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一棵小桃树》,我的心中似未起波澜,些许触动与感慨中最点亮我的是读到文章最后,脑中仿佛浮现出一棵瘦弱的小桃树上一个小精灵在欢腾着,跳跃着,我能感受到作者的安慰和希望,但似乎还看不太清楚……
在老师的问题引领下,我不禁探究起来,是什么让作家对一棵“长得很委屈”“瘦瘦儿,黄黄儿”的小桃树饱含深情?当查找和阅读了作家的人生和成长经历后,我忍不住再次捧起书轻声朗读,试着走进作家的内心,走进这棵不一般的小桃树。心中的波澜来自文中的几个节点带来的情感转变。开头的文字是描写一棵小桃树,一棵多么可怜,多么委屈的小桃树,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它深深的同情与怜悯。自写“我”种下桃树的回忆开始,这棵树变为了“我”的小桃树,“我”对它的情感就多了一种关切,爱惜与殷殷期望。从奶奶离开,“我”悲痛欲绝,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小桃树,这时,“我”似乎在无形中与这棵小桃树连在了一起,在逆境中挣扎,在不公中反抗,同病相怜又无可奈何。
但小桃树不是凡树,是“我”的梦的精灵,面对悲惨的环境,它没有放弃,仍勇敢地与命运作斗争、不服输。在凛冽的风雨后,枝头上一个傲然未绽的花苞带着灵闪闪的光,给“我”希望,坚定“我”继续向前的勇气。读到这儿,我的声音颤抖了。这一次,我想我读懂了。
最近,我非常喜欢读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成为》。深深叹服于奥巴马勇往直前的奋斗过程,从处于美国社会底层的“有色人种”到就读大学,再走向竞选总统的道路,直到成为总统,谁也不能想象这中间经历了什么,需要多少勇气与力量。奥巴马像那棵小桃树一样,与命运不懈斗争,不断追求理想。而米歇尔是奥巴马最真诚的伙伴,尽力保护和帮助小桃树开花,不畏惧迷茫、脆弱、孤独和不安,也成就了自己的美丽人生。
其实,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棵小桃树,比如我对毛毛草就是喜欢到心里的,见到它们我就开心。它们从来不在乎自己的渺小和卑微,快乐顽强地生长在小路旁、溪河畔,默默地赋予大地以生机。毛毛草是和我惺惺相惜的。
静静坐在窗前,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如窗外这小桃树一般。小桃树长在我心上,把勇气写进我的生命里,让我在风雨中成长,开出灼灼的花。
(指导教师:巩英莉)
教师点评
贾平凹老师的《一棵小桃树》笔法质朴,情感真挚,被高度人格化的“小桃树”令人印象深刻,几乎每个人都能从其中看到自己。曹悦之同学的学后感抓住了这篇散文“托物言志”的特点,细腻地感悟到作者的几次情感波澜。
通过读《一棵小桃树》和贾平凹的其他作品,让一个涉世不深的初一学生读懂了一位饱经世事的成年人的人生感悟。意外的惊喜是,我之前推荐学生读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成为》,并讲了我自己在曲江书城分几次读完本书的美好感受,没想到曹悦之同学巧妙地写进了本文里,让她联想到名人传记中的美丽人生,联想到她和她的毛毛草惺惺相惜。
阅读让生命的宽度在文字中得以洞见和延伸,让生命的力量得以传递和共鸣。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