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过大西南剿匪的父亲给我讲过一个他亲历的故事。
父亲端着步枪,刚从一座巨岩后拐出来,迎面碰上了一个也端着步枪的土匪。两个人相距只有五六步,同时将枪口指住了对方的胸膛,然后就一动不动了。
如此近的距离,不管谁先开枪,打死对方的同时,自己肯定也得被对方打死,动起手来只能是同归于尽。
要想都保全性命,必须得有一方投降。
双方对峙着,枪口对着枪口,目光对着目光,意志对抗着意志。
其实,总共对峙了十几秒钟,可父亲感到是那么的漫长。那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对时光流逝产生刻骨铭心的印象。
父亲不知道他已经咬破了下嘴唇,两条血溪濡湿了下巴。他的大脑中一片空白,只有一个念头支撑着他:
必须有一方投降,但投降的决不能是我!
父亲眼睁睁看着那个土匪的精神垮掉——先是脸煞白,面部痉挛,接着是大汗淋漓,最后是双手的握肌失能——枪掉到了地上。
土匪“扑通”跪下去,连喊饶命。父亲努力地控制着自己,才没有晕厥过去。他和土匪都清楚:双方的命,保住了!
押着土匪,见到自己人时,父亲再也坚持不住了,一屁股坐到地上。
同志们以为他负伤了。赵书记跑过来。父亲虚脱般地说:“没事!我只是累坏了。”
这个故事永远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十几年来,不论遭遇多么大的坎坷与挫折,我总用父亲那句话鼓励自己:
必须有一方投降,但投降的决不是我!
结果,我在最后取得了胜利。
温馨启迪
和平环境下,不可能再经历文中提到的那一幕了。但它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智慧:只要是对的,就一定要坚持。僵持下去,必须有一方投降,但投降的决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