕的时候,父亲挑着满满一担酱油出现在乡邻面前,脸上还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打酱油回来一二天,生产队干塘捉鱼。我队有一口大塘,年前干塘分鱼给社员做年。两台水车,每车两个精壮男劳力在吱吱呀呀起劲车水,半个钟换班一次。我们一帮小孩在一旁看热闹,也有大一点小伙伴下去踩塘蚌。几个钟后塘水将涸,那些鳙鱼、草鱼、鲮鱼、鲤鱼在塘底活蹦乱跳,引得大人小孩吆喝一片。家家户户都分到塘鱼,到了晚上,家家炊烟再起,酱油飘香,那些养了一年的塘鱼,肥美鲜嫩,加点大蒜香葱酱油烹调,香得让人忍不住猛吞口水。闻着这酱油鱼香,感觉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每年在过年前几天,家家户户便开始做籺,以示辞旧迎新,还要用籺“摆年”(将籺放在家中,跨越新旧两年)和“敬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小时候最盼望的是早一点做籺,平时没机会吃籺,早一天做籺可以提前吃籺。我家一般在腊月廿六七做籺。那时乡村没有通电,没有电动碎米粉,只好用传统的工具将浸泡滤干的糯米、粘米粉碎。我早早到邻居家碓房(舂米的作坊)用簸箕排队。轮到我家了,母亲将糯米放进石臼中,我家二姐、三姐踩踏木碓尾,一踩一放,碓头有节奏起落,将米舂成粉末。每隔一会儿,母亲趁机翻搅米粉,用一个椰勺挖起米粉,再用筛子筛出细粉落在簸箕里,粗粉颗粒放回石臼继续舂碎,经过反反复复,舂完糯米,再舂粘米。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做籺一般安排在晚上,垫籺的菠萝叶我已提前爬树摘好。吃过晚饭,点上竹笋灯,收拾好八仙桌,摆放好大簸箕,准备好绿豆、花生、黄糖、椰丝等馅料。我家过年做的是寿桃籺,我记得先用大簸箕盛着做籺用的籺粉,把它堆成小山状,然后倒适量沸水进籺粉中间,开始搓籺粉。搓籺粉是功夫活,一般由大人来完成。搓好籺坯,团成小团,压成偏平状,放进适量馅料,放到籺模按成寿桃状,将印出形状的籺摆上菠萝叶,装上竹篾蒸笼,放到“牛二锅”(一种农村常用的大锅)蒸一炷香时间即蒸熟了。点上红点,刚出炉的年籺又香又好看,我可以一口气吃三五个。

  年三十(月小则廿九)早上生产队杀年猪。一大早,大人、孩子涌向生产队的晒谷场看分猪肉。年猪早已宰好,有七八头,切成一刀刀,摆放在干净的稻草垫子上,猪杂堆放在一旁。每户按劳动力多少分猪肉。多的可分到四五十斤,少的也有十斤左右。我家劳动力多,还认领生产队一头耕牛(按半个劳动力算),可以领到三十多斤猪肉,另外还有几斤猪杂。猪肉按抽签顺序分配,领到猪肉的人家笑逐颜开,回去煲猪肉吃早饭。在我印象中,“做年”是从这天开始,一般人家一年中只有做年这几天早上可以吃上干饭。我家伙房屋檐下挂着一棵本地白芽菜(大白菜),有七八斤,可以吃几天,用来煲汤和炒菜。白芽菜是父亲提前一天买回的,是“年菜”,做年少不了。分到猪肉的早上用白芽菜煲猪肉,我吃了一大碗,还喝了一碗汤,肉香汤鲜,香气四溢,那种味道至今没法忘怀……

  我家除夕年夜饭较早,下午四五点一家人便围在一起吃年饭了。团圆饭菜式不少,有红烧肉、白切鸡、塘鱼、炒粉子、茨菇腩肉煲……摆了满满一大桌。我在家是小孩,平时除了读书还要管放牛,过年时父母会奖赏一只大鸡腿给我。吃了年夜饭后,父亲和哥哥开始贴春联,我也一起帮忙。当时的春联内容单一,最常见的是“飞雪迎春到,风雨送春归”,还有就是“花开富贵,竹报平安”“人民歌幸福,祖国庆长春”等,到了改革开放才出现“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这样的春联。贴好春联,我就开始放鞭炮。鞭炮是小鞭炮,一串串,有些是其昌叔送给我的,有些是在家里偷偷拿的;二踢脚和砸炮是叔叔或姐姐给几角钱我去霞洞圩买的。小鞭炮拆开来一个个放,舍不得一串连放。砸炮最好玩,用力甩向墙壁或石头,发出“嘭”的一声,还迸射出火花。

  除夕之夜乡下好热闹,人们见面作揖问个“新年好”“恭喜发财”,小孩子拿个手电筒到处跑,时不时悄悄在你身边放个小炮或甩个砸炮,把你吓得一跳;适逢过年,大家又不敢发怒,往往一笑了之。到年夜12点,家家上香,点燃鞭炮,顿时炮声大作,我趁机去捡哑炮。除夕之夜和正月初一凌晨,燃放鞭炮达到高潮,我循着噼啪之声,东奔西跑,冒着呛人的火药味,在燃过的鞭炮碎屑中捡拾没响的炮仗。

  年初一节目好丰富,穿新衣拜年走亲戚拿红包。我到叔叔家去拜年,叔叔给我五角钱的红包;五角钱可以买到几串小鞭炮或几排砸炮,当时算是一个大红包。吃过早饭后跟家人去走亲戚,探完六姑探姑婆。走亲戚回来还早的话,我便溜到霞洞圩看篮球比赛,看舞龙舞狮,看村里的“棋王”基哥跟高手过招……

  年初二探过外婆,年初三早上队长在村头拉开喉咙喊工——“挖塘泥咯”,生产队开工挖塘泥备春耕,新年渐渐淡去……

  那个年代过年虽然物质匮乏,文化生活单一,但感觉年味很浓,人人期待过大年,过年记忆珍藏在心底。如今生活好了,天天好似过大年,过年跟平常日子没两样,这得感恩时代,更要懂得珍惜。

伤感日志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