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炒作,有两种情况。有些是有实才的人炒作,让自己的文字被发现,启迪世人,正如金子被埋没了太久,便努力推开阻碍金光的沙石。还有一种是不自量力的自恋文人,陶醉于赞美和拥戴的炒作泥沼中去。好比一块普通的玉材,被卖家拿到集市上去卖,有人出十两银子买,卖家摇摇头,有人出一百两银子买,卖家还是不愿意卖,并且声称,我这块宝玉是无价之宝,最后如房价般被哄抬了上去。反正,老百姓不知道这玉的价值。炒作而无实际能力的文人明白,这样的炒作不会让自己的心里充实,而是一天比一天空虚。
“当一个作家每写一本书的时候,心里都会有很大的幸福感,这种感受是其他事情所无法带来的。”这是作家三毛说过的话。为何文人们都不能放下功利心,像真正热爱文学的作家那样安心的写书呢?
其实,正是这些人性的弱点早就了我们社会的种种不足——若不是贪婪,房价便不会被哄抬,就不会有人拿房产商的好处费当托儿,利用人类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去排队买房子,以造成房子千般万般好的印象。
若不是不自量力的文人有功利心,沉醉在虚无缥缈的发表文章篇数和出书数量上,那么我们读者怎么会有被欺骗的感觉?其实,一个人文学成就不是以数字中的篇数和字数来决定的,而是以数字中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少个国家的语言来计算的。
网络作家敢说,我迄今为止创作了8000万字的作品,但是他不敢说我出版了20本书。
中国著名作家敢说,我迄今为止创作了20本书籍,但是他不敢说出我的书籍被翻译成了20个国家的语言,并在这些国家热销。
而有些文人,故意去结识讨好那些比自己混得好的著名作家,使得他们为自己做宣传,谓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问我为什么这么成功,因为我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他们在小刊物上发表了一些文字,就开始大肆宣传,在自己的QQ空间日志上面,上传自己稿件被录用的图片作为自己有大才能的“证据”、“陈词”。博客上介绍得天花乱坠,小头衔无数个,就是没一个大水准的头衔。
甚至有成年人参加初中生的作文大赛,获奖以后,大肆宣传,说自己年少就展露才华,真是让知情者笑掉大牙,让被蒙在鼓里的人由衷佩服。其实呢?哎,有些文人为了结识名人还送礼,这礼啊不得不收,为啥?他借着逢年过节之际去送礼,按照中国传统来说,过节去别人家拜年,不送礼品,那就是没礼貌,不懂事。然后收礼的名人呢就以帮助他审稿为心理接受的理由,默默的收下啦。这样你来我往的,不就认识了吗,也就请到名人作序了,也就有了“某名人称赞我的作品就像······”
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是专业技能,80%靠的是人际关系。所以学历比你低不一定能力比你差,还有不是你现在没有房子就代表永远都没有。
他说的后半句我很同意,但是前半句对于有些职业来说是很有用的,比如忠于炒作的文人。还比如,人际关系中,你爸爸是中国的皇帝,他是康熙。于是乎,你不得不成功的做了皇帝雍正。
但是对于真正的文人来说,有人际关系却不能成为他的成功的关键因素,关键还是要有真正的关心社会、善良朴实的人文情怀,刻苦的写作习惯,极具天赋的秉性。
很多工作是人人都能做的,只是你未必有机会去做。如果一个作家真的有才干,可以去适当的炒作,但是不可骗人,而是要为了叫人们广泛欣赏到真正的艺术。梅兰芳亦是通过炒作成名的,范仲淹、陈子昂、鲁迅等都是炒作高手,可是他们之所以炒作以后能一举成名,那是因为他们实力雄厚。就像如果人们不去探险,不发现南极,就无法知道旖旎绝世的北极光是什么模样,当人们不知道一样鲜为人知的宝物的时候,这宝物只有尽力的吸引人前去观摩。又如闺中待嫁足不出户的美人,稍作修饰便能倾国倾城。还似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总是让我们无法停下脚步去追寻。
心浮气躁的人终究无法成就大事业,任凭他如何炒作自己、包装自己,才能和品质相比,品质更重要。因为从人脑学来看,品质不佳的人,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优良高尚的品格才是作为一个人真正的闪光点所在。而且痴于名利的人做事情并不专注,居里夫人工作时总是废寝忘食,她就不在乎那一堆堆的金奖杯,不像有些人,获得一项奖,就到处说,到处宣传,恨不得天上的鸟儿也为他唱歌庆贺,这样他哪有心思创作啊。看吧,时光年鉴会照亮一切曾经的黑暗,历史的阴霾或晴朗,后世自有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