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胁迫下的选择

时间:2021-12-23    来源:馨文居    作者:张娴  阅读:

  我们是一个崇尚同质化的民族​‍‌‍​‍‌‍‌‍​‍​‍‌‍​‍‌‍​‍​‍‌‍​‍‌​‍​‍​‍‌‍​‍​‍​‍‌‍‌‍‌‍‌‍​‍‌‍​‍​​‍​‍​‍​‍​‍​‍​‍‌‍​‍‌‍​‍‌‍‌‍‌‍​。当出国留学刮成一股风时,女儿也被这阵风卷走了​‍‌‍​‍‌‍‌‍​‍​‍‌‍​‍‌‍​‍​‍‌‍​‍‌​‍​‍​‍‌‍​‍​‍​‍‌‍‌‍‌‍‌‍​‍‌‍​‍​​‍​‍​‍​‍​‍​‍​‍‌‍​‍‌‍​‍‌‍‌‍‌‍​。

  我们还是一个崇尚实用性的民族,教育更不能免幸​‍‌‍​‍‌‍‌‍​‍​‍‌‍​‍‌‍​‍​‍‌‍​‍‌​‍​‍​‍‌‍​‍​‍​‍‌‍‌‍‌‍‌‍​‍‌‍​‍​​‍​‍​‍​‍​‍​‍​‍‌‍​‍‌‍​‍‌‍‌‍‌‍​。到国外留学,中国有绝对多数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也就是手艺学。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信奉吃技术饭。“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万贯家产不如一技在身”,民间竟有“技多不压身”的无赖学说——羊癫疯学三分,过河也不要钱。现在所谓的注册会计师、建造师、服装设计师、MBA工商管理,实际上就是会计、木匠、裁缝、商人等“手艺人”。手艺人,因有一技之长,大多不会有生活的困顿。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廉价的劳动力大市场,专业职业者,相比于女儿想学的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人文学,更容易找到一份安身立命的差事。

  所以,在选择专业时,我们胁迫她选择了实用性较强的商科,并帮助她绞尽脑汁搜刮大学四年所有的优势,冲刺到英国排名前5的圣安德鲁斯大学(简称圣安)。

  看女儿割爱时的伤心难过,我们并非铁石心肠,也为她的职业理想柔软过、动容过、感动过。但想到每年千军万马的就业市场,就不敢妥协了。

  我们为孩子想了许多,做了许多,几乎包揽了一切。但女儿并不领情。出国后,她说,她无比羡慕她的那些海外同学,在选择专业和学校时,热爱和兴趣永远排第一,父母的态度是“不发言”、“不服务”。语言班有个日本同学,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那是日本医学界的龙头,乃至是亚洲很牛的医学学府。他本人又有好几年服务于一流医院的实践经验,按照我们的定式思维,他应该选择像牛津、剑桥这种世界顶尖的大学和更好的学科。而他到圣安选择的硕士专业,竟然是神学!难道日本也有医巫一家之说?拿到中国来,这两者也相差太远了吧。听女儿说,相对于医学的救死扶伤,他更喜欢研究人类的来源、性情、救赎和归宿。选择大学,他也从未考虑过排名。因为喜欢,所以选择。说是几年前来英国旅游时,一下子就被这个宁静、祥和、古朴的海边小镇深深吸引了,更何况这里还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大教堂和古城堡,也是历史上基督教徒的朝圣地。

  女儿感叹道:如果是妈妈你,恐怕打死了也不会同意。

  这话不假。即便待你长发及腰,也未必有掌管自己人生的权力。

  到了圣安,女儿后悔没有坚持自己的选择。这所有着600年历史的古老大学,其最传统最优秀的学科就是女儿想学的人文学,这也是英国许多优秀大学的核心教育。人文学相对于“手艺学”而言,不是教会学生一项技能,而是培养学生的人格素质、独立思考和价值取向。可这些在我们眼里,是最不靠谱的专业。我们看到的,是毕业后找工作的难易,而不是教育的本质。女儿在国内就读的大学,哲学是该校的王牌学科。从上世纪末开始,这个曾经很辉煌的专业,一路黯淡到年年招不满学生。全国数一数二的牛逼专业,可怜到只要学生达到各省的本一线就OK了。那时,女儿常常跑去哲学院蹭课,总坐前排,比上自己的专业课还认真,被头发花白的老教授稀罕得不行,让她考他的研究生。后来,硬是被我们生生地掐断了。

  女儿拗不过我们,因为我们拗不过现实。包括现在的许多大学,都是服从社会的风向标,什么专业好就业,就开设什么专业,学生是流水线上铸造出的统一模具。孔子说:君子不器。说的就是不要把人当成工具,应当尊重人的独立见解,关怀人的自由发展,慈怜人的精神世界。幸好,已有明白人站出来指出,中国现在的大学,充斥着太多的职业教育,他们只能服务于当下,不能担当起对过去和未来的责任。教育和知识不应该只强调实用性、功利性,更应当注重引领社会思想和文化进步的历史性。并呼吁学校要重拾人文教育,培养更多的有自由意识、独立思想、学养丰厚,懂得自我修复和自我完善的公民。

  这种理念体现了让人唏嘘的人文情怀。撇开哲学的高度和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外,仅从父母爱孩子的角度,谁也不忍剪断子女理想的翅膀。如果社会有更多的包容和兼顾,坐拥物质的同时,懂得呵护自己的灵魂;关心粮食蔬菜,也记得仰望星空,让人文的光明照亮我们的心灵,引导我们的行为。

励志日志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