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校车站送小孩儿上学,就和几个家长混熟了,金发碧眼的Lisa成了我的站前朋友,除了常常在车站见面,没有更多交往,暗地里叫她10分钟知己。
这天校车刚开走,Lisa就拉住我说:“Chantal你先别走,能不能请教你点儿事儿?”头发往耳朵后面一掳,我树起了充满兴趣的耳朵。
Lisa就小了声音说:“我哥哥Bill家邻居是个中国人,有点儿特别,想问问你怎么回事。这家中国人不大出门,男人是做物理学博士后的,女人在高科技工作,一个女孩儿在天才儿童班上学。”
“这是渥太华典型的中国高知家庭,很平常的。”我说。
Lisa说:“不平常,不平常,你接着听。有一天孩子们在Bill家后院玩儿,球就滚到他家院子里去了,小孩儿过去捡球,他家的女孩儿就打开后窗喊:‘Get out of my property!’这种事儿已经发生了好几次,我们的孩子几乎不敢在后院玩儿球了。小孩子吗,不大懂得常理也就算了。那天不小心球又滚过去,这次是那家男主人开了窗,简直是咆哮:‘Get out of my property!’可把孩子们吓坏了。我就是想问你,Property是不是对中国人很重要又很珍贵?邻居小孩子偶尔踩一下也不行吗?”Lisa说着,碧蓝的眼睛睁得跟两个硕大的圆葡萄似的。
我哑了半晌,伸出一只手掌,说:“Lisa,五个手指头伸出来不是一般齐的,这和中国人不中国人关系不太大。中国那么大,人那么多,出国来的人也是背景各异,农村的、城市的、有高干爹爹的、有清洁工妈咪的,各种人生活的背景不同,想法都会大相径庭啊。你哥家邻居思想这么狭隘,是个例,不是泛例,在中国人里也是少见的。”
Lisa说:“噢,我还想是不是他们从没有过房产,所以就格外珍惜?”
“这话倒不假,”我实事求是地说道:“在中国能拥有这样的房子是不容易的,的确是工薪阶层人士的奢望,人多地少呀。有些人出国以前,有一套几居室的楼房是可能的,如果是一路读书出来没工作过的,恐怕连楼房也没有一套。但在这儿,中国人要么在政府工作要么在高科技工作,有房子的人就太普通了,就算看重自己的房产,也不至于不让邻居小孩捡一下球啊!我看你哥是碰上小心眼了。”
Lisa说:“还有一点我不明白,他家几乎没什么家具,空荡荡的。而且,那天我给孩子送生日请帖到另一个中国人家,也是空荡荡的,你说怪不怪啊?”
我一听就笑了:“Lisa,这你可就不懂了,别看家里空,可能银行存款比你多得多。好多中国人喜欢先勒紧肚皮还贷款,饭都吃得随随便便,要家具干吗?有睡的地方,有个桌子吃饭,一个沙发坐坐就得了。还完了贷款该添置家具了吧,又想,这不是没家具也过得好好的吗?添不添吧。再有一点你不一定能懂,就是很多中国人在国外生活有不稳定感,人是随着工作走的,如果工作丢了,还得卖家具,家具不成了负担了吗?就以少而必要为原则了。”
Lisa恍然大悟,说:“原来如此,可是生活在一个空房子里多没意思啊?要我就不买房子了。有房子就搞得舒舒服服的,才像个家呢!”
我点头说:“那是,我也喜欢家要有个家样子!”心想,Lisa啊,你还没见过在家里穿羽绒衣省暖气费、清鼻涕直流拼命冻自己的人家呢,那就叫节省!还有一年四季只穿国内带来的衣服,从不进服装店,不下一顿馆子的,银行里的钱却多得让人怀疑钱的来路。你也没见过家里有三架钢琴、五个电脑、四个电视、七个沙发、两辆宝马的加拿大工薪阶层的中国家庭呢,什么新潮追什么,不是名牌不上身,显得比比尔盖茨还有钱呢,那就叫排场!正应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的道理。
Lisa接着说:“对了,再给你讲一个滑稽事儿,Bill这个博士邻居真的够古怪,那年两家一起做围墙,账算出来,他拿着账单来找Bill,说:‘怎么是600块?明明是599.5块吗’,好笑不好笑?那么大一堵围墙立起来,算计到50个cents!你说怪不怪?Bill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走回家的路上,心思在春天的风里飞得老远,低着头不去看青天碧草香蕊娇花,闷想,中国人啊,这是怎样一个既强大又软弱、既踏实又虚荣、既自尊又自卑的民族啊!
为什么一个装满了科学的博士脑瓜,却装不下一串拾球的小脚印和50 cents的包容和谦让?科学的头脑在博士级飞翔,与人为善的心怀却在幼稚园停留,好像一架失重的天平,一边载着智慧,高高翘起,一边载着狭隘,沉沉低垂。虽然一点不可盖全面,这个例子却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很大一部分高分低能人士的人生缺陷。世界如果被这样一群拥有智慧缺少爱心的人占领,这天空还能这么湛蓝吗?这绿草还能如此娇嫩吗?这路上的行人还能笑容满面吗?前面的时光还能充满希望吗?科学,这个应该造福于人类的东西,如果变成了一堵高墙挡在人与人之间,阻碍着爱的流淌,还值得去学习吗?求知的人们啊,爱着死沉沉的书本的时候,别忘了分一点小小的心去爱你身边活生生的人们和鲜亮亮的生活啊!
“你说怪不怪?”这样的话,是会常常听到,因为生活的森林是这样巨大,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都会在林子里不期而遇,不同的生物无论怎样遵循自己的生存原则都得学会适应林中的光与影、阴与晴,学会与同类的关顾、与异类的包容、与天敌的周旋,失去了“适应”这个法宝,你可能就是第一个被同类冷落、被异类排斥、被天敌吞食的败者。活着,还是让我们努力做个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