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字如其人

时间:2021-12-23    来源:馨文居    作者:老汤  阅读:

  南京的韩老师来溧阳,我陪她逛逛南山小寨​‍‌‍​‍‌‍‌‍​‍​‍‌‍​‍‌‍​‍​‍‌‍​‍‌​‍​‍​‍‌‍​‍​‍​‍‌‍‌‍‌‍‌‍​‍‌‍​‍​​‍​‍​‍​‍​‍​‍​‍‌‍​‍‌‍​‍‌‍‌‍‌‍​。新开张的客栈,还有周边各色各样的小店铺,都是怀旧风格的徽派建筑​‍‌‍​‍‌‍‌‍​‍​‍‌‍​‍‌‍​‍​‍‌‍​‍‌​‍​‍​‍‌‍​‍​‍​‍‌‍‌‍‌‍‌‍​‍‌‍​‍​​‍​‍​‍​‍​‍​‍​‍‌‍​‍‌‍​‍‌‍‌‍‌‍​。整个南山小寨就像个旅游古镇,游人很多,买吃的、买玩的,或者看风景、拍照片​‍‌‍​‍‌‍‌‍​‍​‍‌‍​‍‌‍​‍​‍‌‍​‍‌​‍​‍​‍‌‍​‍​‍​‍‌‍‌‍‌‍‌‍​‍‌‍​‍​​‍​‍​‍​‍​‍​‍​‍‌‍​‍‌‍​‍‌‍‌‍‌‍​。我东张西望,时不时地驻足,用手机拍摄牌坊的楹联、店家的招牌。韩老师问我,是不是因为喜欢书法?我告诉她,是因为熟悉题写这些匾额的王家骝先生。天目湖为了晋升SA景区,山水园、南山竹海都进行了景观提升改造,新建的景点和服务设施,很多匾额、楹联都出自王家骝之手。

  韩老师抬头看看那些字,说溧阳还有这样的人物?我随即给王家骝打电话,约他一起晚餐。餐桌上谈话的主题是老友、老酒。这种高谈阔论的喝酒氛围,韩老师肯定不喜欢,所以她说话很少。第二天,她给我打电话,说想在杂志上发表几幅作品,向读者介绍王家骝的书法。我把这意思转告家骝,不料他居然推却,“也就是个业余爱好,我算什么书法家啊。在杂志上宣传,贻笑大方嘛。”

  韩老师听了笑笑,说他怎么一点宣传意识都没有啊?我电话里又把王家骝臭骂一通,接连催了他几回。过了一周,他才来见我,说平时应约写字,写给人家了就算完成任务,也没有留作品的习惯,这几天写了几幅。“实在拿不出手啊”。他局促不安的神情里,居然带着点腼腆。

  我把家骝的作品铺开,拍了照片传给韩老师。“作者介绍”,家骝自己写了一条:“王家骝,男,1965年10月生。自幼爱好书法,闭门造车,进步甚微。年届半百,一事无成。现为溧阳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韩老师说这哪成啊?老汤,请你写一篇短文吧,介绍王家骝的书法。这实在难为我啊。刘勰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我没有临池的实践,体会不了章法布局、运笔节奏、墨韵变化、笔力气势,书法欣赏根本无从谈起啊。韩老师不理会我的推辞,说艺术是相通的。你必须写2000字以上。推不掉,那就写吧。我打电话给家骝,请他讲讲自己学书法的“故事”。“我没有故事。”“不说是不是?那我就写你在学校里苦练书法,是为了追师姐。”

  书法欣赏我写不了。“故事”又没有。我在客厅地板上展开家骝的几幅书法作品,一边看,一边想,写什么呀?岳母进门,看到铺了一地的作品,戴上老花镜,认真看了一会儿,夸奖说“好字”。“您觉得好在哪儿呢?”年近八十的老岳母是退休中学数学老师,并没有研究过书法。但老太太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字如其人。规规矩矩的人,写出来端端正正的字。”

  对啊,“字如其人”。读懂书家的为人与性情,也许就能从另外一个角度,解懂他的书法。就这么写!

  初识家骝,缘于书法。二十多年前,在城里的“西门饭店”,几个年轻人小聚。席间有人介绍王家骝,说这“西门饭店”的匾额是他题的。我特地借故出来看了牌匾,是丰满圆润的颜体,有一种血肉包裹着筋骨的力度。心想,字如其人,家骝体胖,写字也深得唐人以肥为美之妙。

  因为趣味相投,工作之余经常聚在一起,与家骝就成了好朋友。读研究生的时候,还成了同班同学。对家骝的了解,也就渐渐多了、深了。

  家骝的父亲是小学校长,为人诚厚朴实。家骝足幼子,自小就跟着父亲,住在学校里​‍‌‍​‍‌‍‌‍​‍​‍‌‍​‍‌‍​‍​‍‌‍​‍‌​‍​‍​‍‌‍​‍​‍​‍‌‍‌‍‌‍‌‍​‍‌‍​‍​​‍​‍​‍​‍​‍​‍​‍‌‍​‍‌‍​‍‌‍‌‍‌‍​。一间屋子,前半间是“校长室”,后半间是父子俩的卧室兼灶屋。父亲打理校同一角的一小块菜地,却总是不得法,收获寥寥。清贫的日子,每一分钱都要再三掂量着才花出去。自己煮饭做菜,是凶为能比食堂里打菜节省一点。偶尔在窗台上发现两根萝卜、一颗青菜,老校长却找不到“送礼”的人。吃着别人送来的青菜萝卜,他会感动不已地跟儿子唠叨半天“感恩”。“童年影响一生”。与父亲挤在一张硬板床上睡到初中毕业,一是父亲的言传身教,养成了他敦穆诚敏、谦和俭朴的性格;二是耳濡目染,养成了看书习字的习惯。

  高考落榜,家骝进了校办工厂,整天满世界地“跑供销”。工作了近两年,春节遇到上了大学的同学,家骝心动了,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去读书。进复习班复读了半年,考上了淮阴财经学校。淮阴财校两年,家骝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做了的校报校刊编辑,组织文学社,写散文、评论,在文学天地里畅游;临池、读帖,心境融入跃动的墨迹中,栖居在书法的黑白世界中。才华横溢的家骝同学还收获了爱情,得到了校花师姐的垂爱,娶得美人归。

  回到溧阳,家骝一直在税务部门工作。书法是他生活的一部分。闲暇时刻,研墨铺纸,挥毫泼墨。渐渐就小有名气。机关、企业请题写招牌,社会贤达登门求字,家骝有求必应,却从不提润格。而且他很真诚、尽力,绝不敷衍了事。若逢事务繁忙,他一定要等空下来,酝酿构思,捕捉灵感,反复比较,才跌宕开来,一气呵成。

  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每月都有一个星期住在一起。有时看他展纸濡毫,凝神专注地运笔牵丝,我觉得一招一式如练太极拳,行云流水,出神人化……虽然我读不懂书法作品中震撼人心的微妙之处,但点画圆整、端庄典雅,已经让我觉得很有韵味了。

  王家骝不懂得包装宣传自己,更没有“卖”的概念。他觉得书法是文心所寄、性情所托,不是拿出来吆喝换钱的。所以在家骝的书法作品里,没有被名利熏染的物欲,有的只是一种与自然为体的本心回归,一种让人心灵有所安顿、有所皈依的气畅神闲。

  古人云,“字如其人”,诚不虚也。生活中循规蹈矩、温文儒雅的王家骝,笔下的横竖撇捺,也是厚重稳妥,志气和平。在我外行人的眼里,他的作品,从年轻时的结体宽博,现在渐渐走向了元气内含的清秀,有了一种典雅的韵味,愈显灵动自然。我感到了文字背后厚重的艺术气息,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王家骝不说自己要师从哪门哪派。也许,在他看来,本心是书法的起点,本心也是笔墨的归宿。墨香飘逸,带给他的是心灵慰藉。一杆狼毫,一砚墨香,拂去浮躁,只留下心清气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是他淳厚儒雅精神境界的忠实记录。

  观摩王家骝的书法作品,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字如其人,作不了假的。

励志日志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