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梦终成空,恰如烟柳醉春风。梦随云散,花飞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乡贤张树侯有云:“古人谓作史需有三长,曰:才、学、识。吾谓作字亦然。生而有妙之笔姿,此才也;所见多,所习久,则学也;而尤需不振于大名,不囿于风尚,则存乎其识矣。三者之中,识为尤要。即有才有学,若识不足,亦恐误入歧途,枉费功矣。”这种强调识的见解,虽说是指撰写史书和写毛笔字,但也可以用在品读“红楼”上。
阅毕那本以梦为名的书,竟无言以对,没了想法,欲哭无泪,实感空虚,好像被人将灵掏了去,曹雪芹究竟是何许人?也竟能写出此千古绝唱,“还泪”之说,引出此风流孽障,不知多少痴男怨女,梦断红楼,泪洒黄泉,曲尽人散,曲中所唱之人,有谁能逃出这宿命的安排?真不知该说什么好,红楼梦实是梦一场。
红楼梦里,不论是主子抑或是丫鬟,可怜的女子比比皆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宝钗、黛玉、湘云。鸳鸯、萍儿、香菱,晴雯、袭人、琪官儿。秦可卿、赵姨娘、尤家姐妹。甚至是心狠手辣的“凤辣子”王熙凤,到底也只不过是一个可怜人罢了。
整部《红楼梦》其实是场悲剧。所谓“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在千丝万缕的字眼中,密密匝匝地织成一张大网,这等空间,这群人物中看似庞杂的故事却在曹公的笔下事无巨细,分明清晰地娓娓道来。读时是深沉的悲哀,更是撼人心弦。
书中的林黛玉给人的感觉是爱妒和娇痴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又尽现了黛玉迷离、病态、柔弱的美丽与气质。又说道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才华过人,完全颠覆了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好胜,她骨子里带着一份叛逆。她偷看被禁的《西厢记》,她是曹雪芹笔下无与伦比的女子,她勇于突破,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她仿佛就是天上那一只落单却又倔强飞翔的雁,永久地飞翔。文坛不会再有下一个林黛玉,不会再有这样一个美得令人以为从天而来的女子,怀揣冲破禁锢的心,守候着自己的爱情。黛玉伤情葬花那一幕,让人泪目。黛玉是流水知音,惜花也惜人,却又感伤己,葬花词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我今日埋葬花朵,人笑痴情,他年埋葬我的怎知是谁?等到有一天春天已尽,美丽的少年老去,那时花儿凋落,人儿逝去,都无从得知。
那倾国倾城的貌,那多愁多病的身,那美玉无瑕,那阆苑仙葩,也终会成梦,一场千古流传的红楼之梦。
红楼一梦,梦的是谁的良辰美景,荣辱兴衰?
红楼一梦终成空。就像《红楼梦》中所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中的那一段风月往事,大观园先前的繁荣和过后的寂寥,合上书后,竟真的就像一个梦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