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斯大林的失误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的战场主要在两个地方,即英吉利海峡和苏德战场。亚洲的主战场在中国,美日之战的主战场在太平洋。今天故事的主人翁就是苏联战场的主要人物斯大林。
斯大林是苏俄历史乃至世界史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星星。这不只是因为当时他是苏联权倾天下的国家元首,更重要的是他是苏联卫国战争的领袖,总指挥。苏联是决定二战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谈到苏联的命运又怎么也绕不开斯大林的个人功过。
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希特勒以190多个师的兵力对苏联不宣而战。德国海陆空一齐出动,像一场狂风暴雨,遮天盖地向毫无战争准备的苏联打来,这就是希特勒蓄谋已久的“巴巴罗萨”计划。苏军猝不及防,损失极为惨重,且军队节节败退,整个卫国战争前后投降者多达570万左右,仅仅一个基辅战役就有65万苏军举手投降,德军还一度打到首都莫斯科城下。整个卫国战争中苏联损失总人口在2800万左右,其中苏军战死688万,受伤或染病1647万。经济损失以及军事装备损失更是不计其数。比如在突袭的第一天德军就击落或炸毁苏军飞机两千多架。
有人会说了,二战时苏联是战胜方,何来的失误?再者,苏联是正义和被动防御抵抗的一方,战争又不是斯大林挑起来的,失误从何说起呢?这正是本节的全部。
二战时苏联卫国战争光人口就损失了两千八百万左右。当时苏联的人口是1.94亿,这就相当于每7个人就有1人死于战火、屠杀或间接屠杀。是的,这是法西斯战犯首先挑起的战争,而且只要是战争就难免会有伤亡。斯大林虽然是这场战争的最后赢家,如果不是他当初的一个小小失误,也许苏联至少会少死一千万人口,甚至更多,胜利也会来得更快。这个失误究竟是什么呢?
早在1940年夏,希特勒在打败并占领法国后,进攻苏联的议案就提上了日程。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20年代,他在自传《我的奋斗》中就这样写道:“德国不能满足于1914年的边界……我们要从600年前停止下来的地方开始行动……我们是民族社会主义者,我们要自觉地改变战前对外政策的方针。我们要消除德国长期以来在南欧和西欧的目标并把自己的目光集中到东方……但当我们今天说到欧洲的新领土时,我们首先指的就是俄国及其所控制的仆从国。”
希特勒在打下法国后气都不喘一口,直接就将重拳砸向了英国。英国本土遭受了历史以来最严重的空袭。英德两国海空军在英吉利海峡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尽管希特勒使出了浑身解数但仍不能越过英吉利海峡。
这个时候,苏联人正在隔岸观火,可能心底里还有点幸灾乐祸。斯大林也许在想:你们当初搞了一个‘慕尼黑阴谋’不就是想祸水东引专针对我苏联的吗!如今你们搬起石头首先砸自己的脚,法国沦陷了,英国快招架不住了……我们苏联还与德国有一纸《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有了这个《条约》,斯大林心中是踏实的。斯大林的失误就失误在这里,他太相信条约的作用和希特勒的人格了。而且当时英国和德国正打得难解难分,从军事、政治、经济的角度看,此时德国都不可能进攻苏联,因为稍有头脑的军政元首都知道这是一招极冒险、极愚蠢的棋。如果进攻苏联,表面看德军是在外线作战,实则是作茧自缚,主动陷入国际反法西斯战略的大包围圈中,两个拳头打两个人,对自己是极为不利的。
当时的斯大林就是这么想的,但是他忘了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失误就失误在丢掉了“防人之心不可无”他相信希特勒即便是要进攻苏联也应当在打败英国之后了,完全不相信战争会来得这么突然。
希特勒和他的高级将领们制定的“巴巴罗萨”计划是极其秘密的。为了不让苏联人知道,力求做到滴水不漏。比如1941年6月14日,希特勒在他的帝国总理府召开“巴巴罗萨”计划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军事会议。为了不引起外界的注意,与会者分三批到达。上午是陆军北方集团军群的将领,中午是陆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将领,下午是陆军南方集团军群的将领。甚至对车辆如何进入帝国总理府也作了特别的安排,每批次车辆路线都不一样。
但是要进攻苏联,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这是怎么也遮掩不了的。于是希特勒命令德驻苏大使通知苏联总参谋部说,这个调动只是派年轻的士兵代替要复员参加工业生产的年纪较大的士兵。
尽管希特勒自认为对苏发动闪电战的计划极其隐秘,但我们不得不佩服国际特工们的神通广大。早在1941年1月,美国国务院就向苏联发出一份机密情报,这份情报说德国正在制订进攻苏联的计划,但没有得到斯大林的重视。几个月后的4月3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又写一封信给斯大林,提醒他注意德军队的调动和德国即将向苏联发动进攻。以后关于德国要进攻苏联的情报又送了多次,但斯大林认为这是英国招架不住了,急忙想拉苏联下水,这是挑拨离间苏德关系的行为。斯大林认为,德国调兵是为了防御,不敢真的打苏联。
好吧!美英的官方消息斯大林认为不怀好意。但在5月份,德国人主动把这个惊天内幕抖了出来。德驻苏大使舒伦堡当了希特勒的叛徒,向苏联驻德国大使弗、杰卡诺佐夫 直言不讳地透露了德国将要进攻苏联的消息,并说出了进攻的详细日期。这个杰卡诺佐夫得到这个消息后急忙赶往莫洛托夫的办公室。当天,斯大林得到消息后就召来政治局委员,告诉他们舒伦堡的警告。但斯大林同时又强调,这是希特勒在吓唬人。他说:“现在他们想通过大使一级向我们传递错误消息。”不久,苏联著名间谍左尔格也发来了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的情报,还将一份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提到德国拟定的6月中旬进攻苏联的电报复印件传回国内,但斯大林看后仍不相信。
斯大林的麻痹大意还不仅如此。就在临战前,也就是1941年6月18日的晚上,一个德国士兵因为醉酒打了一个军官,这个士兵害怕被枪毙,就跑到了苏联军队这边来了。来了以后呢为了立功,就把天大的机密告诉了苏联军长费久宁斯基,看对方将信将疑,就坦然地说:“上校,到6月22日早上5点钟,如果你发现我骗了你,那就把我枪毙!”费久宁斯基就立马给第5集团军司令员波塔波夫将军打了电话。这位将军衔着烟斗懒洋洋地说:“没有必要相信这种挑拨,也没有必要使部队进入戒备状态,因为那样会搞成一场虚惊。”但费久宁斯基仍坚持加强防备,波将军见拗不过这个上校只得同意调两个团到边境上。不久,苏军又在一个地方抓到一个德军特务小分队。据交代,他们的任务是破坏火车和在卢尼涅茨车站上造成阻塞,以利于飞机轰炸。
6月20日,列宁格勒军区收到了关于芬兰部队在边境集结的情报。《纽约时报》驻安卡拉的记者苏利茨别尔盖发来消息说:“……德国对俄国的武装进攻可能在未来48小时内发生……”
德国为了麻痹苏联,就以官方郑重地发了一道声明:“外国制造的这一传闻没有任何根据。”为了不影响两国关系,苏联《真理报》在当天发表了以《反对饶舌者和游手好闲者》为标题的社论,文中号召人们在工作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反对空谈和喋喋不休地说无聊话。
到了6月21日夜11点,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从基辅打来电话称,一名德军司务长越过了防线对苏军指挥员说,德国军队将在次日凌晨发动进攻。斯大林接到电话说:“也许徳国将领们把这个逃兵送来,是为了挑起冲突吧!”朱可夫坚持说:“不,我们认为逃兵说的是实话。”斯大林这才召开政治局委员们来开会,经过审慎的讨论和研究,斯大林最后同意发出一项命令:列宁格勒、波罗的海、西部、基辅、敖德萨五大军区的前线部队,立即做好准备,准备抗击德军可能发动的闪电战。但这个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德军的炮声把斯大林从梦中惊醒。
故事讲到这里,也许有很多人会说:“斯大林贵为一国元首,为什么这么傻,头脑这么简单呢?谁认为斯大林的头脑简单那就大错特错了!当时德英两国大战正酣,如果此时斯大林发动全民总动员,军动大调动,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势必会使多疑且敏感的希特勒把目光转向东方,使希特勒感到后方极不安全,几年前苏联就出兵侵略过芬兰。英德之间也许会提前达成和平协议,反使苏联不再安全。为了使希特勒放心地去打意识形态敌对的英国,他只能选择风平浪静。有一天当英德两国打得精疲力竭,德国元气大伤的时候,斯大林还会不会这么淡定就难说了……斯大林的个人算盘是这样打的,但他不知道希特勒的算盘是怎么打的……(这些历史文献中无叙述,仅是笔者个人观点)。
如果当年斯大林是一直在做积极的防御,戒备森严,第一,希特勒有可能望峰息心,打消进攻苏联的计划。古人云:“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冶容诲淫,慢藏诲盗”,因为自己的东西很容易被偷走,才会滋生他人的偷盗之心。第二,就是进攻苏联,苏方是有充分准备的,损失必然会降至最低。保守估计,一千万条鲜活的生命是可以免死的,而且战争的时间也会缩短。
斯大林虽是最后的胜利者,但他的个人失误带来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