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我多么喜欢打抱不平——人在交大纪事

时间:2024-03-03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张悦凌  阅读:

  还在育才中学读书的时候,时常幻想等自己上了大学也要在这个版块儿写文章。今儿可终于够格啦!不过,当我打出自己的校名的时候,还是一阵不敢相信:不敢相信自己真的考上交大了,不敢相信确实选择了法学,不敢相信自己已经是大学生了。从军训到现在,刚好三个月。时间不长,但感触很多,甚至希望所有即将步入大学的小朋友都能读到这篇文章,尤其有意向读法的学弟学妹。

  每次别人问我为什么想学法,我总是懒得解释,打哈哈过去。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对方都会对我想学法感到不可思议,甚至透露出些许不理解和反对:看着柔柔弱弱的像个初中生一样,怎么和别人吵架?现在概括起来,大概原因有三。首先,虽然本人长着一张人畜无害的脸,但真正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多么喜欢为自己以及他人打抱不平。高一的时候受不了老师未经同学同意而大刀阔斧地把同学的文章改得面目全非并公开发表而和这位老师发生争执,高二时在老师再三强调要“好好填”教师评价的情况下,我依然没有“好好填”,以及在离开育才中学前大动干戈地采访了数位领导老师。其次,是我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竟然还算不错。高中时一直待在春韵文学社,洋洋洒洒写出辞藻华丽的千字文小说散文不在少数,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是语言表达能力,虽然我不是特别善于社交,也没有三寸不烂之舌,但长辈们总是夸我口才好,给了我很大的自信。现在想来,也许只是语速比较快容易唬人。由此可见,我想学法并不只是对这个学科的热爱,也不只是幻想成为正义的化身为民除害,还有很现实地觉得自己的特质还算与这个学科契合,不排斥,学起来不会吃力。

  但现实是,进入大学后很不适应,其主要原因是我高中时学的是全理学科,而法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文学科。高中学数理化的时候,上课根本不可能不听,因为不听就意味着根本没法写作业。而法学的课堂呢,作业不仅不多还和课上的内容没多大关系,这就导致我会觉得好像不听课也没什么关系。除此之外,老师们常常喜欢拓展许多内容,或多种学说流派,或文史哲方面的背景,这就导致我上课时无法抓住重点,总觉得不知所云在听天书。尤其是网课时期,注意力全被手机抢去,专心听课变得更难。我曾因为学习方面的困扰去请教了学长学姐,他们表示不用过多担心,因为大家刚开始都这样,甚至大二了依然是这种状态,需要适应法学和其他学科不一样的地方。他们推荐了很多细致的学习方法,包括怎么记笔记、怎么背书、参考哪些教材,等等。后来恢复了线下课,我也尝试运用这些方法,慢慢地也算是适应了这样的课堂。只是,现在还不知道期末考试会是怎样的灾难。

  其实我有去问别的学校其他专业的朋友,大家普遍反映,大学基本上都是自学。你不能再像高中一样奢求老师上课的时候把每一个知识点讲清楚,老师也基本上不可能在课后还花时间为你讲更多东西,如果你仅仅只是完成了作业,那是远远不够的。小组pre、小论文以及各种读书报告都是绝佳的学习机会,甚至会比上课时学得还要深入。在高中,基本上每天的课都满满当当,每一科要干什么也都清清楚楚。但大学里没有人会告诉你现在应该干什么,你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没有早八的时候你可以九点半才起床,有早八的时候你甚至也可以九点半才起床,没事儿干的时候你可以在宿舍睡觉打游戏,你也可以每天泡图书馆咖啡厅。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全部都看自己。一开始我很不适应,因为我早已习惯应试的填鸭式教育:上课不用带脑子,老师说什么你记什么,课后要干什么也都已经安排妥当。刚步入大学那会儿,真是感到好空虚,上课又不知所云,课余又不知所措,内心十分慌乱。后来与妈妈通话聊了聊这个问题,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便是高中和大学最大的区别: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交大法学生的课真的非常少。一星期就一节早八,不用学高数、不用学计算机,一学期就四门专业课,一周的课加起来还没我高三一天的课多。这意味着我有极多的课余时间可以用来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比如,辩论。在高中的时候,爸妈就疯狂安利我说去了大学一定要去辩论队,尤其是我爸,据他所说,几乎所有成功人士的口才和思维都是在辩论队里锻炼出来的。再加上作为法学生,辩论已经不能算作是课外活动,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一门必修课,即使你不在辩论队,你也逃不开各种形式的辩论。受此影响,法学院辩论队开始招新后我就报了名,误打误撞还被选上了。此后就是在学长学姐(主要是学姐,法学院男丁稀缺)的带领下打了三场比赛,除了一场友谊赛不评胜负外,其他两场都赢了,而且都是三比零压倒性胜利。

  但是,我对这项活动,真是说不上热爱:每次备赛过程都极长,一讨论就是三小时起步,常常在定完论点后又被学长学姐推翻,或是学长学姐想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我们,但我们又无法百分百地理解他们的论点。有时候我甚至一想到要辩论就生理不适,恶心想吐,满脑子都是害怕恐惧和逃避。可我又很矛盾,比如,在讨论时一起吃夜宵及比完赛一起吃午饭的时候又是那么快乐,比完赛后被学姐夸,想出了好的点子或反驳的理据又是那么的开心和自豪。这两种状态总是交叉反复出现,一会儿厌恶,一会儿喜欢。所以,当校队招新通知发布后,我犹豫了很久到底要不要报名。总的来说,我没有到一种非常排斥辩论的地步,但它时常让我感到痛苦,我有点志不在此的感觉。但在爸妈的极力劝说之下,我还是报了名,心想还是试试吧。昨天刚比完了第一轮面试,还未出结果,若入选则会进入下一轮面试,新一轮痛苦和快乐的交织。

  刚刚有提到“志不在此”这件事,之所以这么觉得,是因为有其他事情让我觉得快乐,即使占我很多时间,我也不会觉得痛苦。比如,模拟联合国。加入模联的唯一原因就是想练练自己的英语,毕竟一周一节的英语课真的无法给予我足够的摄入,英语一直处于一种退化状态。而我如此担心英语则是因为目前有出国的想法,而英语好则是出国的必要且最重要条件。即使我现在雅思已经有七分,但英语这个东西你不常用它会退化的。

  刚刚结束了我人生中第一场模联比赛,是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解决有关童工问题的会议。在会前做调查阅读大量英文网页和文献的过程中,我真是感到无与伦比的快乐。大会为期三天,从早开到晚,还不允许使用电子产品,这点还真挺有联合国那派头。这是我第一次穿正装,一穿就是三天。会时所讨论的话题其实每位代表都有所准备,所以模联并没有像辩论一样激烈地交锋,更像是表演形式地协商与切磋。

  开完这次会,真是有数不清的同学来加我的微信、夸我的发音很好听以及在选最佳代表时投票给我。让我想起当时高二网课,我被英语老师夸发音好听,在腾讯课堂上为大家朗读了一篇新概念课文,评论区都是夸赞,还有一位同学特意来加了我的微信,后来我们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英语总是能带给我很大的自信和喜悦,因为擅长,所以更加热爱。我并不会觉得凌晨时修改决议草案或者在读英文文献时的吃力让我感到痛苦,我心甘情愿地如此付出来获得快乐。

  再比如,跳舞。十月份那会儿,我参加了很多活动:聚餐团建、野餐、辩论……但跳舞是唯一一件我在做完这件事后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喜悦和快乐的事,这对我来说,才是真正的快乐。很感谢交大有国标舞协会,规模不大不小,有很多比赛和演出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在舞蹈室昏天黑地地排练,在舞台上闪闪发光,这样的关系不需要靠团建或聚会来维持,这是纯粹的快乐。这一周将有两场演出,都是校级的大型晚会,紧张又期待。拉丁舞这项技能,未有幸在中学时期向大家展示,但在交大,在国标舞协会,非常幸运能将我的快乐展示给所有同学。

  刚刚买鸡蛋灌饼时发现连个钢镚都掏不出来了,猛然抬头一看日历已经25号了,是时候找妈妈要生活费了。上了大学以来,最深的感触就是经济限制。高中时本来花费就小,衣服是校服,三餐在食堂,不需要收拾打扮,周末也没时间聚餐约饭。毕业后的暑假则报复性消费,父母也没有限制。去云南和同学一起豪华游,购置了一堆大牌化妆品,随心所欲地买衣服,看话剧、逛景点、唱k、吃大餐,结账时那数字看都不看一眼。可上了大学,生活费是要按月算的,一个月的总量就这么多,而如何花这笔钱,则取决于自己。更何况大学的花费也不少。第一次出校和同学一起去外滩,挑了一家西餐厅,结账时差点没吐血。常常想买件衣服都犹犹豫豫,想换个新的粉底液又想着现在这瓶倒一倒还能撑到下个月,总想着等下个月发钱了就把购物车清了。可钱是有限的,而购物车是清不完的。其实父母给我的生活费不算少了,是我花钱太大手大脚了。习惯一下不能随意吃大餐,不能随意买包买衣服的生活,想做的美甲,想烫的头发,统统留到“下个月”吧!

  在上大学前,我爸总是极力劝说我要多交朋友,交大如此优秀的校友资源可千万不能被浪费,觉得每一个交大人都是身怀绝技——未来能创造出十几二十个上市公司,希望我能广交友并“慧照识珠”。于是开学后我仿佛有那种社交饥渴症,看到谁都想加微信,甚至会有些尴尬地刻意地聊天,假装自己是所谓的“社交牛逼”分子。在清闲的时候,我总是期盼着幻想着在这林林总总的关系中的哪一个会是我的闺蜜,哪一个会是我的知己,哪一个会与我一起高歌、宿醉、交心。现在想来,人还是不要对任何事情抱有期待为好,因为只要有期待,就会有失望。我急切地期待认识来自各个学院的不同类型的人,我急切地期待结交一帮“狐朋狗友”,我急切地期待延续高中时的友谊关系。可是在开学头一个月里,虽然和舍友、班级同学以及学长学姐的关系都还不错,但也就只是不错了,我还是会怀念高中时一起上厕所的姐妹、宿舍的夜谈以及暑假在云南旅游时的七个人的欢声笑语。我开始觉得自己很孤独,虽然我不是没有朋友,可还是会觉得“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后来其实慢慢明白,交朋友这件事,急不来,而交要好的朋友这件事,求不得。

  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用力过猛还竹篮打水一场空,但那只是因为刚开学而我又如此心急,后来我通过舞蹈社、辩论队,自然地认识了很多很不错的人,来自各个专业,性格也各异。在大学只要你不排斥社交,认识的人不会少,不必强求自己以一种会让自己不舒服的方式去广交友,水到渠成,顺其自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而为何要好的朋友是求不得的呢?因为在大学,每个人其实都是孤独的,更多的事情,需要自己承受。同是法学生,有的人在赶辩论稿,有的人大一就开始参加模拟法庭的比赛,有的人在音乐剧社写剧本,有的人当了班长学委。每个人每天要做的事情都大相径庭,你的很多委屈和难过,其实很少有人能共情。或者说,大家都很忙,你不会好意思抓一个刚做完三小时实验赶完两个PPT和论文的人来听你倒苦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道,不过恰好在这个时空,你和某些人的轨道相交,在之后,也许会再见,也许不会。

  大学生活有很多和高中不一样的地方,一篇文章无法穷尽,一个人的故事也无法全面体现。但或许我的故事能带给你一些模糊的感受,像是一个预防针,不要对未知的事物过分期待,也不要过分害怕。遇到困难或者感到不适应都是太正常不过的,随便发一条朋友圈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人和你是一样的感受。在这条路上时刻都要适应变化,不要怀念过去,不要整日幻想未来企图逃避当下的生活。想延续昔日的快乐,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每一件事都尽力做好,着眼于手头的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心情日志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