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李为民:话说喝酒

时间:2023-09-10    来源:馨文居    作者:任二晓  阅读:

  请客吃饭,中国人饮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孩子结婚办喜事,要请客吃饭,生了小孩要请客吃饭,有朋自远方来要请客吃饭,一应红白喜事都要请客吃饭。说是请客吃饭,其实是请客喝酒,正所谓无酒不成席。用我们当地的话说,请客吃饭不喝酒,那等于是“吃气”!大眼瞪小眼,闷吃!

  喝酒要讲酒文化。酒桌上饮酒作诗,高歌一曲,甚至举杯还要邀明月,那是文人喝酒,要“行酒令”。普通百姓喝酒,最多也就是“猜拳”。我是客家人,我们当地老百姓喝酒就一个“直”字。讲究的是用什么办法,把拿出来的酒把它喝完,用什么办法把请来的客人搞醉。仅此而已。这就是我们当地老百姓喝酒的规矩。我们当地老百姓喝酒不但讲规矩,更讲境界。喝酒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倾其所有,把自己最好的酒拿出来,把自己所有的酒拿出来,自己尽量少喝,一定要让客人喝,喝个够,喝个醉,喝个满意。中国人的奉献精神,在我们当地老百姓的“酒文化”里体现的是最好的。

  我们这个规矩,我称其为“酒礼”,也算是酒文化吧。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是怎么喝酒的,先说说我们当地喝酒“计量”问题:刚开始喝酒,每人面前一个二两杯子,或满上或半杯或表示一点,也有用小杯子喝的,拇指大的杯子。总之,酒杯容量要一致,体现公平。菜上来了,开始喝酒。如果是小杯,我敬你一杯,你敬我一杯,很有礼貌的。如果是二两杯子,很少一口喝完的,一般是敬酒双方商量好,或喝一小口或喝一大口,或以握杯的手指计量,叫喝一指,又叫喝个“一指禅”。还有以数量计算的,喝杯中酒一半或三分之一。无论什么方法,还是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有时,因个人酒量有大小,一开始可能杯中酒的数量就不一样,这种公平,只能说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吧,也是算不平等中的平等。

  说到这里,得进入主题,那就是喝酒。刚入主题,大家右手端起酒杯,都振振有词,要说那么三五句祝福语、祝酒词,比如,参加婚宴,祝新郎新娘早生贵子,家庭幸福,合合美美;朋友来了,很久没见面了,要叙叙旧情,祝事业成功,家庭幸福,有的会说,这么多年了,你一点没变,肉麻夸张一点的还会说,你比以前年轻了;参加孩子的升学宴,祝前途无量,前程似锦,等等等等,总之,都是对美好生活的祝福。话说完了,手也端得有点累了。“来,喝一杯!”仰起脖子,或喝完或表示或泯一小口。一般来说,刚开始是慢慢的喝,如果是二两杯,是一小口一小口的喝,如果是小杯子,那就一小杯一小杯的喝。刚开始大家互相谦让:“唉!少喝点,少喝点。今天哥们几个就喝一瓶吧,总量控制”。

  一轮下来,一瓶酒喝完了,酒已润喉,我们当地叫“进入状态了”。这个总量还要不要控制?有酒量大一点的说话了:“哎呀,要不再来一瓶吧。”酒量差点的既摆手又摇头:“不要了,不要了,不要了。”酒量大的还没喝过瘾,还没喝到位,自然是不肯:“开开开,再开一瓶,能喝多少是多少,喝不完就带回去,留着下次喝。”更有人戏说,喝不完的带回去酿香肠。半推半就,开了第二瓶酒。酒量大的那位,自是毫不客气先倒满一杯。在吵吵嚷嚷中,在座的杯子基本都满上了。于是又开始你敬我、我敬你了。多轮过后,不小心第二瓶也喝完了。“要不要再来一瓶?”这个时候,基本上没人说话了,就当是大家默认了。于是,第三瓶闪亮登场!喝着喝着也就醉了。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一桌子人在一起,这么两三瓶酒下去,平均每人也就半斤白酒下肚。酒量小的那位,晕呼呼的,嘴里不停说着:“醉了醉了醉了。”回到家里不停的上吐下泻,非常的难受,于是举起右手,食指朝天:“下次再也不喝酒了!谁请我喝我都不喝!打死我都不喝了!”晚上睡了一觉,第二天好像稍微清醒了一点,首先肯定自己“昨天晚上是喝的蛮醉了,蛮醉了。”再仔细回想一下昨天晚上喝酒的情形:“嗯!不对!昨晚喝酒的方法不对,战术不行。你看,老大敬我,老二敬我,我又回敬他们几个。唉呀,节奏太快了,下次喝酒节奏不能这么快,一定要控制节奏。”刷牙洗脸之后,更清醒了,再想想:“对了,昨晚好像一直在喝酒,都没吃菜。下次喝酒一定要注意,别人喝酒我吃菜,而且要先吃菜,甚至先吃点主食打好基础垫好底。”思来想去,还想出了第三条:“不能像昨晚那样喝。我看老四酒量比我小,下次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老四身上,先把老四灌醉。”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和经验总结,从昨天晚上的“打死都不喝酒”,到今天早上“喝酒要讲究战术”,醉意已消。手机铃响,说是今晚又有酒席。然后又上了酒桌,上了酒桌又重复了昨天的故事。老婆疑惑:“昨晚不是说,打死都不喝酒了吗?”答:“这不没有打死吗?”

读书随想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