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当为“少见多怪”点赞

时间:2024-04-02    来源:馨文居    作者:文明俭朴  阅读:

  少见多怪指见闻少的人遇到不常见的事物就觉得奇怪,后常用来嘲笑见识浅陋的人,与见多识广相对,是个贬义词,但我认为这是对该词的谬解,我们应当为少见多怪的人点赞。

  少见多怪一词出自东汉人牟融《牟子》:“少所见,多所怪,睹橐驼,谓马肿背。”意思是见识少的人遇到不常见的事物就觉得奇怪,看见骆驼,认为是马背肿了。对于生活在平原和鱼米之乡的人来说,骆驼的确是罕见之物,见识少又有好奇心的人怀疑是马肿背,这本无可厚非,见多识广的专家们理应原谅别人不知,为他们做一下科学普及,犯不着嘲笑一番吧,更可恶的是自以为专家的人也来哄笑。很多人怕被别人嘲笑,于是世人养成了少见而不怪或者装作见多不怪的习惯,他们往往对少见、未见之事麻木到了视而不见的地步,然后又合起伙来对那些怀有好奇心又多怪好学的人极尽嘲讽、鞭挞之能事。

  朋友这几天很郁闷,他挨了儿子淘淘班主任老师的批评,说他教子不严。原因是淘淘在上语文课《小猫钓鱼》时,老师问小猫最爱吃什么,大家齐声回答爱吃鱼,然后问题出现了,淘淘竟然不举手不请自问:“老师,小猫爱吃鱼,它会不会游泳,会不会下河抓鱼?”这一问引起了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热闹地讨论起来,大家竟然忘记要学习的是《小猫钓鱼》。

  这个课堂教学案例说明了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而自认为知识满满的老师不能把握课堂,把自己的无能为力化作怒气撒在充满好奇、满怀求知孩子身上,一次打击他不改,两次他如故,三次后呢?孩子的好奇乐学的积极性很可能被老师扼杀了。难怪有一个段子说:中国家长问孩子,今天老师教的会不会;日本家长问孩子,今天老师有没有提问你;以色列家长问孩子,今天你有没有问老师问题。

  孩子从小因少见多怪被棒喝,慢慢就少见而不怪了,长大后他就开始嘲笑少见多怪的人,成了见多识广们的帮凶,整个社会到处游荡着龇牙咧嘴随时随地嘲笑别人的人。但这种情景不可能出现,因为社会上毕竟少见多怪的人占了绝对多数,他们曾经或正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少见多怪的人对生活永不满足,敢于标新立异。少见多怪的人从不追求规规矩矩,他们见到新颖的、时尚的人或事物,承认自己见识孤寡,他们敢于做蜀犬吠日之事,不裹足不前,他们有无数的怀疑和奇怪,去捉摸,力求理解、接受它,于是,他们的生活中就比大方之家多一些非理性和冲动。

  比如,整天吃媳妇烧的饭菜,厌了,闻到隔壁老王家的菜香,去蹭吃一顿换个口味。他们搭不起早班飞机到北京吃一屉正宗的庆丰包子,但可以开车去十公里外老陕西吃一碗羊肉泡馍,去楼外楼排个长队买一块东坡肘子,吃个过瘾,吃货就是非理性。在一个地方呆累了,来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全家总动员或结伙几家亲朋好友,到达一个当地人过厌而他们觉得新鲜的地方呆上几天。因形影不离,与一个人处的时间久了,烦了,她或他就离家出走几天,让距离唤醒美感。少见多怪的人也总不满足于自己的衣饰打扮,见到标新立异的款式咱也买一件,不行咱买韩版或欧系,即便不能勇立潮头,也不墨守成规。

  少见多怪的人对工作不循规蹈矩,敢于创新。因为少见,所以多怪,他们怀疑按部就班工作的合理性,怀疑一成不变规矩的公平性,怀疑业已形成格局的稳固性。有了怀疑、好奇,就多了一份关注,多一份梦想,多一份行动,多一份改变。他们不做吴牛喘月,敢做群犬吠日,大狗小狗都有嘶叫的权力。他们敢于在众人面前显露自己,招惹来喧闹,从而改变旧世界,创造梦想未来。

  他们认为,做基层工作的,不能一杯茶,几张报纸看一天。他们不能像领导那样说“我不是局长。”把群众的问题当皮球踢来踢去。他们尝试着精简工作流程,脸上漾着微笑,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他们认为,做一名教师,不能一本教案上十年,他们力求让课堂多些有效生成,让师生在课堂活动中擦出知识的火花。他们认为,做一位医生,不能病人感冒了就开抗生素,挂盐水,他们试着开十元内的处方来治病。他们认为,做一位流水线上的工人,不能只盯着手头的忙碌让头脑闲着,他们就偷学点管理技能,积累点经营理念,可能一不小心时来运转做了车间主任、部门经理、生产厂长。

  少见多怪的人不怕别人说自己是异想天开,他们会多怪别人能创新,多怪别人能创业,多怪老板是能人。于是,群众难办的事处理好了他们收获了一声谢谢,病痛的人获得康复了他们得到了一声辛苦,求知的学子成绩有了提升嘉奖一声你真棒。社会各行各业多了少见多怪的人,中华民族的强国梦何愁不能实现。

  少见多怪的人对学习永不言弃,见贤思齐。他们认为自己知识有限,见识浅陋,但不像专家学者那样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他们时常奇怪身边人为什么比自己学习效率高、学习收获大。他们常常寻找别人身上的优点,通过对比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通过努力学习来弥补。

  当今世界,任何专业的学问都是在以几何倍级膨胀,你即便花上几生几世穷经皓首也不能吃透,但有些有学问的专家却不这样认为。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福煦元帅,这位法国高级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军总司令,对当时刚刚出现的飞机十分喜爱,他说:“飞机是一种有趣的玩具,但毫无军事价值。”另一位无声电影时代造就的富翁哈里·华纳,在1927年坚信:“哪一个家伙愿意听到演员发出声音?”1943年,IBM公司的董事长托马斯·沃林胸有成竹地告诉人们:“我想,5台计算机足以满足整个世界市场。”

  这些留在青史上的伟大人物的错误并不是不负责任地说一些自己不太了解的事物,他们所说的恰恰是他们最熟悉的。无论是福煦元帅,还是哈里·华纳,或者是托马斯·沃森,都毫无疑问地拥有着上述看法的权威。问题就出在这里,权威往往是自负的开始。有趣的是,他们所不知道的未来却牢牢地记住了他们,使他们以笑料的方式获得永生。

  现今社会,工作岗位在迅速消亡和产生,现代人不要认为你抱着金饭碗而固步自封,而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你有否怀疑教师这个职业真的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而消亡吗?教师的价值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书育人。知识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获取,但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人的精神的生长和充盈,只有老师的人格才能影响学生的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老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一个以教师为职业的人只是传授知识,而不育人,你快OUT了。

  报纸业的未来:消亡还是再生?英国全国性报纸的发行量普遍下滑;日本的主流大报经营出现“赤字”;美国的报纸发行总量和广告收入双双下降,多家报纸已停出印刷版;加拿大的“媒体业正经受着地狱般的煎熬”……这是生存的考验。如果报纸从业者对“报纸消亡论”不是一味地拒绝,而是少见多怪,并防患于未然地提出对策,那么,即使“paper”式微了,“news”则永恒。

  你还在迷信那些知识渊博的专家吗?你还在为自己有个不错的工作岗位沾沾自喜吗?你还在为学习无用、拼爹至上鼓与呼吗?该醒醒了,那些见多识广的人,不要再夸说自己知识滔天,到头来反被少见多怪的人们耻笑了。

现实之惑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