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相互按摩各享愉悦

时间:2023-11-24    来源:馨文居    作者:陈长林  阅读:

  跟邻居老太太聊天,啥都能聊,就是不能聊作协。都啥年代了,谁还“做鞋”?买一双就是了,老太太会嫌你落伍。同网友聊天,聊来聊去,一不留神就聊到了作协。这也难怪,连金庸“金盆洗手”多年,如今都加入中国作协了,因此,就算聊到“作协”,也没人说你中邪。

  问世人作协为何物?知情者心中有数,不知情者可搜一下百度。先前人们多以为作协高高在上像座孤城,却不知今日作协泥沙俱下已成“围城”:外面有人想攻进去,里面有人想冲出来。金庸加入中国作协,一石击起千层浪;郑渊洁退出北京作协,是是非非一场风。自从韩寒发难,不少网友就对“作协一直是可笑的存在”达成了共识。不过总得承认,即使笑话不断,作协仍是一处新闻富矿。

  金庸入作协,圈内人大多高声叫好,行情看涨;圈外人惊呼“晚节不保”,行情看跌。恩怨分明,言辞激烈。

  若论受读者欢迎程度,当世华人作家中有资格坐第一把交椅者,非金庸莫属。凡有海水处,可闻邓丽君唱歌;凡有华人处,必有金庸小说。于是有人感叹,金庸“一支笔写武侠,纵横天下;一支笔纵论时局,享誉香江。为文可风行一世,为商可富比陶朱,为政可参国论要。千古文人侠士梦,被这个‘文坛侠圣’集于一身,这就是金庸的传奇。”金庸虽然创造了传奇,但在反对者眼里,加入作协就是未能将传奇进行到底。有人惋惜,有人愤怒,有人急不择言,直指金庸是“老糊涂”。

  其实,金庸一点不糊涂。不仅不糊涂,反而识时务。若真糊涂,他就不会先当浙大博导,再攻剑桥博士;若不识时务,他也不会“金盆洗手”几度春秋,又入作协撩人眼球。看惯了金大侠笔下拼命调侃种种“名门正派”,难免不理解金庸“明明是个武林盟主,为何偏要‘屈尊’加入某个门派”,殊不知,文是文,人是人,并不是所有文人都能文如其人。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中国作协此前吸纳郭敬明,多少已有污名之嫌;此番金庸加盟,或许可视为正名之举。说作协是藏垢纳污之地,显然不合实情,但作协确存污垢,谁也无法否定。如“抄级男生”郭敬明占有一席之地,“作家市长”李大伦边背《爱莲说》边腐败,王兆山写“纵做鬼,也幸福”,贻笑天下居然任省作协副主席……费解处只在于:金庸先生年纪一大把,不絍又不傻,何苦要扮明矾角色,来净化作协浑水?

  人老还乡,叶落归根。金庸入作协,非关名和利,唯一目的,无非是为了获得一种归属感。传统文人无论行动上如何离经叛道,骨子里还是把官方评价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金大侠虽然浪迹江湖,到头来也不能免俗:老夫聊发少年狂,拿作协当KTV包房;作协及时奉上伴奏带,一拍即合唱起来。相互按摩,各有收获。

  “大侠”金庸,声望已攀高山之巅,小说却难登大雅之堂。尽管金庸本人很少大倒苦水,但郁闷在心可想而知。江湖至尊,名气再大,毕竟不是庙堂菩萨。既入作协,“雅屋及乌”,再说其小说不雅,在逻辑上就会落入矛盾陷阱。

  作协是座大庙,“大菩萨”总是越多越好。而往日弊端之一,就是鱼龙混杂。虽不必学孔庆东,封金庸为“民族英雄”,但至少得承认金庸是条龙。有金庸在前头,有作协无作家、有作家无作品一类怪话,怎好意思再说出口?金庸早已宣布“封笔”,入作协只有象征意义,作协倒是凭此添了底气。

  作家光环早已暗去,作协也不再神秘。作协就是一辆公共汽车,按惯例设置“敬老席”。这位置一直空着吧,浪费资源,于心不忍;随便坐人呢,又乱了座次,于心不安。这回金庸上车了,以后事情就好办了,一路前行,嘀嘀——嘀嘀——

陈长林

经典杂文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