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年味儿

时间:2024-02-08    来源:馨文居    作者:  阅读:

  小孩子们开始放鞭炮了,渐浓渐近的爆炮声,告诉我们,又快过年了。在过去年间,进了腊月,就开始算是过年了,过腊八,喝腊八粥;过小年儿,拜灶王爷。时下里,腊八粥早已被超市里的八宝粥所替代。腊八粥的驱寒温暖的,可是现在的人们都有了羽绒服和貂皮大衣,居室里有暖气片,或是地热供着,腊八粥恐怕被淡忘了。现在的厨房,大都是电磁炉、微波炉之类的,灶王爷的影子很难见到了。

  该是写春联的时候了。过去拿着红纸,四处寻觅写对子的人影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是,集市或街头卖春联的贩子们。我小的时候,我的三叔是村子里惟一写对联的人,乡亲们拿来红红的纸,小心翼翼的用剪刀裁开,放到爷爷家的小桌上,围着三叔,看他写对子。小孩子们是不允许靠前的,如果碰洒了墨,弄坏了纸,是要遭到大人们的呵斥的。浓浓的墨香弥漫开来,大人们辛苦而粗糙的脸上,流露出了笑容,黑色的脸庞,被红红的纸所映衬着。在大人们的脸上,好像看到了对新年的那种渴望。而现在的对子都是电脑制作的,显然它已经失去了中国书法的那种墨香与灵气,几乎千篇一律,对子的内容除了财运亨通,就是大吉大利,惟一能给人以温馨感觉的恐怕就是“家和万事兴”对联了。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现在集上或是街头卖的挂钱儿,其“规模”比以前大多去了。过去的挂钱儿,尺寸是很小的,像小学生作业本子那么大。现在的挂钱儿看上去很大气,就像一面面红色的旗帜,挂在屋门口很气派,红红的挂钱,浓浓的年味儿,扑鼻而来,那感觉就像心里升腾起一盆火,让人暖暖的,美不胜收。我曾这样想过,制作一个大大的挂钱儿,将其贴于居室客厅的某一处,定会不同凡响。

  在我小的时候,天天盼着过年。唉,过年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那时候对我们这些小孩儿而言,心里真是美滋滋的。邻居有位十五、六岁的女孩儿,那时她们家是很贫困的,那时人们的日子过得都不富裕。记得那一年过年的前几天,女孩的妈妈为她买了一块儿蓝色的布料,给她做裤子。那天晚上,我和我的妹妹到她家去的时候,那位女孩儿高兴极了,她拿出布料在她的身上不住的比量着。此件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我依然记得那天晚上,女孩所说的话:“啊,我终于有新衣服穿了,这块布料穿在我身上,多好看啊!”那时候刚刚实行改革开放,人们刚刚穿上新衣服。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买不起新衣服的,过年的新衣,都是奶奶和妈妈用碱面子当洗衣粉,用刷子刷出来的新衣服。年前大人们是很忙的,忙着为小孩子们做灯笼。改革开放前,灯笼是纸糊的。上面涂红抹绿的,哎,点上几个黑黑点儿,就是一个垂涎欲滴的西瓜(那时过年是吃不到西瓜的)。改革开放以后,父亲找人做了一个带有玻璃罩子的灯笼,玻璃父亲用红漆写上“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的字句,我手提灯笼,带着我的兄弟、妹妹们,满胡同跑。小伙伴们都将自家的灯笼提了出来,弄得整个胡同,犹如星星下凡,游走于新年的矿区。哦!那时矿区还不怎么富裕,哎!好日子从那个时候就要来到了。

  如今的我,年近半百,提灯笼玩,早已成了我快乐童年的记忆。现在矿区的人们生活好了,天天穿新衣,天天吃大米白面,天天赛如过年。就在年三十的晚上,夜幕降临之前,家家户户大红灯笼高高挂。人们一边包着饺子,一边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期待着赵本山的出场,只要他出场,全国立即点响了炮杖捻子。全国各地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全国人民以倒计时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下锅煮饺子,全家人欢天喜地,其乐融融。过年的感觉,一年赛过一年。正月十五闹花灯,这一宋朝年间传下来的习俗。在如今的矿区又有新看点。单说风水沟矿各大采区,被灯火点缀的犹如火树银花。晚上七时整。漫天的礼花将矿区照耀的犹如白昼一般。有一种礼花,在空中绽开以后,忽然变作无数个红灯笼,引来矿区百姓的阵阵叫好声。放眼看去,整个平煤公司东部煤城的欢乐景象尽收眼底。呵!那是老公营子矿、东露天矿、元宝山矿、乃至东电漫天的礼花此起彼伏,分外好看。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春节放假开工的时候,各大采区,包括基层各队,拿出红红的礼炮、双向、一万响的鞭炮,不约而同的放响,加之欢天的锣鼓。哦,还有矿区老年秧歌队,平煤公司好似一片欢乐的海洋。浓浓的年味儿,传遍矿区的每个角落。员工们个个喜上眉梢,预示着明年会更好!

心情日志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