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魏野畴“四九”起义血洒皖北

时间:2024-01-30    来源:馨文居    作者:张学勇  阅读:

  在皖北人的记忆长河里,有这样一大批热血男儿,为救国救民,点燃革命的烈火,把鲜血和生命洒在皖北大地上,用生命之躯砌起巍峨的丰碑。共产主义先驱魏野畴就是其中之一。

  ——题记

  安徽省颍泉区行流镇王官集村,庄严肃穆的“阜阳四九起义纪念馆”巍然耸立。纪念馆入口处的浮雕上,毛泽东的醒目大字“魏野畴是老同志,有学问,他还有著作,我读过,写得有水平。他所领导的四九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点燃了皖北革命的烈火……”格外引人注目。

  迈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魏野畴烈士的汉白玉雕像,一袭长衫,目光如电,既有知识分子的文雅,又有革命斗士的刚毅。

  魏野畴(1898.3—1928.4)出生于陕西省兴平县板桥乡魏家村一户农民家里,1917年夏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始接触新思想、新文化。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1919年,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影响下,开始学习马列主义,参加北高师生创办的讲演团、平民学校等教学工作。

  1920年初,魏野畴参与创办《秦钟》杂志。同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3年初,经李大钊、刘天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春,应杜斌丞邀请,到榆林中学任教,教导过刘志丹、谢子长等一批成为共产党重要干部的党员。

  1924年夏,魏野畴和团中央派来的武止戈,在西安成立了陕西省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

  1925年秋,成立中共西安地委,魏野畴担任这两个组织的委员。

  1926年1月,魏野畴出席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结识了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陈延年、澎湃等共产党员。

  1927年2月,中共陕甘区委成立,魏野畴是主要负责人之一。7月,中共陕甘区委改为陕西省委,魏野畴任省委军委书记。8月,魏野畴来到河南归德(今商丘市)马牧集杨虎城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其时,杨部与直鲁联军作战,腹背受敌,魏野畴建议杨虎城将部队转移到皖北太和县,他利用担任第十军政治部处长的机会,建立党的军委,担任军委书记。

  1928年1月,蒋介石下令驻阜阳的第四十七军髙桂滋部和驻太和的国民党第十军杨成虎部“清党”,在高部和杨部任要职的昌绍先、杜聿德、蔡甲午、魏野畴、南汉宸等不得不离开部队。

  2月9日,魏野畴在太和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从军队中被撤出的共产党员派往皖北农村开展农运,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军,与所掌握的国民党武装配合举行“皖北土地革命大暴动”。会上,成立中共皖北临时特委,下辖豫皖边区10多个县委,魏野畴任书记。会后,派大批党员去往各地准备武装起义。

  3月28日,魏野畴在阜阳召开中共皖北特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央指示,介绍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经验,分析皖北地区的革命形势,通过举行皖北工农武装大暴动、成立皖北工农红军和皖北苏维埃政府等决议。同时,计划4月底或5月初在阜阳举行皖北工农兵武装起义。

  4月7日,正当起义准备在各地紧锣密鼓进行之时,国民党第十军杨成虎部党的特支代理书记宋树勋叛变投敌,于4月5日夜将起义计划和党员名单转告国民党第十军代理军长孙蔚如。

  7日晚,中共皖北特委在阜阳古颍州西湖遗址旁的“会老堂”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起义时间提前在4月9日,成立了皖北革命军军事委员会,魏野畴任总指挥。昌绍先、杜聿德两人领导教导团起义攻城,乔锦卿、周传业、周传鼎负责组织城内学生、工人、店员接应,李烈飞、李端甫、苗勃然等同志负责组织行流集农民暴动响应,吕浩汝组织插花庙农协,张耀祖组织马店农协响应。任命胡怀西、申明甫为第一、二敢死队队长,约定以火烧留守司令部的火光为起义信号。

  8日下午,李烈飞、李端甫等人根据魏野畴总指挥的指示,率领农民赤卫队在阜阳行流集解除了税警武装,缴获长短枪19支。从农协会员中挑选3000余人,组建了5个农民赤卫大队。第一、二大队负责攻打阜阳城,第三、四、五大队负责行流集、王官集一带斗地主分财产。剪断了阜阳至太和间的电话线,切断了国民党第十军和第四十七军的联系。

  4月9日凌晨,大雨滂沱,夜色茫茫,一声清脆的枪声响彻沉寂的夜空。赤卫大队第一敢死队队长申明甫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将棉被浇上煤油点燃,火光照亮了黑暗的夜空,发出了起义信号。

  胡怀西、申明甫带领敢死队迅速攻击了留守司令部并解除了留守司令部的武装。申明甫带40多人到约定的文峰塔会合。因未见魏野畴,部队暂时警戒待命。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此时,驻守东门的教导二团六连排长吉超、祝永会击毙敌连长,占领了东门。后因遭敌反扑,未能按计划到文峰塔下与起义部队会合。

  驻守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的教导团,在昌绍先、杜聿德的指挥下,6个连按计划全部参加暴动,击伤敌团长高建白,镇压反动军官20多人,汇集到文峰塔下,捣毁县政府,缴获武器库,打开了城门。

  磅礴大雨,彻夜不停,点火信号被雨水浇灭。城外集中的近万名农协会员和赤卫队员未能及时赶到支援,起义部队遂放弃占领阜阳城的计划,向农村转移。

  城内起义部队被迫分两路撤离出城。一路由魏野畴率领的200多人向阜阳西南老集进发,另一路由杜聿德带领的300多人向阜阳西北王官集转移。

  9日上午,杜聿德率领起义部队到达王官集,数千名群众夹道欢迎,起义部队与赤卫队会师后,在王官集大寺庙前召开了两万多人的工农兵起义誓师大会,宣布“皖北苏维埃政府”和“皖北工农红军”正式成立。会场上群情激昂,高呼口号。大会选举李端甫、李烈飞为皖北苏维埃政府正副主席;昌绍先、杜聿德为皖北工农红军正副指挥。

  魏野畴率领的一路起义队伍冲出阜阳西郊敌人的伏击圈,于9日晨向西转移,中午到达老集,遭到国民党第十二军任应岐收编的土匪谭万国部和当地地主武装“红枪会”的包围截击,魏野畴被捕牺牲。

  当地老人们回忆说,1928年4月10日中午,从阜阳方向来了一支100多人的队伍,他们的长官是一位戴眼镜,留有一寸长胡子的陕西人,约30多岁,人称魏胡子。魏在镇子里作了“穷人要解放,就要打倒土豪劣坤,国家要富强,就要打倒新军阀”演讲。中午时分,队伍在两个院子里埋锅做饭,这时,尾追在后的匪军谭万国部及当地的地主武装红枪会等围了过来,约有五、六百人将起义部队围在两个院子中。魏野畴与起义部队中的连长胡怀西出面和敌人谈判被扣押,关在老集东头的叫“陕西会馆”的茅草房子里,当夜天快亮时,村民们听见了两声枪响,天亮后,匪军撤走了,村民们发现了在村外河边的洼地里躺着白天在集市上演讲的“魏胡子”的尸体,有两位村民回家拿了铁锹,将魏的尸体就地草草掩埋了。

  1982年,阜阳县召开“四九起义”座谈会,当年与魏野畴一起被关押的胡怀西回忆当年的情景时说:“深夜时,我和野畴同志趁匪兵看守懈怠之机,相互咬断绳索,准备逃去,但野畴同志考虑两人同时逃走,目标太大,便令我先走,向组织汇报起义的情况,又说敌人并不知道的他真实身份,他可以留下来继续说服敌人,我含泪遵命从天窗爬出脱险。”

  据当年杀害魏野畴的刽子手刘永太在狱中交代:“天快亮时,谭万国、周建中等发现抓的两个人,逃走了一个,恼羞成怒,便命我在撤走前将魏野畴杀害于老集东头洼地里,当时,谭并不知道魏是中共党内的要员,认为魏只是杨虎城军中的下级军官,要是知道魏的真实身份,就可能将魏押到南京去邀功请赏了。”

  魏野畴临刑前,正气凛然,视死如归,高呼“打倒一切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为皖北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仅30岁的生命。

  魏野畴牺牲后,当地政府在殉难地重建了“魏野畴烈士陵园”,兴建了“四九起义”纪念碑、“四九”暴动陈列室,以纪念烈士,永昭后人。

  结语:“四九”举义旗名垂千古,皖北洒碧血功昭后人!魏野畴为中国革命,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最终将一腔热血酒在皖北的热土上,给皖北留下的“四九”精神(坚定忠诚的革命精神,团结拼搏的开创精神,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阜阳“四九”起义,点燃了皖北革命的烈火,打响了我党在皖北反击国民党的第一枪,打击了敌人,锻炼了干部,教育了群众,在安徽的革命历程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人生故事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