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禁止群租:一个房间最多住两人。据央视消息,近日有消息称北京一处80平米出租房住了25人。7月18日北京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标准出台,规定出租房人均面积不得低于5平米,单个房间不得超2人,不得分割出租,不得按床位出租,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不能出租。(7月18日中国之声)
毋庸置疑,作为祖国的心脏,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北京似磁石一般,吸引着众多“北漂族”,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们聚集于此,或为生活,或为理想......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群租房存在诸多弊端,如安全隐患系数加大、治安管理成本增加等等,生活在周遭的市民亦要承受着群租带来的不便。但最新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下降的城市只有1个,上涨的却有69个。其中,北京涨幅最高,同比上涨高达16.7%。再看房租。6月,全国居住价格同比上涨3.1%,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4.1%。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住房租金自2010年以来一直保持持续上涨的趋势,并已经连续42个月上涨。试想,若非生活所逼,谁愿意选择群租?谁不愿意生活在温暖舒适,安静自由的环境里?这不都是高房价和高房租给逼出来的!
早在2007年上海便出台了类似规定,而住建部2010年实施的《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正是禁止北京群租的法规依据。众所周知,社会发展本应按照“菱形实践”的治理模式,而非贫富差距两极化的“金字塔”管理模式,这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政府与房产商等利益集团“强强联合”,在土地和房子上做文章,最终的“出厂价”便由老百姓买单。同时,除水电煤气等外,房价上涨,必然致房租上扬。而另一方面,廉租房、经适房等社会保障性住房的严重不足,导致供需不匹配。在望房兴叹之余,很多“北漂人”只能选择以分摊房租形式的群租之举。
诚然,“群租模式”从沪上北广深等地逐渐蔓延到其他大城市,俨已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社会结构性问题。有人说:“我是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学生,让我一个人掏1500多块去租一个大房间,这现实吗?我们又不是全家老少都住在一起,一个人要那么浪费干嘛?”言下是说,“怎么花钱最少,我就用什么方式。”对于政府,打击非法牟利固然合理,最主要的还是担心群租会带来更多的治安、消防等问题。对于租房者,特别是刚就业的毕业生和城市中低收入群体而言,高房价、限购政策以及不断攀升的城市生活成本,已使他们囊中羞涩,群租实属无奈之举。对于一些人,一张床便是他们安生立命的最低要求。
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倘若连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都难以保障,还谈何工作!谈何发展!更谈何理想!解铃还需系铃人,在居高不下的房租面前,如何让“北漂人”,确切地说,如何让低收入者不再为一日三餐而担忧、不再为居无定所而烦恼,这是政府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因为,他们是城市建设的螺丝钉,纵使渺小,也有散发光芒的人生价值。
(2013.07.21于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