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常这样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什么是“规矩”呢?“规矩”又与“方圆”有什么必然联系呢?若要弄清楚这些问题,还得从“规矩”的产生谈起。
在历史发展的漫漫进程中,人类对形的认识和应用要比语言文字早得多的多,当我们的祖先制造出了背厚刃薄的石斧、尖尖的骨针、滚圆的石球及弯弯的弓等等形状各不相同的工具时,说明他们对各种几何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从保留下来的许多陶器的器型和纹饰上,足以反映出我国新石器时期的人们就已经具有一定的几何图形概念了,诸如圆形、椭圆形、方形、菱形、弧形、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同时已经注意到几何图形的对称、圆弧的等分等问题。湖北江陵毛家山和四川大溪的新石器晚期遗址中,出土了一些陶制空心球,其球面上就布满了用三段一组和篾纹或刻划纹相交,构成的6个对称的“米”字纹,这种空心球体的制造和纹饰的绘制,足以表明当时我们的祖先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应用已经具备了较高水平。
在原始社会晚期,人们为了使制作的器物达到方、圆平直规整的要求,很有可能创造了一些划方、圆等图形的简单工具。不然的话,像半坡等遗址的圆形屋、环形装饰品和陶器上圆半径非常匀称的同心圆纹饰等,倘若不借助一定的工具,是绝对不会做得那么规整的。这种工具,就应该是“规矩”啦。
所谓“规矩”,其实就是两种用以制图、校正或测量的工具。“规”,就是做“圆”用的“圆规”;“矩”,则是划“方”用的“曲尺”。中学生在学习《几何》课程时,用到了圆规和三角板,应该对其有所了解了。
据考古学家研究,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商代晚期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规”和“矩”这两个字了。“规”字酷似一个人手执圆规划圆,“矩”字恰如两把曲尺合在了一起。在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规矩的解释。《诗•小雅•沔水序》郑玄笺:“规者,正圆之器也。”段玉裁《六书音均表•诗经韵分十七部表序》载:“凡合韵规其字之外以识之⚪。”《周髀算经》卷上:“圆出于规,方出于矩。”《孟子•离娄上》:“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圆)。”其中把“规”与“圆”、“矩”与“方”,即“规矩”与“方圆”的关系说的再明白不过了。
对“规矩”记述较为详细的,当属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尸佼(约前390年-前330年),在他所著的世界上最早的数学文献《尸子》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古者,倕为规、矩、准、绳,使天下仿焉。”这里的“倕”,也称“垂”,或者叫“工倕”,据说是距今4500年左右,黄帝或唐尧时代的能工巧匠,他就是“规矩”的发明者。
“规矩”,在我国古代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司马迁的《史记》,在提到夏禹治水时,有“左准绳,右规矩”的记载。《墨子》中也留有当时“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方圆”的记述。在出土文物中的许多青铜器、车辆,以及发掘的古代建筑遗址则表明:“规矩”在奴隶社会时期,已经应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在保存至今的汉代武梁祠的浮雕《规矩图》中,出现了伏羲氏手执“矩”、女娲氏手执“规”的造像,给了我们十分形象的展示。
后来,“规矩”的含义被大大扩展了。它首先可以做“规则”“礼法”解。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曰:“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红楼梦》第七回有这样一句话说:“亲友知道,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规矩都没有?”其次,它还有“成规”的含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有这样一段文字:“如今我拿待上司的规矩待他,他还心上不高兴。”
时至今日,“规矩”早已成了法律、法度、条例、制度、章程、规则、准则、典范、标准等的近义词了。诚然,做什么事有做什么事的“规矩”,凡事只有按照“规矩”去办,我们的产品才能获得质量与效益,我们的工作才能令人满意与赞赏,我们的社会才能保持秩序与和谐。
2023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