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文章中对历史的思考
-----浅析《五一游南京总统府》
遗迹和传说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旅游文章中离不开对遗迹,传说,名人轶事,典故以及诗句的描述。这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流淌的血液,也是文章所应该赋予的内涵。在对于历史的遗迹的驻足考察和描述中,要体现对于历史的思考和研磨,甚至是站在当时的角度去思考。
总统府是南京城关于民国记忆最浓厚的一处景点,在浓浓的民国味道中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去对那段历史进行深入的思考,甚至从天平天国运动开始思考,为当时的国家的命运安危思考,站在当时的英杰们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处于当时的危难之中,思考国家的出路。
一进总统府便有一种压抑感。这种压抑感一是来自于当时的阴沉沉的天气,“在略微阴暗中,进入总统府,似乎更符合那种境地,去启开那段尘封半个多世纪的专属于南京的记忆,循着历史的遗迹慢慢地去品读,去遐想,去沉思。”二是随着对于史实的解读,和对展馆上的豪杰们的对视和交流中,以及对于当时历史的思考,必然会产生的压抑之感。
在品读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学过中学历史或者了解民国历史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去比较,“边走边回忆着中学所学过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里搜寻着展览着的两江总督的名字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在品读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的史料解说中,与记忆中的历史比对着;细读了孙中山和记载的对民国的记忆,反思着历史课本上的“辛亥革命”,几次起义和护法运动,以及国共合作,还有他身边的豪杰和名士,以及他们参与过的自己所熟悉的地点和活动,对以前了解的与此一样的便欣然回顾,对于不了解的慢慢地进行默记。”“在与一个个的豪杰名士的对视中,回顾着他们在当时来说中流砥柱的业绩和壮举。”
最后再总统府大楼本身营造的沉闷压抑和拥挤不堪的人流中,得出这样的感慨:“南京,一段段历史的沉浮,充满了历史的沧桑和剥蚀,在经过历史的选择后,慢慢地便被积淀在历史的长河中,像历史的长河中一片片飘零的落叶,随着时间的流淌,渐渐地沉没,积淀在河床之上,慢慢风化成一页页的专属于南京的记忆。”
文中对孙中山的描述中,更是站在伟人的角度思考,“想象着伟人生前在对江山时事,国家危难,民生聊介的各种现实”,“回忆着历史,透过历史的缝隙,撷取孙中山创业的艰辛路途中一个个的历史画面,沉思着,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历史的沧桑感,在阴暗的大厅回廊里,在拥挤不通的人流中,更觉得有一缕缕的压抑和沉闷,让人透不过气来,于是便想出去喘一口气,想承欢一袭暖暖的绿,来缓解一下暂时的心情,于是便来到了孙中山起居室门前。”
文中对漪澜阁描述较多,但不是以赏景为主,而是站在创建者的角度加以附会与猜测。
尤其是“当你在读过历史的沧桑后再走出,走进那洼盈盈的绿中,面对小湖中微微泛起的漾动的漪澜,定是心潮起伏,久久难以平抑,暂时的释然中总是回旋萦绕着回忆中的历史的影子,心也会像是淋上了蒙蒙的细雨一样潮湿和阴凉。”
这种附会的内容,完全是出于自己当时走出办公楼后的压抑和思考的升华。
“几股喷泉咕咕流淌,那是伟人发自内心的岩浆。湖中小亭则是凝固的画舫,坐在画舫中,面对湖边景色,想到山河破碎,豪杰们不由得不思国难而思考奋发有为。”
“亭檐翘角,角出梅花,梅花开放,也许喻梅花傲雪,腊出寒冬之意。曲径折路,连画舫通对面,路虽折,但取能成可达之意。”
最后,“当你带着一种复杂的心境走出总统府这段尘封的历史,你会暗暗地决定回去后再翻一翻民国这段短暂的历史,尤其是与南京有关的你知道的和未知的历史,去解读南京这座十朝古都那尚在沉睡的记忆。”是照应开头“循着历史的遗迹慢慢地去品读,去遐想,去沉思。”在沉思的过程中,应该有一种历史凝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