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上撒满了闪光的贝壳,像是掉了一地的繁星。
那孩子拾起一个贝壳看看,随手就把它丢弃。他已经寻找了一个下午,始终没有找到美丽、最稀罕的贝壳。
夕阳把海和天渲染成一片深深的紫。他的友伴们快乐地哼着歌儿,提着满满一篮子贝壳。只有他仍孤独地拖着长长的影子,在海滩上茫然地找寻。海浪喧哗着卷上来,洗去了印在沙上的小小足迹,他手中的篮子仍然空着。
这是小时候听到过的故事,已记不清孩子们捡拾的到底是贝壳还是别的。但这故事蕴涵的哲理却常常使我深思,那孩子心目中最美丽、最稀罕的贝壳,象征着人们心中一个悬空的目标。在人生的海滩上,为晶莹璀璨的贝壳所迷惑,我们将如那孩子一样,无视海滩上闪亮如繁星的贝壳,也失去了捡拾贝壳过程中的乐趣。
当别人快乐地哼着生命之歌,提着充实的篮子走向归途时,那一心向往着要去找到最完美贝壳的人,将怅惘地提着空的篮子,拖着长长的身影,在夕阳中孤独地寻找。
心理学家埃里克松在他的人格发展学说中认为,人们在五十岁左右,将会回首检视已走过的人生,如果在过去的发展阶段得不到满足,他将对这一生感到失望,往前看去,已经时不我予,颇有不堪回首的意味了。从其他方面来看也是如此,散布在我们四周的贝壳也许不是最完美、最珍贵的,但它们是实在的。经过了细细的挑选,捡起来,在海水中把它洗得闪闪发亮,然后轻轻地放进篮子,一点一点地装满,内心的愉悦和满足也随着一点一点地升起。
假如一心一意,只想着要找到“最完美”的贝壳,等到夕阳西下,海浪冲去了印在沙滩上的足迹,回首再视手中的篮子,也许会失望地发现,篮子仍然空着。
感悟
作者通过捡贝壳这一事例的阐述,形象地告诫我们社会是现实的,千万不能做一个理想主义者(完美主义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千万不能因为心目中的理想的、虚幻的影像而对散布在我们四周的真实的存在置之不理。正如作者所述,它们“也许不是最完美、最珍贵的,但它们是实在的”,是可以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