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苋菜

时间:2023-10-28    来源:馨文居    作者:苏红  阅读:

  小时候,物质生活条件较贫乏,虽说饭能吃饱,但菜就没法讲究了。那时,荤菜是“奢侈品”,平常的中饭,有一盘“雪菜炒千张”加一盘“猪油炒白菜”,那伙食就算相当不错了。所以,记忆中的蔬菜,都是美味,而清炒红苋菜,就是我们小孩的最爱。每年的春末夏初,是苋菜上市的时候,头茬苋菜娇嫩水灵,掐去根须洗净,起油锅,“刺啦”一声放入苋菜,再加入拍碎的蒜瓣一起炒,炒出红色的苋菜汤,加盐炒至苋菜变软变烂,即可出锅。大人们先给每个小孩搛两筷子苋菜后,大海碗里只剩下几根苋菜泡在苋菜汤里了。㸓一勺鲜鲜的苋菜汤拌饭里,米饭变得粒粒彤红,小孩子几大口就扒完一碗饭。也许,小孩子对颜色是很敏感的。那时的我,喜欢苋菜汤,不仅因为它可口,还因为汤的红色是喜庆的胭脂红。由此我联想到胭脂—那时小学生上台表演节目前化妆的颜料,也想到了新娘子家刚贴的门联,所以这种红色是美好的、让人愉悦的颜色。

  长大后,从科普文中得知:苋菜原产于中国、印度及东南亚等地,在中国食用及种植的历史悠久,早在甲骨文中便有“苋”字,很多古书籍里都有记载,如《尔雅》中有“蒉,赤苋”。苋菜不择土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民间有“苋菜命贱,见土就现”的说法。中医认为,苋菜有补气、清热明目、利大小肠、促进排毒的药用价值。而苋菜又因营养丰富,含丰富的铁、钙、钾、硒元素而获“长寿菜”的美称。由此,我对苋菜的喜爱又多了一份。

  偶读古诗词,我惊喜地发现:古代文人大家如陆游、王安石、韩愈、苏轼等都为苋菜写过诗,可见它的受欢迎程度不小啊。我傻傻地想着:如果偶尔效仿郑板桥“白菜青盐苋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能不能也演绎出豁达与诗情呢?

  十年前的一天,正月刚过,我在某生鲜超市的货架上,看到了一捆捆水灵娇嫩的红苋菜,这是大棚菜无疑,但尝鲜的想法使我毫不犹豫地带一捆回家。同比例的油、同比例的蒜瓣、同样的火候,可这次的口味却不一样:菜味寡淡、菜汤没有鲜味,只好加一勺鸡精增味。从此后,我只在苋菜上市的季节,时常到菜场张大姐的菜摊上买一捆来自于她家菜园、露天种植的苋菜,红苋菜仍是儿时的味道,白苋莱似乎更鲜更柔滑。

  今年八月的一天,我正在张大姐菜摊买茄子,这时,走过来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小姑娘,她对张大姐说:“你是张阿姨吗?我妈妈经常在你家买菜,她说你家的菜是自己种的,好吃。还告诉我是15号摊位。”张大姐笑着说:“谢谢夸奖哈,丫头,你妈妈今天怎么没来呢?”小姑娘说:“我妈妈上周做了个手术,昨天才出院呢,现在要在家休养,爸爸又加班去了,那我就要来买菜了。对了,我妈妈说想吃苋菜,并且说只想吃你家的又嫩又鲜的苋菜。”张大姐指着两捆白苋菜说:“丫头,这让我犯难了!这个季节的露天苋菜,是不可能嫩的,你看,我把根都剪掉了一大截。炒是能炒烂的,但要加水多炒一会儿,鲜味也是有的,但比上市时的口感要差些,甚至有点淡淡的苦味。所以,这苋菜,我留一点自家吃,带几捆过来,都是会吃的老主顾来买,他们能接受这味道。怎么样?丫头,要么你到别的摊位买点嫩苋菜?”小姑娘焦急地说:“这可怎么办?我妈妈说,大棚苋菜味道淡,她不想吃。”张大姐说:“这样吧,我送一捆苋菜给你,你回家试试,如果不好吃就倒掉,可以吧?”小姑娘说:“那不给钱不行,我妈说不能占人家便宜的。”张大姐说:“小丫头,一捆苋菜,多大点事?你把菜先拿回家,你让你妈妈下次来买菜再给钱,可以吧?”……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回到家,我把菜场见闻说给女儿听,并夸赞了小姑娘的懂事、张大姐的实在,女儿笑着说:“可以点赞她俩!不过,为啥都为一捆苋菜纠结呢?这不耽误时间吗?换作是我,干脆再买一捆大棚苋菜,回家各炒一半,妈妈觉得哪样好吃吃哪样,因为生病的人也许口味跟平时并不一样。这不就结了嘛!再说,我觉得所有的苋菜都是一个味。”我说:“你们小孩懂什么?明摆着露天苋菜好吃啊!”女儿笑着说:“什么叫好吃?没有量化指标来判断吧?那不就是个靠味觉判断、很主观的东西吗?所以有‘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和‘众口难调’的说法。妈妈,我要批评你,特别是在饮食方面,你有时把你的喜好强加给别人,主要是给我,这可不好啊!”女儿的话,引起了我的思索:我有时确实有点管得太宽啊,比如,女儿偶尔用空气炸锅烤鸡腿时,我便絮絮叨叨地说:“这垃圾食品有什么好吃的?说不定还是激素鸡!以后别吃了!”由此,引起了一场争执。

  想想,何苦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喜好,要互相尊重。以后,我吃我的红烧牛肉,她吃她的煎牛排;我下我的面条,她烤她的面包。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各吃各自的美食,不是很平常很温馨的画面吗?

伤感日志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