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早睡早起是我的生活常态,于是逐渐养成了晨读的习惯。
凌晨起床,万籁俱寂,去户外锻炼时间太早;打开电视吵闹了家人休息,于是手捧书卷最合适。此时,屋子里静得只有钟表指针跳动的声音,月影星光隔着玻璃陪伴着我,只有偶尔奔跑的风儿发出轻微的声响。我端坐于桌前,沏一壶清茶,翻开书页,在文字的阡陌里徜徉,不经意间陶醉在墨香氤氲的意境里。
尤其是近几年疫情肆虐,经常禁足宅家,充裕的时间似乎变成了累赘,于是晨读成了抚慰心灵的良药,能够排遣焦躁的情绪,消除孤独的烦恼,充实内心的空虚。
去年五一前夕,社区组织居民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六天三检。前两次检测,我的结果为阴性,后一次为阳性。区防疫部门打电话通知我,说我是10混1阳性同管,需要在家隔离观察,等待医务人员上门做复检取样。
那一刻我蒙圈了,脑袋迅速膨胀,陷入了极度惶恐之中,第一次感觉我的生命与死亡距离那么近。因为一年前武汉突发疫情时,我幺叔和一个中学同学因感染病毒导致基础病复发,最终离开人世,这个阴影一直笼罩在我心里。
医务人员来取样时,站在走廊上叫我,我热情地迎上去,刚要张开嘴,她俩赶紧挥手让我站住。按照要求,我闭住嘴,仰着头,一根棉签插进了鼻孔,一阵酸痛令我潸然泪下。从医务人员的言行举止中我看到了对我的防范,脆弱的自尊受到了一击,我立即意识到,我不仅要忍受身体的疼痛,更要忍受距离的疏远。
等待复查结果的时间是漫长的,吃不香、睡不着,坐卧难安,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了,第一次体会到精神压力远大于疾病本身的滋味。虽然是十分之一的概率,但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被病毒入侵,我甚至想到了进入方舱医院就诊的结局。
好不容易等到结果出来了,我平安无事,皆因邻居一对夫妇外出串门接触了阳性患者,自己也成为病毒携带者。唉!我怎么这么倒霉,小区2000多人接受核酸检测,偏偏我“中枪”了。一场虚惊,我如释重负般的畅快,然而还未等到我从庆幸中缓过神来,区疾病防疫中心又通知我需要集中隔离14天,说我是密接人员。
后来又征求我的意见,安排居家隔离14加7天,这期间我不能接近大自然,不能接触家人、朋友。我住家的门口安装了门磁,我的活动空间仅限于客厅、卧室和厨房,这对于常年坚持户外活动的我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
经过这么一折腾,正常的生活节奏打乱了,心绪由静如止水变为波涛汹涌,我感到孤寂、烦躁,还有几分莫名的冤屈、无奈!血压也趁机蹿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好在我坚持了晨读,只有这段时间才能够让心灵平静下来,思绪借助文字的翅膀自由自在的飞翔。那日凌晨,我阅读一本介绍苏轼生平的书,被其中一首诗词吸引住了,内容为《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是先生62岁高龄写的一首诗,此时正身处四面环海的流放之地海南岛,一辈子命运多舛的他已经走到人生的晚年。令我感到十分好奇的是,黄州、惠州、儋州都是苏东坡三次贬谪发落之地,正处于他的人生最低谷,为何自嘲“平生功业”在这三处呢?
对苏轼,我素来十二分仰慕,他不仅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杰作,而且还有遍布街面的东坡眉州酒楼,以及诸多地方修建的东坡公园、纪念馆。寻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民国漫画”的无数大咖,有谁能够与其比肩?
苏轼一生多次做过高官,钻研过厨艺,也潜心于书法作画,但与他创作的诗词相比都居于其后。我曾多次去过黄州,参观东坡赤壁公园,园内最醒目的是流传千古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赋(前、后《赤壁赋》)。苏轼贬居黄州4年总共写了多少诗词我没有统计,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凭借这“一词两赋”绝对奠定了他在北宋时期成为文学领域的天花板极人物。
同样,第二次谪居惠州,第三次谪居儋州,一次比一次路途遥远、环境险恶,他不仅没有沉沦、颓废,而且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创作热情,广泛传播知识文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当地民众造福,对当时和后来产生了重大影响。
时至今日,黄州、惠州、儋州形成了倍受热捧的东坡文化现象,不仅建有东坡公园、东坡纪念馆、东坡书院,以及众多以东坡命名的文学刊物、学校、街巷,而且还赢得了国家、省级赋予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楹联之乡”和全国“诗词之乡”的称号。
人生一世,谁不愿流芳百世、青史留名?如果当年苏轼仕途一帆风顺,没有坎坷的经历,或许他不会有如此辉煌的人生,在华夏灿若繁星的历史天空上,也会缺少一颗耀眼的明星。然而,恰恰是在他流放期间、人生处于最低谷阶段,他的创作达到了巅峰,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气啊!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革命导师列宁。几年前我去俄罗斯旅游时,前往西伯利亚,在一尊列宁的塑像前,导游介绍:从1897年3月到1900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度过了整整三个春夏秋冬的流放生活。那里绝对不是人过的日子,被称为“人间地-狱”,生存环境极其恶劣,非人的待遇,以及无法忍耐的孤寂,不知摧垮了多少人的意志和身体,夺去了多少革命志士的生命。
可以说,流放西伯利亚就意味着死亡,这是沙俄政府对待犯人的一道“酷刑”。然而,恰恰在流放的这三年中,列宁为写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作了大量的准备,每天从早到晚都在查找相关的资料,总共参考了583种书,作了二十本笔记。与此同时,还写了第一个党纲草案,写了小册子《论罢工》等著作。三年后,一个巨人的脚步从这里迈出,走向了前苏联,走向了全世界。
这是两个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伟人,他们都有共同的流放经历,他们都经历了人生的低谷后创造了辉煌业绩。我无意与他们对比,也不敢对比,因为在他们面前我太渺小了,但我有一颗敬仰并向他们学习的虔诚之心。通过晨读,我幡然醒悟: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常怀一颗平常心,从容、理性、顽强地面对突发的世事变故,做最好的自己,就无愧于人生。
我们这一代人有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食不果腹的经历,也有过上山下乡在艰难环境中磨炼筋骨的体验,但没有遭遇残酷的战争带来的生死考验。因而,对我而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次最大的危及生命安全的考验。毫不讳言,面对肆虐的疫情,面对全球乃至国内节节攀升的感染与死亡数据,我有过惶恐不安,也有过焦虑难耐,然而当这一切都成为过去式以后,我已经学会了如何面对。
时至今日,全民“抗疫”战斗已经三个年头了,原本以为坚持一阵子就会云消雾散,生活很快会恢复到如昔日一般的风清气爽。然而,最近一段时期疫情在全国许多地方突然卷土重来,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席卷之势,我们小区、我们楼内出现了多起阳性混管和阳性患者。于是,微信群、朋友圈和邻居们产生了一股紧张、焦躁情绪,每次社区工作人员按照相关规定采取管控措施时,都会引发两种截然不同的激烈争论,有人主张封闭,有人提出“躺平”。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对我而言,历经三年“抗疫”战斗,仿佛经受了暴风骤雨的洗礼,学会了处变不惊的淡定。纵使再有三年五载的侵扰,也丝毫影响不了我的情绪,因为每日晨读的乐趣,填满了我的心境。我的人生之路,有伟人指引方向,激励前行!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这是毛泽东主席在80多年前针对“抗日”战争中出现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两种错误观点,提出的英明论断。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彻底战胜新冠肺炎病毒是毫无疑问的,狂风带走了沙粒,留下的是金光灿烂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