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秦岭愁杀君,山石榴花红夹路。”读白居易的《山石榴寄元九》,思绪就有些游弋。这是诗的魅力,秦岭的魅力,也是,杜鹃花的魅力。
一千多年前,夹道欢迎诗人的杜鹃花(山石榴花即杜鹃花),至今依然年年盛放,明媚地摇曳在秦岭的山山峁峁、沟沟壑壑。在我的想象里,诗人面对杜鹃花时,被贬江州司马的愁绪,随杜鹃鸟的一声啼鸣,穿山越岭,直入白云深处。
从三月开始,秦岭里的杜鹃花开始缓慢爬坡,这是一场盛大、浪漫而唯美的游走。当春风的纤手抚摸过南坡2000米的海拔后,高山杜鹃纷纷苏醒,开始了万种风情的舞蹈——从山脚向山顶逐步成蕾、含苞、绽放,及至杜鹃花曼妙的舞步抵达秦岭之巅时,时间,已是七月。
在秦岭,我数次和杜鹃花相遇。
初见杜鹃花,是在秦岭南坡的木王山杜鹃岭。
远远地,就看到杜鹃花在山之间、水之湄燃烧,走近,似乎听得到花朵燃烧的声音,满身的疲惫,顷刻间噼里啪啦坠落。
三月的杜鹃岭,真是个赏花的好地方,一围群山,四处岗峦,处处花海。一树树紫红、一丛丛粉红、一簇簇鲜红的杜鹃花极尽张扬,在山坡,在崖边,在水畔,红艳艳地燃烧着,整个木王山都沉浸在杜鹃花璀璨的嫣红里,你会觉得大家叫它“映山红”是那样地妥帖。在这场花朵的火焰中,每一朵杜鹃都拼尽了全力,映照得天地山林既生动又热烈。漫山的“火焰”,令我无比感慨白居易措辞之绝妙: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
这是一条宽约200余米、长约10公里、落差在400米范围内的杜鹃花林带,高低起伏,如梦似幻。走完十里步道后得知,木王山的乔木杜鹃林,集中了秀雅杜鹃、头花杜鹃、大叶美容杜鹃以及照山白等常绿乔木和小乔木。说白了,这里的杜鹃,是以树的姿态成林的。
资料上说,秦岭杜鹃的野生种质资源有28种,占我国杜鹃种类的5.1%,它们分布在眉县太白山、镇安木王、宁陕平和梁、蓝田王顺山、佛坪凉风垭、周至楼观台、柞水牛背梁、柞水秦楚古道、商洛金丝大峡谷等国家森林公园和风景区。
盘踞在山腰的云雾,为山上的杜鹃提供了充足的水分。驱车行驶在杜鹃岭的山路上,不时就撞见一片片火焰,这花儿的火焰,也像是山峦绽开的笑脸,不知道它们在笑什么,笑给谁看,只见它们笑意盈盈,笑声喧哗。
十几朵大花组成的伞形花序,顶在一簇簇椭圆形的绿叶上,红、黄、白、紫、粉,无一不美得妖娆,美得非凡。细瞧每一朵花,面若朱槿,脸赛朝阳,肌肤如婴儿,新娘般穿红挂绿,西施般娇羞。这娇美,这神韵,撞击着我的眼,我的心,以至于有那么一阵子恍惚:我是谁?我是花?花非花?花非我?
至此,也终于理解了白居易在杜鹃花上的偏颇: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再见杜鹃花,是在秦岭北麓的王顺山上,是那株千年杜鹃王。
王顺山,得名于大孝子王顺担土葬母于此,最高海拔2239米,山顶常年积雪。这是一座颇有文化气息的高山,唐代大诗人韩愈遭贬潮洲,经过此地时为大雪所困,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佳句;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在此修炼成仙……这里奇峰耸立、怪石嶙峋、沟谷幽深、清潭点点,既有华山之险,又有黄山之秀。森林植被的覆盖率达89.5%,空气中飘满了负氧离子。
记得是个五一,当我们坐缆车抵达观景台时,仿佛乘坐了逆时光机,几十分钟的时间里,经历了三个季节,从初夏返回春天,再回到冬季。顶着烈日上山,却站在山顶上抗寒,眼前的山峦树木与山脚、山腰处,明显处于不同的季节,拂过面颊的风里,有着深深的寒意。穿上随身携带的外套和披肩,依然感觉冷飕飕的。这里叠嶂的山峦,依然披着枯黄的衣衫,山上的树木,都光秃秃的,分明还在冬季的冷风里沉睡。
继续攀爬,接下来的路况,是段尚未完全开发的山路,崎岖,陡峭,非常考验人的体力、毅力和耐力。诱惑并驱使我们艰难攀爬的动力,是山顶的那株神树。
一个多小时后,躯干粗壮,枝条曲虬伸向蓝天的千年杜鹃王,终于出现在我们眼前。傲视群山,尽阅了人间沧桑,也汲取了天地日月精华的千年神树,瞬间安抚了我们登顶时的千辛万苦,应了那句俗语:无限风光在险峰。是的,只有不畏艰险、辛苦攀爬的人,才能有幸见到这秦岭里珍稀的大树杜鹃。感受着它的古老、伟岸与沧桑,觉得路途再苦再累也值。
矗立在山顶平地上的古杜鹃树,视野里,多数时候都是皑皑白雪。它的树身壮阔,两个人牵手方可合围。凌空展开灰褐的臂膀,写满了与大风雷电搏斗的痕迹,树皮粗糙皲裂,树干遒劲。部分枝干光秃秃的,和落叶树几无差别。更多的枝干,举出蜷缩成管状的叶子,神情统一,直溜溜地垂下,暗绿色,像无数风铃悬在枝头。我知道,这是常绿杜鹃应对寒冷的智慧,气温回升后,叶子们会手掌般伸开,重返碧绿。到了合适的温度,才会开出花来。
神树的树干枝丫上,挂满了俗世里人们祈福的红绸。显然,这株杜鹃花王,已不仅仅是一株植物,它已经长成王顺山的地标,成为人们膜拜、倾吐和祈福的教堂。我能做的,只有触摸、感慨、发呆和冥想。
资料上说,这株神树是王顺山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海拔2160米处发现的,树围1.79米。如此体格的杜鹃,秦岭里仅此一株。杜鹃树生长缓慢,看起来比拇指粗些的枝干,也要长十几年甚至数十年。当年,经陕西省林学会理事邹年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树木学教授杨茂生、林业推广站高级工程师王晓记三位专家现场鉴定,认为这是一株“太白杜鹃”,是秦岭山中最大的一株杜鹃树,树龄在千年以上。故此,该杜鹃便有了“千年杜鹃王”的美誉。
又见杜鹃,是在秦岭的东梁。
东梁,因位于太白山之东而得名,是秦岭山脉中段主脊,东西走向,梁顶最高处海拔2964米。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和气候的分界线。从高空俯瞰整个山脊,犹如飞鸟展翅,视野开阔,大气磅礴。六七月份来这里,就可以欣赏到高山杜鹃的风采。
东梁的植被典型,垂直分布明显,阔叶林、针叶林、灌木、剑竹林、高山草甸层次分明。这里有着高海拔山峰独有的美景——南草北木,即山脊线的南侧生长着厚实松软的高山草甸,北侧则是冷杉林,平坦的山脊上,布满了一丛丛一簇簇低矮的高山杜鹃。群落分界鲜明,错落有致,令人禁不住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在这里看到的冷杉树,都非常地有艺术范儿,它们美妙的外形,是大风与严寒日日锤炼后的杰作。
站在东梁上,抬眼四望,层层山脊在阳光下一字排开,厚重,博大,高山草甸连绵不断,天高云低,云卷云舒。稍远的群峰时隐时现,云海,就像王母娘娘手中的芭蕉扇,让人瞬间就淹没在云雾里,宛若入瑶池仙境,刹那,又重返人间。只有身临其境才会突然间醒悟,万物是可以瞬间消失的,天地间的自己,是那么渺小和微不足道。
夏天,才是东梁春天的开始,这里的春天,是率先被高山杜鹃点燃的。东梁上的杜鹃,都是低矮的灌木,一簇簇,一团团,近乎匍匐于地。它们抱团扎根在石缝里,缠绕在碎石间。此刻,在“头花杜鹃”的妆扮下,东梁美到了极致,大片盛开的杜鹃花,覆盖了整个山脊,东梁犹如穿了件剪裁合身的艳丽裙子。风儿经过时,杜鹃花掀起了柔美的花浪。“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麹尘。”一波波紫红的浪花翻腾着,翻卷在广阔的山脊上,也翻卷在赏花人的心里。
漫步花海,组团绽放的杜鹃花,俨然一群群美丽的乡村女子,嬉笑着结伴去赶大集,生机勃勃又明艳纯粹。她们好奇地簇拥着,挤挤挨挨间,鼓突着心事,嬉笑打骂,眉飞色舞。在鸟儿愉快的鸣唱中,蓝天下,遍布视野的杜鹃花,白如云,红如火,粉如霞,火焰般热烈,绸缎般舞动,朝霞般燃烧。相机里,每一张照片,都是大片,三百六十度唯美,不输明信片。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花丛里,不知谁的手机里突然传出刘欢演唱的《闪闪的红星》主题曲《映山红》,流行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家喻户晓的这首歌,一下子领我回到了童年,一时间眼眶湿润。
想起了电影里生活在黑暗里的苏区人民,想起了他们当时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想起电影里和自己当年年纪相当的潘冬子,想起了童年的生活环境和心中的盼望……记得那年,看完电影后,我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曲,有阵子天天挂在嘴上,出来进去地哼唱。50年过去了,那美妙的旋律,深情的歌词,我竟然都还记得。原来,这么多年,“映山红”一直陪着我,影响着我,也一直激励鼓舞着我,就像眼前这红艳艳的杜鹃花……
杜鹃花,映山红,山石榴,这古老的植物,这曾经照亮诗人、照亮老区、照亮我童年的美丽植物,依旧在山野坡地里明艳动人地生长、开花,年复一年。太阳落山后,杜鹃花看见的仍是唐朝的夜晚,星空下,白居易当年在杜鹃花旁的思念,已化作风中纷纷飘零的落红,“忆君不见坐销落,日西风起红纷纷”。
无尽回忆、无限感慨,尽在杜鹃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