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世家医仙》的朋友都知道,小说里的人物有四大贵族,四大美人,四大名医,四大高手,四大恶霸等等,个性人物云集,我在刻画人物的时候文笔比较细,这也是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从而融入小说世界中,最终达到身临其境的结果。
写人很关键,人是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不管作家想要表达什么样的理念,或是想法,小说活动的主体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作家所创造的“物”,一个不存在我们生活周边的“人物”。一些好的作家所创造的好人物就是这么奇特,让我们伴随着他们喜怒哀乐,让我们跟随着他们心情起伏,也让我们以为他们真的存在一样。
小说写的是人,小说离不开人,倘若没有人,小说就没有文学性质,身为一个作家,必须要表现好一个人。那么,现实中当我们看一个人,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不外乎是容貌、穿着、身高、体型等等,这是属于外在眼睛所能看到的,我们归类于外在感官。有些小说喜欢在人物的外在下功夫,写人物如何俊美、如何漂亮等等,这是人之常情,人长的漂亮、心地又善良,谁会不喜欢?
但要记住,作家的写作功底和人的成长是一样的,怎么从外在看到内在,怎么从天真成长到复杂。《世家医仙》中不光描写了主人公的善良,而且从多方面反映出人物的道德,善良是属于人物内在部分,道德是更深一层的东西,我们要如何看到人物的内在部分呢。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是经由这一个人的对话与动作得知,然后再判断这个人好与坏,小说世界也是一样,不同的是读者可以看到作者描述的另一样东西,那就是人的内心。
现在来整理我上面的发言,由上述的内容不难得知,要表现好小说人物,不外乎三样事物的文字描写,那就是对话、动作、内心,我们谈谈这三样。
1、对话。人说话是对一件事说话,有的人是自言自语,就是跟自己嘟囔,有的人感叹过去,有的人辱骂天理,埋怨天,埋怨地等等,不管是对什么说话,这都是依据。
要表现好对话,首先要有一个自我的意识,其次要有情绪表达向外的感觉,最后还要有一个主题。没有这三样,对话读起来就像嚼久了的口香糖,没味道。
就我所看到的,有一些作家的对话只有做到其中的情绪和对谁,没有小说人物的自我,这个自我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可就难了,自我可以说是小说人物的灵魂,也是小说人物的最重要部分,若是没有让人物有更鲜明的个性,写差一点,更会产生人格分裂的状况,轻忽不可,大意不可。
总结:要如何写好一个人物呢?我建议作家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不妨忘了自己,让自己融入在小说人物中,将自己当作小说人物,我所说的可不是单纯幻想,而是不可能发生的“真实故事”。在对话方面,我发现许多人的对话表达的有些的平板,不够生动,没有所谓达到情绪、自我、对谁,三样互相互动的要件。
2、动作。人物的动作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动作与对话可以说是相扶相持,动作因为对话而有了气势,对话也因为动作而有了气势,所谓的动作不能只是走、停、跑、跳、站等等,要有更多元化一点的描写,动作要有气势,要有人物的情绪与感觉表现在其中,要有作家的描写在其中。
但动作的表达,最主要有两样存在,这分别为小说人物的情绪以及个性,这要先看作者的设定是什么,慢慢的在虚拟出人物的动作是什么。像是生气的人会捏拳头、顿足,个性内向害羞的人常会手足无措的抓头发或是低头,这些的动作是会为小说人物添加许多的色彩,使小说人物更加的鲜明,读者更能融入其中。
总结:在描写动的时候,不要只是单纯的一昧表达坐、站、跑、跳,最好是善用文字修饰,让每一个动作都涉及到姿势、态度和表情,使其生动活泼。
接下来我就用《世家医仙》第六回真诚换取梦成真实用人材反得冤文段来作个错误示范:
至十四日,遂迎来第一百位患者,眼前乃是一老者,老者与马希麟相聊甚久,得知此十四日以内,所诊病者无人复诊,老者遂出断言:“当今世上,有一疾病不见得你能医诊。”
马希麟坦白言道:“学生行医,初入茅庐,凡有病者不保能治,若能诊治之疾定当全力以赴,依老先生所言,岂是那砒霜中毒?”
老者言道:“小小毒性焉能无解?取绿豆数钱捣成齑粉,寻蛋清五个后与和拌,数次服下必解砒霜之毒。”
好了,再看看真正的成功例子:
至十四日,遂迎来第一百位患者,眼前乃是慈眉善目老者,五旬上下,满鬓微霜,老者与马希麟相聊甚久,得知此十四日以内,所诊病者无人复诊,有人传言所患即瘳,老者遂出断言:“当今世上,有一疾病不见得你能医诊。”
马希麟先是膛目结舌,而后坦白道:“学生行医,初入茅庐,凡有病者不保能治,若能诊治之疾定当全力以赴,依老先生所言,岂是那砒霜中毒?”
老者慈笑摇头,俯身微声道:“小小毒性焉能无解?取绿豆数钱捣成齑粉,寻蛋清五个后与和拌,数次服下必解砒霜之毒。”
感觉如何?精彩部分大家搜《世家医仙》免费阅读。
3、内心。在这一层面之中,大约分为两种,分别为感情描述、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方面,其实需要注意的和对话无两样,相差只在于对话是互相的,而内心独白是自己。而在感情描述方面,则为作者将自己立于人物的立场,将人物的内心以人物的角度阐述开来。
对于这方面的描写,每个人的笔法大有不同,其复杂性也非三两语所能解释一二,以景写情,直述写情,这种种的方式,因作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总结:小说最忌讳作者的影子,将小说写入自我,这是最要不得的,但有些人是认为写的高兴就好,反正读者喜欢看就好。但我是这么认为,除了传记作品,作家写小说,就要保持客观,避免将自己主观意见加入其中,要让读者有思考的空间,思考内中的人物为何,而不是一昧的看作者在小说的旁白赞扬这人是大英雄,或是高手。
我看的书少,就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熟悉的例子,三国演义里的曹孟德,在后人眼里说奸雄也不为过,有的还说是奸贼。什么兵不厌诈,篡汉之心,宁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等等。一提到刘玄德兵败,大家都会流涕,而孟德兵败就大快人心。重点在于罗贯中在其人旁白方面,并没有所谓的奸雄之说。
因为罗贯中让读者有去思考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思考这人物,是好是坏只有读者自己体会。
反观的我们,有多少作者因心爱自己所创造的人物,不惜用许多旁白赞扬他的人物,但要清楚,我们是作者,不是说书人,我们是要写小说,表现人,表现以人为主的小说世界,这是我们作者自己的创作,是我们虚构初种种的剧情、人物、环境等。说书人是在讲故事,所有的故事不是写好的,便是历史故事,皆是有所根据,说书人只需要赞扬英烈,说出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剧本,高兴的时候可以稍微穿凿附会,这是很主观的。
反过头来,作家的旁白要尽量少,我却看到很多写手大力赞扬自己心爱的人物,说了一堆赞扬的话,这不就和说书人是一样吗,人物因此黯淡失色,变的不耐看,甚至可以真的应上一句自谦词,拙作。
一个角色个性冷,并不是作者说他个性冷他就个性冷,要真是这么简单,读者就是耳根子软,喜欢道听途说的谣言。马氏三少在文学界也厮混过些许日子,身为作家的我们,说真的,有许多作家的构思有新意、有创新。但是有一个情形,那就是写手写文写的很随心所欲、很爽,读者看的也是很爽,但爽也只是爽一次,第二次之后就不耐看了。这可以说是网文中的色文是一样的,第一次看会很兴奋,但第二次就不敢保证。
如果你喜欢我的浅谈,就把本文收藏起来,或分享给你的朋友,最后祝诸君写作顺心,名扬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