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风俗:常生病遭灾的小孩,须吃千家饭,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灾,长命百岁。我小时候经常生病,父母就让我吃千家饭,穿百衲衣。
吃千家饭,就是挨家挨户讨一把米,混在一起煮饭吃;穿百衲衣,就是挨家挨户讨一块布,缝在一起做衣穿。千家饭象征性地吃一顿就够了,百衲衣却要常穿,有点儿像“护身符”。
小时候,我不愿意穿百衲衣,爹娘不知说了多少好话,就差没跪下磕头了。10岁那年,妹妹在灶前烧红苕吃,把柴堆烧着了,烈火忽地蹿上了房顶。娘冲进火中,没有去抢救粮食和铺盖,也没有去抱那只闹钟,而是抢出了那件百衲衣。娘的头发烧焦了,脸上被火燎伤了一大块。我啜泣着埋怨娘:“冒这么大危险抢那破衣服,值得吗?”娘嗫嚅道:“值得,值得!”
在故乡,13岁就算成人了。我13岁就可以不穿百衲衣了。脱下百衲衣时,我仿佛飞出樊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快乐。我不知道娘仍然珍藏那件百衲衣,她真以为我能平平安安地长大,都多亏了灵验的百衲衣。她很感激百衲衣。在我考上大学进城时,娘把百衲衣放进了我的行李箱里,说:“要出远门了,带上它,让它庇护你,提醒你:你是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长大的山里孩子,要好好读书,替山里人争气!无论你走到哪里,干什么事,都不要忘了山里人!”
后来,我结识了一位民俗学家,便向他谈起穿百衲衣的风俗。民俗学家说:“按照风俗习惯,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父母要向当年讨过布的人家还情的。你家还情了吗?”我惊诧:“怎么还情?”民俗学家说:“一般来说,讨过布的人家得还一截能做一件衣服的布。”我恍然大悟:难怪我满13岁那年,娘通宵达旦地纺线织布,原来娘已经悄悄替我还情了!
我想,这获之碎布、报之衣料的百衲衣风俗,多像“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古训呀!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穿过百衲衣——人生的百衲衣。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得到生活的馈赠、命运的庇护、时代的恩泽和社会的援助,那么,就不应该忘记报答。知恩图报,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其实,报答并不一定要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往往只是拔一羽以利天下,伸一手以救众生的事,就像给穿百衲衣的人一块碎布而已……
温馨启迪
浓浓的母爱是表现的重点,呼吁弘扬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是中心。作者由“我”穿百衲衣想到每个人都穿过百衲衣——人生的百衲衣。自然地道出了文章的中心:知恩图报,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