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
古人做学,严谨专一。贾岛诗后感叹“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陆游向前人致敬“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正因为他们做学严谨,做人正直,才得以留名青史,代代传颂。而今人做学,滥竽充数,抄袭造作成风,无视规章法律,更泯灭了作为人的良知,这样的人,又怎会做学问?
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做学问的前提是会做人。人,不同于其他动物。作为人,不应该狼狈为奸,也不该狐假虎威。
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在这人来熙熙,皆为利趋;人来攘攘,皆为利往的现代社会中,只有学会做人,守住一颗作为人的本心,才能做学问。去年,日本科学家论文造假时间震惊了世人。期初有人发现刊登在杂志上的论文图片有点疑点,便进行了研究。后来发现,不仅是图片,连论文内容也都是假的。而这篇论文却成功地发表在权威科学杂志上,是形势所逼,还是利益所趋呢?有人说,这是因为学术界发现太少,需要新鲜刺激,才出此下策。可古人宁弃千金只因受到轻视,而不肯写一字的清高自傲,不该是作为一个学者应该拥有的吗?
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人生路上充满可坎坷与艰辛,做学问也是如此。做人在人生之路上会有波折起伏,做学问在探究之路上会有疑虑困惑。面对这些问题是迎难而上还是绕道而行,于人生于做学都是问题。电话的发明使贝尔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美国也有莘莘学子希望进入的贝尔实验室。人们记住了发明电话的贝尔,却没人记得爱迪生也曾距电话只有一步之遥,他尝试了千百次,却之差那拧紧的半圈螺丝,他以成功多次的经验主义告诉世人,电话是不可能被发明的,然而贝尔却仅因那拧紧的半圈螺丝而享誉世界。做学问不可凭借经验主义妄下定论,做人也不可因过去的成功而功高自傲,放弃努力。只有做人坚持不懈,才会在学术上获得成功。
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一个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也必定是做人的楷模。众所周知,鲁迅不仅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卓越的翻译家,同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思想上的伟人。鲁迅在翻译《死魂灵》时曾说自己“字典不离手,冷汗不离身。”他治学严谨,被学生、朋友所景仰。鲁迅在生活中也是一个严肃认真,珍惜时间的人。有人曾问他如何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写出这么多文章,他回答说:“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写作上罢了。”他平日最厌恶别人浪费时间,无所事事,在他写作时,就算再好的朋友来访,他也会说:“你怎么来了,难道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吗?”只有在生活中严于律己的人,做人严肃刚正,做学问才会有所成就,不会偏差。
学会做人,是培养自身的良好品德,不被利益蛊惑;才能在学问之时的踏踏江海之中不会迷失方向。有德有才者为上等品,有德无才者为合格品,有才无德者为危险品。快播的总裁虽工于技术,但疏忽了法律纲常,最终锒铛入狱,落得无限唏嘘。学会做学问是在会做人的基础上的培养与提升,才自我修养的扩充。孔子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做人如作文,只有德才兼备,才可成为“君子”。
在利欲横流的今天,如何守住一颗本心?只有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学问。为人是一座大厦的钢筋栋梁,而学问是大厦外华丽的玻璃幕墙,没有了栋梁,再华丽的外表也不堪一击,徒有虚表。
【篇二:善于做人做学问】
什么是人?一撇一捺便构成了人,然而做人却不像写人那样简单,它是对自己人生价值追求与实现的过程。什么是学问?既学又问便构成了学问,然而做学问并不仅仅局限于学与问,它是锲而不舍地探求真理的过程。因此,若是想有一个绚丽的人生,若是想绽放生命之花,点燃真理之灯,就要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
学会做人才会获取生命的意义;学会做人,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所在。
学会做人,首先要学会尊重自己与他人。活着是我们做任何事的前提,因此,若是连自己的生命都不尊重的人,又哪里能够做人呢?尊重他人,边要学会包容他人。古时圣人孔子说过:“既不所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他人的利益。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不难看出,唯有宽容大度的人方能做一个真正大写的人,才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学会做人,还需要学会团结他人,具有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寄蜉蝣于大地,渺沧海之一粟。”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的一粒米那样微不足道。然而,人多力量大,如果能够团结他人,那么再难的事情平均分配到每个人身上,也就变得轻而易举了。“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一根蜡烛的光辉是微弱的,然而多根蜡烛同时被点燃便能照亮整个房间。我们应当学会团结他人,应当学会具有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在战争中,只考虑自身利益的人,往往会成为叛徒,被世人辱骂,相反,能够考虑到集体利益的人,往往被人们称赞为英雄,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会做人,我们便能有一个光明的前程;学会做人,我们便不会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
学会做学问,才能感受到探求真理的乐趣;学会做学问,才能发现世间万物的奇妙。
做学问与学问是不同的。学问即知识、学识,然而做学问正是突出在这个“做”字上。做学问,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与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对科学的兴趣与对探求真理的渴望。做学问,是一个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爱迪生在发明灯泡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然而,正是因为他有着坚持不懈的毅力,才有了最后实验的成功。滴水方能穿石,看似不可能的事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消磨之后,也就变成了可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永远不要低估了你自己的实力,永不言败,永不妥协。大多数人都是败在了精神上,若要是想学会做学问,坚持不懈是一个充要条件。学会做学问,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牛顿被一颗从树上掉了苹果砸醒了他对力学的认识,但并非每个人被苹果所砸的人都能明白重力所在。同样,若是牛顿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没有对探求真理的渴望,也不可能有如今的成就的。做学问需要执着。做学问,需要的是严谨。
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得以绽放,让我们的青春之歌慷慨激昂,让我们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
【篇三:学会做人】
开学了,高二到了。
时间,像不绝的江水一样,不可阻挡的前进着。于是,一日日,一年年,眨眼间,我已近十六了,在悄然无声里,就这样懵懵懂懂地被裹入了青春的航线。
在这里,我最爱的便数夜晚了。下课的时候,我总会在喧闹的楼道里一个人静静地往下看。看那楼道空空,小院静静,微风轻轻,小草曳曳……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梦幻,可他们又是那样真切地映入我的眼帘,浮在我的心海里。这时候,我常常会问自己——我来这里上学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也常常会被自己难住。也许我会机械地回答:“为了学习。”但我知道,那并不是真的。在我的心里,有一个答案深深埋藏:我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而更多的是,培养一种正确的态度,是做学问的态度,更是做人的态度。
也就是说:学做人要比学做学问更重要。学做人乃成“德”,做学问乃成“才”,德才兼备为圣人,无才无德为庸人,有德无才为贤人,有才无德为小人。所以,人生在世,若要名垂青史,定要先学做人,然后再做学问方可;若是要遗臭万年,便大可不必学做人了。
纵观历史,不知又有多少桩桩件件这样的例子:著名的清官陶侃,年轻时曾做过管理鱼塘的小官。一天,他曾将一罐咸鱼送给母亲,母亲却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并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你做了官,却拿了公家的东西来送与我,这不仅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忧愁啊!”陶侃极为震动,才明白了“德”的重要性,从此牢记母训,终成清廉的大官。恰恰相反,大奸臣秦桧,可谓才高八斗,他的书法绘画堪称绝佳,可是没有了“德”,不懂得做人的底线,做出了一桩桩卖国求荣的糟粕事来,纵是寿长,也终难免骂名千载……
古人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试问,不学会做人,何以为“德”?没有了“德”,又何以谈“修身”呢?没有“修身”,又怎能“平天下呢?”我们青少年,趁着这青春正好,必应志存高远,那就须要先学会做人,方可成功。
也许,生活就是这么简单: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生活,留心生活中的美,也亦是做人快乐生活的基础。勤奋努力,把握机会,与时赛跑……传说中三点一线的妖魔化的高中生活,也可以那么的有趣,哪怕只有一分钟,也是美的享受:在月夜中去倾听蛐蛐的合奏,在雨夜里去倾听蛙的独白,在有风的夜晚静听的歌声,在平静的夜晚感受寂寞的寂寞……
……
在生活中学会做人,在平凡中活出自我,用一颗温暖的心来对待他人,让做人的真理贯彻我们每一天的生活,所以,请牢记:
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
【篇四:做人,先于做学问】
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要见真功夫的。何谓做人,爱国爱家爱校,这远远不够。或许我们还要爱自己,爱屋及乌,爱自己就是爱周围的一切,怀一颗至善至美之心,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自己、家人、师长、同学,感恩所有。
先学会做人,才有资格做学问,如若一人学富五车,但人品太差,想必这样的人,步入社会,也不会给社会带去一丝好处,哦不,这家伙肯定会危害社会,他的智慧、才华,都会与学习这个初衷相违背。
师者要有师德,医者要有医德,列此二志,均因其怀有各自之德,老师、医者,学问肯定够专业,否则不可能不如工作岗位,接下来,就看他们的德了。刚才说过心怀感恩之心,曾经老师的培育,如今同事的帮助,学生、患者们的信任,这不都是该感恩的吗?不妨来说说医生,我也想做一名医生,但好多人嫌脏、苦、累,但我爱这个职业的崇高,但却有医者不称职,不该继续留在这里了。
有一位医生,毕业于著名医科大学,专业水平没的说,顺利的进入了一所大型三甲医院,可他却天天盼着来病人,多做手术,好拿红包,多项工资。另一位医生,从一所普通医科大学毕业,几经周折,才勉强进了这所医院,他却和刚才那位想的完全相反,他天天盼着自己能够失业。
中医有句古话说:“但愿人间无疾苦,何妨架上药生尘。”
医德高尚的医生,是希望自己事业的,只有医生失业了,世间才远离病痛,这不是后一位医生的高尚之处吗?结果可想而知,第一为医生后来被开除,第二位,一步步,接管这家医院,当上了院长。
第一位学问不够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可惜他输在了做人上,输在了医德上,做人,是先于做学问的。
会做人,自然也会做学问,前提是你真正学会做人,而不是做给别人看,比如有人活了一辈子,却做了一辈子别人,不少人的成功,不在于其学问多高,而在于他的人品,他有号召世界的一切来帮助他的力量,如若会做人,做学问时自会有人相助,也许,功到自然成。
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好人,方能做好学问。
【篇五:学做学问,先学做人】
一中的校训是“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每天在教室里一抬头也是这几个大字。刚开始见到也觉平常,可细细咂来,却也别有一番味道:那就是学做人,永远在做学问之前。
有句话说的很俗,倒也十分在理:流氓不可怕,有文化的流氓才可怕。想想看,中国历史上有多少奸臣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秦桧的高超书法造诣,严世藩的青词一绝,和珅精通四种语言……他们都是值得人人称道的才子,可结果呢,他们有的为了金钱,有的为了权力,学问再高,却也背弃了自己的初心,忘记了如何去做人,踩着百姓的森森白骨和无数忠臣的鲜血上位,自是注定遗臭万年。
反观又有多少文化水平不高却依旧被我们铭记的人:奉献一切的白芳礼老人,将儿子遗体全部捐出的邱培亮,少女黄凤用一辆板车照顾高位截瘫的父亲……他们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学历甚至没有我们高,但他们的无私付出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他们是普通人,但他们可能比我们更懂得如何去做一个真正的“人”。
欲学做学问,必先学做人。
一个人若是连人都不会做,更何谈去做学问。纵使成才,时间也终将败露他们自己的品质缺陷:杨伦,陆杰荣抄袭王凌云的大学论文,山西一官员抄袭数十篇报道来宣传自己……他们这些人的学历可都不低,结果如何?为了私心舍了做人的道德,最后被揭发,注定一事无成。这就是只顾着学习,没有学会做人的道理。
看历史上,做到了做人与做学问并重的也不在少数,且不提圣人孔子,也不提朱熹。单是近代就有许多:朱自清的修养与操守,史铁生的文采与坚强,苏德矿的知识与幽默,无一不是我们的榜样。他们真正做到了做人与做学问并重,是我们要成为的人。
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这不仅仅是一种观点,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若是连“修身”都做不到,更何谈“平天下”!每天在这里口颂着孔孟经典,可又学到了多少精神内涵。
我们作为一中的学生,自是应该遵守校训“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在老师的教导下,做到尊敬长辈,关爱同学。带着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投入到无限的学业中去,成为一个人。真正做到不负这九个大字——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