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还有“四科十哲”。“四科”就是孔子教学比较注重的四个方向:德行科、言语科、政事科、文学科,“十哲”就是这四科的十名优秀代表,子贡就是言语科的优秀代表。言语科,显而易见,就是善于说话,特别会说话。
学习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卫国人。他善于说话,办事通达,还会经商,是儒商鼻祖,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是个官运亨通、财运亨通的人。拥有财富之后,他开始考虑作为一名富人的德行。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这样做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但还是不如虽然贫穷却乐于道,即使有钱却谦虚好礼哩。”
子贡一听,明白了,他只想到了一层,但老师引导他进入更高的一个层次。他激动了起来,原来做学问和修行道德都要提高一层来看啊。为了表达他的这份领悟,他的比喻句来了。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篇》)
子贡的意思是说,原来,领悟道理就和琢磨玉石是一样的呀。孔子听了也高兴,夸这个学生有悟性,告诉他一件事,他能够举一反三,这太好了,可以教给他更多了。老师最喜欢这样的学生了。
虎豹之皮和犬羊之皮一样吗?
孔子曾经说,一个人朴实多于文采,未免粗野了些;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了。只有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样才是个君子。
对于孔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的说法,卫国大夫棘子成表示不服。他对子贡说:“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够了,要那些文采(华饰、礼仪等)干什么?”子贡便说:“先生这样解说君子,可惜说错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呀。本质和文采,是同等重要的。”接着,子贡打了一个比喻:“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篇》)意思是,假如把虎豹皮上的花纹去掉,就跟犬羊的皮一样了。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被比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作比的事物叫喻体。一般来说,本体肯定相对难以理解些,但用喻体一比方,就能明白了,这就是比喻的妙处。在子贡对棘子成说的这番话里,到底“文”重要不重要呢?讲道理还是偏抽象,但子贡将“质”比作动物的皮,“文”就像它们的毛,如果去掉有不同花色的毛,那么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就没有区别了,道理立即就明了了。
老师啊,你是数仞宫墙,你是日月
子贡曾用比喻句热烈地赞美老师孔子。
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朝廷中对官员们说:“子贡比他的老师仲尼要强些。”另一名鲁国大夫子服景伯便把这话告诉了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论语·子张篇》)
子贡拿房屋的围墙作比喻:我家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谁都可以探望到房屋的美好。我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丈高,找不到大门走进去,就看不到其宗庙的雄伟、房舍的多种多样。能够找着大门的人可能很少吧,所以,武叔夫子这样说,不也是自然的吗?”
后人觉得“数仞宫墙”还不足以表达孔子的伟大和对他的敬仰,就变成了“万仞宫墙”。如今,在山东曲阜孔庙正南门的高高城墙上,正书写着“万仞宫墙”四个大字。据说,这字还是乾隆皇帝题的呢。
不过,这个叔孙武叔似乎对孔子的误解不浅。在此篇之后,《论语》又记载了一条,他还继续毁谤孔子,子贡继续为老师辩解,这次的比喻更加恢宏、壮丽了。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篇》)
子贡说:“不要这样做!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能,好比山丘,还可以超越过去;仲尼,简直是太阳和月亮,不可能超越他。一个人纵使要自绝于太阳、月亮,那对太阳、月亮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示他不知高低、不知轻重罢了。”
以日月比喻老师,子贡对老师的热爱和忠心真是日月可鉴。
小心,不要居于“下流”
子贡不仅想象力丰富,还是个逻辑性强的人。在大家声讨商纣王有多坏时,他就用比喻句给出了自己客观的评价。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篇》)
什么是“下流”?就是江河入海口的地方,上流的水经由这里流入大海,天下的污浊之水都会汇集于此。一个人如果做了坏事,就好像把自己置身于下流的位置,全天下的恶言恶行都会归集到他身上,从而不得不背负各种骂名,受人指责。
据历史学家研究,在最早的古书中,记载的“纣王之不善”只有几条,但越往后,他的罪过便越来越多了。商纣王就是身居上位却不行德政,致使民怨沸腾,给人留下了十恶不赦的印象。后人虽然夸大其词,将一些不实之罪加到他身上,但究其根本,还是他自己没有摆正位置,有负百姓,咎由自取。
子贡用江河入海口的“下流”特点来作比喻,警戒人们,要谨言慎行,更不能犯罪,一旦失足,所遭受的惩罚会非常严重。
在此篇之后,子贡告诉人们,有了过错就赶紧改啊。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篇》)意思是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食月食一样:他犯的错误,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了,人们都仰望他。
以“日月之食”来比喻“君子之过”,提醒君子,有错就改,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子贡是不是很聪明,很犀利?
子贡,你是“瑚琏”
子贡这么会用比喻,他的老师孔子更会用比喻。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论语·公冶长篇》)
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好比是一个器皿。”子贡问:“什么器皿?”孔子说:“瑚琏。”
瑚琏是祭祀宗庙时,盛放祭礼的祭器。我们今天只能在博物馆见到,上面镶嵌着珠玉,宝色灿然,豪华至极,是各种器物里最贵重的。你看,孔子不直接说子贡是什么样的人,他用“瑚琏”来比喻,表达“你是器中之器,人才中的人才”的意思。老师的比喻炉火纯青,学生也学得高超,但一贯谦逊的子贡本人,铁定是不肯承认自己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数仞宫墙”的比喻在那里呢。这样的教育传承,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