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阵阵喇叭声,二十四路公交车向我们驰来,“湖韵遗丝、桑饶七里”实践团队踏上了寻访钱山漾遗址的道路。些许白云装点,今日的天空依旧湛蓝,虽然相比往日少了几丝血色,竟也多了几分凉意。
约莫30分钟,我们来到了钱山漾景区,建筑以黑白作为主色调,简单、大气,马头墙设计,更添江南水乡风情。进入文化展厅,一排排旧时陶器映入眼帘,据讲解员介绍,展品均是钱山漾遗址出土的文物。和现在的陶器相比,它们自是粗糙的,如果说现在的工艺制品是细笔勾勒的工笔画,那么这些展品就是只用墨色勾描而不施粉墨的白描作品,虽不即前者精美,却自有一番风韵。看着那些略带裂痕、残缺不全的“工艺品”,眼前出现了一条史前文化长河,在遥远的过去奔腾流淌,似乎触手可得却又遥不可及。
“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汤老师……”参观完文化展厅,由汤老师带领,实践团队来到了绣房。那是一座精致的小楼房,推门而入,“世界丝绸之源——钱山漾”几个大字印于墙壁。走上二楼,尽管竹帘掩映,几缕阳光还是透过缝隙,穿缩进入房内,两幅还未完工的绣品在光线的点缀下,多了几分柔美。一看,感绣之美,二看,惊技之精,初看之下,和水墨画一般无二,细看后方知背后隐藏的绣功,根根丝线有序地排列着,几千甚至几万缕丝线才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绣品。
得知我们想采访,汤斌昌老师欣然接受,看着满脸汗水的我们,他特地带我们进入打有空调的房间,“这是之前开的,怕你们大老远赶来热。” 儒雅,是我看见汤老师后的第一印象是,听到这句话时,又觉得他淳朴而亲切。我们团队的采访人员和汤老师相对而坐,开始采访。面对提问,汤老师很耐心,“现在丝织品大多以机器生产为主,在您看来现代机械生产和原始的手工制作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手工生产存在有何必要性?”“为什么要着重从丝绸入手来推动南浔经济发展呢?”汤老师的回答简单易懂,但简单又区别于简略,汤老师的回答不仅解开了我们的疑问,也涉及了其他方面的知识,在解答我们疑问的同时,也开拓了我们的视野。
短短一个上午的时间,我们重回了钱山漾时代,看到了一条蕴含着湖丝文化的历史长河,参观了精美的刺绣,聆听了汤老师的独到讲解,辛苦却值得,不枉走这一遭了。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湖韵遗丝,桑绕千里”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
高铖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