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里,要把7棵小树平均种成6行,每行有3棵,该怎么种?
这是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本上的一道思考题,难住了女儿。女儿做不出,就问我和她妈妈。一家3口共同苦战1个多小时,还是“没有成果”。妻子说,7棵小树种成6行,题会不会搞错?女儿说,课本怎么会错呢?
我和她妈妈都是大专毕业。无奈,却被一道小学二年级的思考题“撂倒”。妻子端上饭来,我继续琢磨,并用电饭锅上圆蒸屉的漏眼代替小树,但还是不够6行。妻子下“命令”说:“看看答案算了,吃饭吧!”
《一点通》参考书上,答案是这样写的:在等边三角形的3个顶点,三边的中点和三角形的中心各种一棵小树。
吃饭时,女儿见我在蒸屉上还比比划划,好奇又吃惊。女儿说:如果不看答案,爸爸也一定能做出来的。
当时我听了,心里暖烘烘的。平时我经常给女儿变换角度讲数学应用题,她深信不疑——爸爸有解难题的能力。吃过饭,我连看了几遍答案,认定自己:想到等边三角形那一层,我脑瓜儿里一点影儿都没有;即便想上一整天,也难做出来。当时,不知为什么,我没有向女儿承认——爸爸做不出。
父亲和老师的和蔼可亲能使孩子在道德上更快地成熟。晚上8时,女儿睡去了,脸上带着浅浅的微笑。看过电视,我躺在床上,又想起了这道动脑筋的思考题。女儿再抬举,自己也应该有自知之明呀!
联想到一个美国家庭的故事:小约翰请爸爸制作一架风筝,爸爸挤时间整整做了一天,风筝却不能飞上天去。最后,爸爸向小约翰摊摊手,说:“爸爸的确不会,但爸爸希望你能会。”后来爸爸买来很多架风筝,让小约翰课余拆开再装上,装上再拆开……1个月后,小约翰已经能自如地为小伙伴们制作各式各样的风筝了。
“爸爸的确不会,但爸爸希望你能会。”这句话其实是点燃孩子求知欲的“圣火”,我今天却让它熄灭了。对孩子来说,品尝超越父母的快乐,是珍贵无比的。
我愈想心里愈不自在,明天出差我要早起,女儿醒不了,我无法对她说。于是我翻身起床,来到书房,打开台灯,在一页白纸上写下:“小昱:昨天那道题,爸爸若是不看答案,的确不会,但爸爸相信你以后能超过爸爸。”然后,我把这张字条夹在女儿的数学课本里。
把平等情怀交给孩子——和风暖意便充满心籁。我感到,真实的温暖和深情,已经找到了我。
温馨启迪
本文叙述的是一位父亲战胜架子尊严,把平等情怀交给孩子的事。父亲勇敢地撕掉了自己在孩子心中那种盲目的“权威”,让孩子得到“品尝超越父母的快乐”。对孩子来说,那是一种被尊重被信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