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境和乐境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格言联壁》形象地阐释了苦与乐的关系。
苦中作乐,是一种处世方式。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前方总会有大风大浪。在苦境中觅得自己的快乐,是非常有意义的。颜回是孔子三千弟子中杰出的一位人才,但是他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一箪食,一瓢饮就是他的伙食,简陋的巷子里,就是他的住所。在如此苦难的环境中,他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发愤苦读。不迁怒,不二过,聪慧,有胆识,得到了孔子很高的评价。在孔子与其他人谈起颜回时,感慨到颜回过世后就再也没有那样的人了,可见,圣人赞叹颜回深得苦乐“善处”的奥义。苦难并不是放弃努力的借口。学会苦中作乐,在人生这幅图画上添上鲜艳的一笔。
苦中作乐,是一种乐观心态。陶渊明不满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丢掉官帽子,“复得返自然”,写下《归去来兮辞》,归隐田园。劳累、辛苦的田间劳作打不倒他,反而还催生出了让人心旷神怡的田园牧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苦闷的田间劳作化为闲适的乡村生活。如此旷达的处世态度被传为佳话,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憧憬,为人们描绘出了一处世外桃源,作为乱世中的一股清流,如此潇洒,如此惬意,成为了后代的精神标杆,诠释了善处苦境、自得其乐的至高境界。学会苦中作乐,让眼前的世界更加精彩。
当然,学会了苦中作乐,但也不能在乐境中迷失自我。
吃苦是良途,做苦事,用苦境,苦境终为乐境,但是在乐境里也不能放松,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为什么古时候会频繁地出现改朝换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统治者沉醉在先人打下的基业里,认为自己什么也不用做,就能享乐千秋万代,最后落得悲惨的下场罢了。有些年轻人挤过了高考的独木桥之后就开始放飞自我,成天打游戏、睡懒觉,到考试时却发现各科高挂红灯。所以,在一帆风顺时也不能放松大意。所谓刻苦自励,吃苦就是福,这其中蕴藏着深刻的苦乐之哲理。
在苦境中寻求你所期望的欢乐,在乐境中回避大意的悲剧,学会苦中作乐,在生活中发现更美好的未来,苦中作乐,乐中也不忘苦,刻苦自励,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