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吃笋的好时候。
第一场春雨过后,笋就漫山遍野全是了,也因此它们生的挨挨挤挤。固然这样找笋是容易百倍,可若是要吃到真正的好笋,还是需要不少走山闯林的经验。
故乡的人偏爱口感爽脆的笋肉,所以那些外壳红黑色的细竹笋常被吃货们视为佳品。而那些口感粗涩、硕大无比的笋大多是挖来晒干之后做笋丝、笋干,是鲜少有人会拿来直接烹饪上桌。可是那些人们都喜爱的细笋往往长得小,身板细,比起粗笋要更难找也更难挖,若是刚上道的去挖细笋,无疑是难于上青天,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跟我的外公学了一身挖笋的本事。
外公曾经和我说过,在他们常挖笋人的经验里,有一句宛如箴言的话:什么样的竹林,生什么样的笋。“所以你要记住,要吃上好笋,我们就得找到挖笋的好地方。”每次和外公出去挖笋的时候,他总会在我耳畔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一句话。毕竟若是我们跑到毛竹林里头去找春笋吃,那可就是劳而无功的倒霉差事了,所以外公总是先挑地再下手。有一回,外公看上了佛寺里边那一片竹林子,但苦于那是和尚管辖的地界,所以只得等到鸡还未叫的清晨,拉着睡眼惺忪的我去那竹林里头。
那确实是一片长得尤其出色的竹林,远远就可以看见它们长得挺拔、高耸的样子,加上数量众多,颇有气势。竹林外是围着篱笆的,篱笆挺高地立着,怪难爬的,于是我和锄头先从篱笆下边鱼贯而入,外公自然也想紧随其后,但是他骄傲的肚腩不肯让步,卡了个结结实实。外公只好又忍着痛,双手按着地,让我推着他的肩膀,硬生生地又挤了回去。他掀起衣服一看,是三道深刻的肉沟,疼得他呲牙咧嘴。眼看着无计可施了,外公只好顺着篱笆往上爬,刚开始还顺风顺水,可快到顶时,外公的体重压得篱笆开始摇晃不已。外公大惊失色地想要稳住篱笆,但已于事无补,外公被沉重地摔在了地上,撞得他半晌还没回过神来。
几经波折,好不容易才进了林子的外公却是一刻也不肯耽误,他怕被守山的僧人撞见,白费了许多的周折,于是我们紧锣密鼓地进了竹林子,没一会儿工夫就满载而归。出篱笆的时候,我们却猛地发现一个僧人正坐在那里,卷起宽宽的僧袍,拿着木条和锤子修着那篱笆。外公和我闹出的动静并不小,可他还是很淡然地做着自己的事。可他越是淡定,外公和我的心里就越是忐忑。最后,我们把挖来的笋都放在了那地上,灰溜溜地就想要走。
可那个僧人却隔了很远喊住了我们,还赶了过来,我背后的冷汗当时就下来了,诚惶诚恐地回过神来,却发现那僧人手中正提着那袋笋:“寺里有规定,这东西还是你们带走好了,留下来还浪费。”说罢就回头走了,继续修那篱笆去。
我顺着那渐行渐远的背影望去,发现那围得四四方方的篱笆上,已经不止一处的篱笆破了,大概是这春天里来挖笋的人多了吧,可那僧人却不厌其烦地修着,也不恼火,还熟视无睹,客客气气地送走一位位偷竹笋的不速之客。若是平常人,大概总是怒从心起,忍无可忍了,但大概是终日念斋之人,有些不同于他人的宽容心和以德报怨的恒心。从前总以为和尚不吃鸡鸭鱼肉,吃那些没有油水的豆腐蔬菜,又念那些生涩难懂的梵文,大概都是死板的、教条的,可如今看来佛门里的这些人并不是这么没有烟火气的,他们修的不是苦行,而是如何心平气和地对待人性的贪婪。
那些人性的佛法,被篱边的僧人,悟得透彻,练得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