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家乡纪事·送穷和迎富

时间:2024-04-01    来源:馨文居    作者:​康君  阅读:

  送穷,这是我的家乡过春节的旧俗之一。

  据民国版《仁寿县志》记载:“正月五日俗称‘破五’。自元日始,人家俱禁洒扫,至是始以箕盛滓秽倾于途侧,谓之‘送五穷’。”此风俗至今讲究的不多了,以我家为例,只有正月初一(元日)尚有很多忌讳,其中之一就是不能扫地,哪怕地上很多垃圾,也不能扫,更不能倒。还是在除夕晚,一家人守岁,吃了的瓜子壳、水果皮、糖果纸等在新年钟声敲响前,就要收拾干净,赶紧倒掉。同时,大人总要告诫;初一天,是不能扫地的,把财扫走嗦?更不能倒财。即使初一天有渣滓,我们也只能作罢。

  古老的民俗流传至今,不是失传了,就是淡薄了。就像这送穷日,很少有人知道,人们只记得迎富了,是的,很多人知道:正月初五是迎接财神的日子。迎财神,迎接五路财神,东西南北中是为五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越来越高,似乎无穷可谈,也就不再送穷鬼(神)了。

  送穷神的习俗,是在迎财神之前,还是之后?似乎难以定论。

  早在唐朝送穷神就形成了。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写过一篇《送穷文》,记载了当时的这种风俗。他叫人结柳作车,缚草为船,预备祭品,祷告穷鬼,让它远离自己。感叹自己几十年来面临五大穷鬼: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使自己面目可憎;耻于作奸恶之事;轻视名物;作文奇怪、只为自娱;把利益放在众人之后,把责任放在别人之前;待友肺腑,却被人视为仇怨。遭此五患,忍饥受寒,被人造谣诽谤,使人沉迷……五鬼却认为作者在困境中,它们不离不舍,来成就他的百世功名。本来君子和小人,他们的心思是不一样的,只有不趋时,才能与天道相通……结果,作者未送走鬼,反而待穷鬼如上宾。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这篇文章显然是作者郁郁不得志的一种抒怀,作为儒家学派的拥护者,从韩愈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儒学的许多影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说,“富贵可以求得,即使是作手拿鞭子的守门卒,我也干;如果求它不到,还是干我喜好的吧。”或者像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住在陋巷,别人不堪其扰,而他却不改其乐。

  回到正题,送穷的风俗来源于远古,说是颛顼帝高辛有一个儿子,不穿完好的衣服,宫中称他为“穷子”,后来在正月的最后一天死去,宫中葬他,互相说,今天送走穷子。又有一说法是高阳氏的儿子喜欢穿破衣服吃糜粥,也是在正月最后一天死于巷子中。后世人们就作糜粥,抛弃破衣,在巷子中祷告:除去贫穷了。韩愈在文中说了在正月乙丑晦日(吉日吉时)送穷;唐诗中也有送穷的时间为晦日,可能唐时就是在正月最后一天(月大为三十,月小为二十九)送穷;宋人笔记尚有记载为人日前一日,即正月初六,“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这一点,倒和我们年前打扫扬尘的习俗一样,把灰尘倒在大路上,任人践踏。明人著《天中记》又是另外一种说法:“池阳(属陕西)风俗,以正月二十九为穷九,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清人俞樾记载有芭蕉船送穷事,并录有《临江仙》一词:“正月月尽夕,芭蕉船一只。灯盏两只明辉辉,内里更有筵席。奉劝郎君小娘子,饱吃。莫形迹,每年只有今日日,愿我做来称意。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鬼,空去送穷鬼。”(按,此词断句颇有不同,如“辉辉”“日日”等句,待考)念起来很像祷告词。

  送走了穷神,就要迎富神,即财神了。记得我们家乡是在新年前迎财神,当时有许多外地来送春牛的,除了春牛图、黄历,还有一张财神图。我们将春牛图和财神图,贴在堂屋的正中,以示郑重。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早已没有了送春牛、财神的了;而在城市,腊月末,偶尔还能见到他们的身影,有时候,没有遇到,还觉得有点遗憾呢。

  在清人钱大昕《养新录》记载有迎富的时间,为农历二月初二,“今人但知送穷,不知迎富。魏华父有《二月二日,遂宁北郭迎富》诗云,‘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谁为贫驱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里俗相传今已久,谩随人意看儿嬉。’此蜀中旧俗,不知今尚行之乎?”

  时光流转,今人只尚迎富矣。

  ——草就于癸卯年正月初五

  附记:

  我翻看了民国十八年《遂宁县志》,除了“破五”,并无迎富习俗的记载,而魏华父的资料也没查到,且因不在本文重点探讨之例,故未翻检其他几种《县志》。

经典杂文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