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性、意志及其他文/岸柳
常听人不愿做某件事时说出的一句话,就是“懒得去呢!”
懒,并不是一件坏事、丑事,“卧喜晚起”的现象普遍存在。自曝懒的古贤也不少。嵇康,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就说自己“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意即,我的性情又比较懒惰散漫,筋骨迟钝,肌肉松弛,头发和脸经常一月或半月不洗,如不感到特别发闷发痒,我是不愿意洗的。小便常常忍到使膀胱发胀得几乎要转动,才起身去便。
白居易,唐代诗人,在《重题》诗中云:“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意即,太阳已经升得很高,我的睡意全消(睡足),可我在小阁楼上,躲在温暖的被窝(重衾)里依然不想起床(慵起)。他的《沐浴》诗“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更是说他一年到头不洗澡,以致尘垢积满了肌肤。
苏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也有“老来百事懒,身垢犹念浴”诗句,说明他也有懒到身上蒙垢的时候才有沐浴的想法。
聪明的人有懒的表现,勤快的人也有懒的表现。 懒是一种稳定的生活态度,是人性的外在表现。古贤都有突出成就,说明他们都是聪明人。而许多勤快的人,一年到头,忙忙碌碌,但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成绩,原因是他们在某个关键的方面懒了。懒还能促使人们发明先进的器物,让人类过上有条件懒的生活。汽车、高铁、飞机、电话……,这些不是给人类创造了懒得走路的条件吗? 现在,农村私车多了,公路也硬化了,人们走亲戚、上集镇,才几公里路程,也懒得步行了。没车的人,也要搭私人载客中巴,或租别人的车出行。
其实,先苦后甜的想法,就是先勤快点,目的是创造财富,创造条件,以后能够懒一点,过那种有钱又有闲的生活。当然,一味贪图享受,不做事,这样的懒是非常错误的。
懒有两个层面:懒得动(行为)、懒得想(思维)。好吃懒做,该做的事不做,浪费时间,消耗生命,一事无成。这是怕费体力的懒。还有一种懒,就是不动脑筋,不想问题,不提高认识,不抒发情感,虽然天天上班,忙个不停,看起来勤奋,但是天天做刻板的事,不思进取,一辈子就是那样子。这是怕动脑筋的懒。
懒的内在本质是惰性。惰性,是人的本性中不易改变的心理状态。有惰性心理,做事就会迟迟不动,一拖再拖,无法按照既定目标行动。不劳而获、一劳永逸、一蹴而就、一无所求等,是惰性的思想根源。惰性是人的普通存在,即使没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也会有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念头。至于一无所求的惰性,那是顺其自然,不想上进。人在力所不能及的情况下,顺其自然也没有什么不好。
世上没有一招致胜的法宝,也不会经常有孤注一掷就能成功的机会。生计、致富、成功、胜利,还得靠勤奋努力!这就要克服惰性。要认识惰性的危害,检查自身惰性的表现和原因,锻炼意志,战胜惰性心理。
战胜惰性,靠意志。意志是达到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所以,意志由目的、自觉努力两个因素构成。目的是动力,自觉努力是手段。没有目的,就不会自觉努力。克服惰性,首先要有目的意识,为人生确定目的(目标)。自觉努力,就是制定计划,安排时间,分阶段、有步骤地践行。做计划,不能好高骛远,要量力而行,否则做不到,就会丧失信心。今日事,今日毕,言必行,行必果,切莫吟唱明日歌。
勤奋是计划的执行,战胜惰性的行动,意志坚强的表现。曾国藩的“五勤”,即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具有借鉴意义。事必躬亲,观察细微,日记读书,耐烦说话,责任心强,就可以治惰、治庸,“一勤天下无难事”。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