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这个词,在过去,我是没有体会的,甚至惧怕有些医生生硬的表情和“噼里啪啦”的呵斥声。但经历了近期的一次住院,我理解了医生这个职业“表情生硬”的理性,也理解了医生“噼里啪啦”的呵斥,更理解了“医者仁心”真切而温暖的内涵。
以上所有的“理解”都源于一个人,她就是大邑县志昌骨科医院的王老师。
2023年春节,我感染新冠病毒,因病情严重而住院。
那是一个很寒冷的下午,我昏昏然被送进康复楼病房,护士和医生很快来到我的床前,展开各种望闻问切的病情了解和身体检查。我没力气感觉疼,只晓得好几个部位都在扎针,只晓得其他医护都离开了病房,床边还站着一位医生,她在观察仪器和我,脸上没有笑容,却有点亲切。
第二天早晨查房 ,我才知道她是我的主管医师,才有点力气看清她年轻秀丽的容颜,看清她佩戴在束腰白大褂上的工作牌和牌上的姓名“王★平”,一个好似男人的大名,竟属于一个文静秀美的姑娘。
我有点不相信,这么年轻的小姑娘会是主管医师,更担心她是否有耐心医治我身心的疾苦。
病情的反反复复,让我无力挪步,手在被窝里动一下都累得心慌,肩、背、胸和腰都累疼了。我白天冒汗,晚上盗汗,内衣裤整天都湿漉漉的,夜里要换两个枕头,长长的波浪卷发全结成了饼,和丐帮无异。全身擦洗都要靠丈夫帮忙。我饱受病毒的折磨,既有强烈的求生欲,又对自己失去信心,每天除了接受各种治疗和被动吃饭,就是蒙头睡觉。其实根本睡不着。心里想快点好起来可就老是不好。我害怕看到屋外那抬出去的白布全覆盖的担架,同时又克服不了洁癖的毛病,生怕病友的唾沫飞过来让我再次感染,所以总是要求丈夫拉上床边的布帘。
我焦虑过度,住院第七天就要求CT复查,王老师说:“你身体虚弱,不宜密集做CT,三个月后复查吧,那时候你的肺会干干净净、巴巴适适的。空时,我教你练练‘八段锦’。”
我觉得奇怪,不是有人说医生把病人当唐僧肉吃吗,我咋主动要求消费,还被劝阻?教病人练“八段锦”,对医院和医生哪会有利可图啊。
我感觉王老师太实诚了,心里不由跳出“医者仁心”这个词。
王老师密切关心、关注她的每一个病号,对症下药,西药消炎,针灸配合,中药调理,我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精神也渐渐好起来。
王老师一天要来看我好几次。每次来,她都会一面问我“感觉好些了吧”,一面拉开我与病友之间的蓝色布帘,让我多看他人、能看见窗外的蓝天,还对我说“你没基础病,也没器质性问题,适当下床走走”等别担心、不忧虑之类的话。
王老师的查房成了我的期待,就是想看到她,想听她的建议和安慰。她每一次来,似乎都能给我一点希望和力量。她在竭力让我明白,我不会死,是能度过难关的。
王老师深知病人对她的信任和依赖,即使下班都会告知病号家属,她下班了,有事及时找接班医生,也可以联系她。她还给我留了微信,说有啥问题随时联系、随时咨询。我不是她的熟人、亲友,她同时还主管着不少的病人。那段时间医院爆满,并非金刚不坏之身的王老师已被病员传染,在发烧咳嗽,但她每一天都一如既往地出现在床前,堪比亲人般关注病号。
我说:“您这么年轻,却这么有耐心”。
她答:“因为理解病人,所以耐心”。
她的话永远干净利落,好像多说一个字都是配错药,多说一句话都会耽误其他病号对她的期盼。她总是恬静而来、匆匆而去。
王老师每天用白大褂包裹着她花一样的芳华,没有花里胡哨的装扮,甚至连语言都那么严谨。她从不“噼里啪啦”呵斥病人,可她的话句句烙在我的心底。
王老师不仅话不多,声音还很轻,我却每个字都很清晰地听进了心里。当我没有信心时,会想起她说的我没器质性问题;当我蒙头躺平时,会想起她的劝诫“下床走走,好得更快”;当我下床走走时,会打开王老师推荐给我的“八段锦”视频,关掉音乐,照着画面,慢慢比划,慢慢练习……
其实,在那个非常时期,医生护士几乎都是带病坚守岗位,他们忙而不乱,非常耐心地对焦躁的家属“噼里啪啦”地叮嘱着,冷静理性地研究、治疗着同样疾病而症状各异的病人。王老师是我的主管医师,我自然更记得她。
尽管在王老师的精心治疗下我已康复出院好久了,但还深深地感恩着她。王老师成了我心中白衣天使的形象代言,成了我理解“医者仁心”的具体诠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