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2岁那年,她失去了父亲,妈妈含辛茹苦地把她带大。她大学毕业后,妈妈开始考虑再婚,但妈妈遇到的人,她全都不中意。
超过60岁的——是让我妈给他当免费保姆吗?有小孩的——这是要让我妈伺候完亲生的,又要伺候他们?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的——还需要再找反对理由吗?“妈,咱们不是垃圾回收站!”
这一次遇到的男人,妈妈很满意,她却一见那个人就烦。妈妈和这个男人闹了别扭,她跳出来说:“女人恋爱就是为了让男人疼爱的。现在这个必须分!”
我说:“你仅仅看到你妈妈不开心的时候,怎么没有想过,一定是有很开心的时候,才让她坚持和这个人在一起呢?”
她向我列举了这个男人的很多缺点,我打断她,接着说:“可是你妈妈也不是完美的呀。”
她很有信心地说:“我准备把妈妈接到北京来,给她报各种训练班,只有提升自己,才能得到最好的男人的爱情。”
我尴尬地说:“鸡汤是给你们喝的,你妈妈到了这个年纪,要吃点儿清淡的食物,‘虚不受补’。”当然,这话她不会相信。
二
中国的家庭结构就像一个分子模型,每个人都支撑着其他人,也被其他人支撑着;每个人都约束着其他人,也被其他人约束着。
当觉得孩子们年龄还小的时候,父母认为自己对他们的饮食起居、恋爱、婚姻责无旁贷,于是便会出现各种耳提面命的情况: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婚姻却是两个家庭的事;一定要门当户对……这些孩子们听烦了的话语,在潜移默化中,在成年后,变成了他们血液的一部分。
当他们彻底长大后,也会同样地要求自己的父母,希望父母不管相不相爱,必须对婚姻忠贞;若想要再婚,至少不能给自己添麻烦;如果不懂得如何选择伴侣,他们会给出建议……
但双方都忘记了,如今大家都是成年人。成年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会付出什么,能得到什么。
有一年,我陪我妈看一部电视剧,讲的是一个老先生爱上保姆,并为保姆的女儿出钱出力的故事。开始看得我极其反感,总觉得这个故事应该上法制节目。当电视剧渐渐接近尾声,我平静了下来——儿女觉得父亲应该找一个贤惠、会照顾自己的人,但父亲就想找自己喜欢的,这有错吗?
真爱难寻,而除了爱,有时候我们要的很实际:相伴的温暖,一起吃饭的幸福,听完我讲的烂笑话会笑的默契……你这么想,你爸妈也这么想。
他们不够聪明,看到火坑会往里跳;他们会瞻前顾后,处处想要周全却无意间伤害了别人——是不是就和你一样?
无论如何,这是他们的人生,他们会选择合适的伴侣。如果你不理解他们,也许只能说明你高看了他们,或者低看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