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口才与文笔俱佳,是使用汉语言的大师。他以笔墨作刀枪,遣字成军,吐句成阵,时而使用民谣俚语,时而调动古语生词,时而又制造新辞,常常赋旧话以新义,还死语以生气,点石成金,撒豆成兵,一时间,笔下起风雷,纸上生狼烟。
这里且说几个因为毛泽东而起死回生流行全国的词语——
孺 子 牛
“孺子牛”一语最早见于《左传·哀公六年》。说的是:齐景公溺爱儿子,自己四肢着地,做牛状,让儿子骑在上面,口里还衔着一根绳子,让儿子像牵牛一样牵着,儿子不小心从他背上掉下来,绳子一紧,把他的老牙扯断了。
这件事情过去了一两千年,人们几乎把它忘记了。但是,事情忽然因为一个大人物发生了变化。——所谓大人物,就是那些能够使平凡事物忽然起变化并且使那个不为人注意的事物变得引人注目的人。
1932年10月5日,那天晴,或是阴,不知道了。郁达夫和王映霞邀鲁迅夫妇于聚丰园话别。席间,鲁迅哼成七律《自嘲》,其中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句。同月12日,鲁迅将这首诗书成条幅赠柳亚子,诗后题有跋语:“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亚子先生教正。”可见,鲁迅对这两句诗多么满意。
这两句诗传到了毛泽东那里,毛泽东也喜欢。毛泽东沉吟再三,并且将“孺子牛”一词推向更加辽阔的境界。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
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指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77页)
与鲁迅关系密切的冯雪峰说:毛泽东的解释是“一个天才的解释”,因为鲁迅诗中“孺子”的本意只是指儿子海婴。曹聚仁则说:毛主席引用鲁迅的诗句,境界比鲁迅原意广大得多。
鲁迅愿做儿子的牛,毛泽东号召共产党人做人民大众的牛。从此,“孺子牛”一词带着崭新的含义流行全国——
郭沫若说,自己愿为牛的尾巴。茅盾说,自己愿为牛尾上的毛,帮助牛把吸血的大头苍蝇和蚊子扫掉。更多的人引用毛泽东的话,表示要为人民大众奉献服务,做“孺子牛”。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一句古语,最早见之于《汉书·河间献王传》:河间献王刘德是汉景帝之子,他一生好研究古籍,收藏了许多善书,据说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
《汉书》之后,“实事求是”这个词在宋儒书中多有出现,但在朝野中并没有流传开来。
毛泽东旧话重提。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说:“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毛泽东亲笔题写“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把它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从此,“实事求是”一词在中文中得到新生,成为中国1949年以后使用最频繁的一个词。
如今,“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勒石树立在许多单位门口,包括中共中央党校大门口。四面八方的干部来到中央党校学习,首先看到“实事求是”四字,从“实事求是”碑走过,进入学校学习,毕业后,又从“实事求是”碑旁经过,走向四面八方。
班长
班,是部队中最基层的单位,班的负责人,名班长。毛泽东1911年10月曾投身湖南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当过半年的列兵。他当列兵时肯定有一个班长(或类似班长的人)管他。
后来毛泽东投身中国共产党,成了千军万马的统帅,成了军队中最大的官。这时,他大概联想到自己当兵时的情景,想到自己的那位班长,他灵机一动,为“班长”一词赋予了崭新含义。1949年3月13日,毛泽东在中共七中二次会议上讲话说:
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要把这个班带好,的确不容易。
……党委要完成自己领导的任务,就必须依靠党委这“一班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书记要当好“班长”,就应该很好地学习和研究。(《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40页)
“一班人”是领导群众的,“班长”是领导班子的。毛泽东这个讲话之后,“班长”这个词在中国共产党的词典里就多了一个义项:统领班子的人。特别是中共取得政权之后,就约定成俗了:“一班人”指中共党委,“班长”特指党委书记。
花岗岩脑袋
民间有“榆木疙瘩脑袋”之说。“文革”中“花岗岩脑袋”一词流行。
把“花岗岩”与“脑袋”两不沾边的东西弄在一起,组成一个新词,不简单。一见这样的佳构、奇词,我猜它出自于毛泽东之口,或者就是毛泽东的创造。闲来翻书,果然。
1958年4月15日,毛泽东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中说:“过去的剥削阶级完全陷落在劳动群众的汪洋大海中,他们不想变也得变。至死不变、愿意带着花岗岩脑袋去见上帝的人,肯定有的,那也无关大局。”
“花岗岩脑袋”一词在“文革”中成为一个政治术语,被广泛使用。
196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社论《革命的大字报是暴露一切牛鬼蛇神的照妖镜》中说:“有少数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他们的脑袋是花岗岩做的。”
1967年武汉爆发“七·二〇事件”,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被造反派认定为事件的策划者。8月4日下午,造反派在北京批斗陈再道,他们指着陈说:“你这个老家伙,简直要带着花岗岩的脑袋进棺材。”陈再道只好回答说:“进棺材吧。”
刘少奇专案组在审查张重一教授的报告中说:“张犯是个十足的带着花岗岩脑袋进棺材的家伙。”
《出身论》的作者遇罗克被抓进监狱,审查他的人说:“遇罗克是个大花岗岩石脑瓜儿的狱油子。”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3月出版的孔子传记《孔老二》(上海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孔老二》编写组编)一书的最后一句是:“孔老二走完了他‘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到灭亡’的穷途末路,带着他的花岗岩脑袋去见周公了。”
“文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改造”“牛鬼蛇神”的“花岗岩脑袋”。
官话多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正确的废话、违心的假话,已露出文字的死相,为人们所厌恶。“花岗岩脑袋”之类话语,毕竟生动,很快流传到民间,为民众喜闻乐见。我记得小时候上学,老师常常用指头敲打着一个成绩不好的同学的脑袋说:“你这是花岗岩脑袋啊?”
牛鬼蛇神
说“文革”,绕不过一个词:“牛鬼蛇神”。牛和蛇,实有其物;鬼与神,只有语言的事实。牛鬼蛇神一词,原先并不含贬义。杜牧《李贺集序》说“鬼才”李贺:“鲸吸鳖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这是赞扬李贺的。
毛泽东喜欢李长吉的诗,古人的评价,他应该知道。1957年,毛泽东开始使用牛鬼蛇神一词:“凡是错误的思想,凡是毒草,凡是牛鬼蛇神,都应该进行批判,决不能让他们自由泛滥。”(《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17页)“牛鬼蛇神只有让他们出笼,才好歼灭它们,毒草只有让他们出土,才便于锄掉。”(《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37页)
毛泽东使用“牛鬼蛇神”一词之后,中共领导人如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都在公开讲话中频繁使用“牛鬼蛇神”一词。牛鬼蛇神的具体指向是什么?没有人也没有文件予以解释或说明。最不明确的词语,有时影响也是最大的。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社论一出,各单位批斗牛鬼蛇神之风更加迅猛。“牛鬼蛇神”有的被批斗打骂,有的被驱赶下乡,有的被投入监狱,有的被迫害致死,有的含冤自杀。
1968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小组发出《关于对敌斗争中应注意掌握政策的通知》,规定:在提到阶级敌人的名称时,“不要采用含糊不清的容易混淆两类矛盾、扩大打击面的词汇”,不可把尚未定性的“靠边站”的干部统称之为“黑帮”、“牛鬼蛇神”。
圣人一言动天地。牛鬼蛇神一出口,就收不回来了,成为“文革”最流行的词语之一。其他如“小牛鬼蛇神”、“女牛鬼蛇神”、“牛鬼蛇神子女”,则是牛鬼蛇神一词具体而形象的延伸。
东风,西风
风从八面来,于是就有东南西北风。
民谚云:“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红楼梦》中林黛玉引用过这句话。毛泽东一眼看见了,记住了,引用了,又发挥了。
1956年11月15日,毛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的古人林黛玉讲,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现在呢,不是阳风阳火压倒阴风阴火,就是阴风阴火压倒阳风阳火。”(见《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21页)
1957年7月1日,毛泽东在《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中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在路线问题上没有调和的余地。”(见《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35页)
开始,毛泽东并没有说明谁是“东风”谁是“西风”。按照中国传统的观念,东,为上,紫气东来嘛。而人死了,才叫归西。东,总是比西好的。从地理位置上讲,中国是东方大国,而当时的西方是帝国主义阵营,称之为“西方敌对势力”。
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在莫斯科接见中国留学生时的谈话就说得更明确了,他在列举社会主义阵营的人口已经超过资本主义阵营之后,说:“现在不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是东风压倒西风。”
第二天,毛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认为国际形势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世界上现在有两股风:东风,西风。中国有句成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认为目前形势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势力对于资本主义的力量占了绝对的优势。”
毛的讲话形象生动,博得暴风骤雨般的掌声。
后来,中苏论战,苏共中央指责中共说:“中国同志不是采取表现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口号的阶级的、国际主义的态度,而是顽固地宣传没有阶级内容的‘东风压倒西风’的口号。”
在苏联人看来,东风、西风,都是自然的风,东风怎么必然压倒西风呢?风中怎么会有阶级内容呢?
——唉!即是大家使用同一词语,说的却不是同一意思。这是人类的困惑呢。
纸 老 虎
《坚瓠集》说:“纸牌能耗人财,故呼纸老虎。”此“纸老虎”与毛泽东所说“纸老虎”无关。
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屋,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苴,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纸糊的老虎”与毛泽东所说的“纸老虎”意思接近。
闻一多1928年在《唐诗杂论·杜甫》中说:“功名的纸老虎如今被他戳穿了。果然,他想,真正的学问,真正的人才,是功名所不容的。”
张恨水24岁时在芜湖《皖江报》当总编辑,兼编副刊。他说,那时用剪刀得来的材料比用笔写的多百分之八九十,所以总编辑,那是个纸老虎。
……
显然,“纸老虎”一词,不是毛泽东的发明。但是,是毛泽东赋予它崭新的含义,并将这个词推向英语世界。
1946年,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说:
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蒋介石和他的支持者美国反动派也是纸老虎。(《见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195页)
“文革”中广为流行的《毛主席语录》,33个分类之第6块就是“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纸老虎”的论断,也成了日后中苏论战的一个焦点。1963年7月14日,苏共中央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中说:“中国同志显然对热核战争的全部危险性估计不足。他们断言‘原子弹是纸老虎’,它‘并不可怕’。他们说,主要是尽快消灭帝国主义,至于通过什么途径,以怎样的损伤来达到这一点,似乎是次要问题……显然那些把热核武器称为‘纸老虎’的人没有充分意识到这种武器的破坏力。”
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也说道:毛泽东还有另一个很有名的口号“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我认为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他竟把美帝国主义当作纸老虎,而实际上它是一只危险的猛兽。
“纸老虎”之说,美国人当然很关注。1970年,中美握手,毛泽东对基辛格说:“我发明了一个英语词汇,纸老虎papertiger。”基辛格接过话头说:“纸老虎,对了,那是指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