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外童心楼内寂
-----谈《捡树叶》的创作过程
写这篇文章时,我正处于连续几天的莫名的心情压抑中。有时候天气会影响人们的心情,然而几天来一直是晴天,而且是晴空万里,空旷高远,空气也比以往清新,阳光不毒,光晕黄中含媚,媚中泛白,清澈通透。
我站在教学楼的三楼,办公室外的走廊上向下看,当时时令已经进入了深秋,接近初冬。树上的叶子已经脱落大半,风不冷,也不很大,时强时弱,有时一阵风吹来,满树哗哗直响,并有数不清的叶子旋旋而落,地上的叶子被风吹卷着,跟着风呼呼地跑,一会儿被旋到了东,接着又被风旋带着卷到了西,最后被堆到了路边的一个高岗处,或者墙角落边上,簇拥成不大不小,规则不一的一溜溜儿,一堆堆,一簇簇,一团团,或者被卷到甬路旁的仍然泛着绿色的草丛中,东倒西歪,狼藉一片。几乎每隔几天,学生就会到路边或者草丛中捡树叶。
教学楼是一个四合院似的建筑,只在南面的西头探出两座办公室,我便是在这办公室外的楼廊上向外看着,看着外面一排排的法桐树,和树下,路上,路旁,草丛里,还有那数不清的落叶。
教学楼内,很静,高三了,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只是点拨,点拨的也较少,学生做题的时候居多,几乎一切都是静悄悄的。
此时,看着外面楼与楼之间新建的绿地,其间穿梭着曲折的小路,水在喷灌着。看着那人为绿化的草地上的绿,和刮过来的枯叶,看着那整齐划一的花砖、大小不一的块状花坛和造型奇异的模型建筑,看着法桐树上的黄绿间杂,稀疏不一的枝头,以及教学楼外墙上艳红的外皮,我心情复杂,浮想联翩:红绿与枯黄相伴,整齐与杂乱相依,人为与自然群杂。
于是,回看楼内楼外,感慨万千:“这高高的四合院式的建筑,把教室圈在了里面,唯有透过窗子,或者走上前阳台才能看到外面还没有褪去的些微的绿色。也许学知识就得走进这象牙塔,进去了就得收敛了童心,才能逐步换取了睿智。室内室外,楼内楼外,走进去了要静,走出来了要嬉。”
但是转而又一想,人是要有所追求的,不能只是嬉,但是也不能只是一味的静,于是便领会到这样的结论:“一墙之隔,里静外嬉。没有静无以悟,没有嬉便失去了童趣。也许里面外面都很精彩。”
于是便想象着外面甬路上的场景,幻想着童趣盎然的一幕和紧接后面的细节描写:“一阵风吹来几片树叶便飞舞着落下。偶尔有几个女生走在路上,边说边笑着,其中一个女生一伸手便顺手接住一片,转身挥着手炫耀着,引得其他几个立即模仿。有的仰着头平伸着手接着;有的仰着头,用手指着;有的干脆猛地一跳,一把抓住一片飞舞着的叶子,于是一阵大笑接着一阵大笑,也许这个时候才忘记了一切,才有了童心。”
至于接着的一段细节描写是与后面的学生捡树叶的情景相呼应的,但是都是因为这一句“也许这个时候才忘记了一切,才有了童心”,而开启转折的。也是开启我的灵智,开导学生的源泉:“智者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一片树叶都是一个轮回,从嫩芽到舒展再到飘落都有着一段精彩的奋争。都曾经有着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有的半路凋零,有的罹患病虫,他们才是坚强的勇士,他们勇敢地奋斗了一生,完成了自己的涅磐。看,那飘飞的身影是他们告别的仪式,那欢快的舞姿是他们的感恩。我们是去藏这些曾经的勇士,去吧,孩子们,他们和咱们一样,都曾有着鲜活的生命。只是现在已经功成名就,我们要尊重他们。”
孩子们正是童心所引,童心所唤,童心所趋,而成天女散花,大秧歌,互为嬉闹之举,此情此景,才得出“嬉戏天成,童趣在引。”
最后得出文章的抒情点:校园之内,“走进去了要静,走出来了要嬉。一墙之隔,里静外嬉。没有静无以悟,没有嬉便失去了童趣。”而这一句反诘应该是值得你深思的,“里面外面都很精彩,不是吗?”深思以后才知道如何“在深秋的寒气中添加一丝暖意,给墙内的静加上一丝动”,因为“毕竟高中生不仅仅需要静?!”
文章最后,看着吹落的片片法桐叶,我也不禁反思回味那样的情景,无非只是为自己当时压抑沉闷的心情添加一丝缓解的佐料而已。不过,在完成对主题的抒发和深思之后,却把文章抒情的基调上扬,抒发了对童心的向往和留恋,使文章的主题升华到了顶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