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不论在一年中的哪一个季节,读书都自有它的妙趣。比如,春日里伴着窗外的霏霏细雨读书,夏日里伴着窗外欢快的鸟鸣读书,秋日里伴着窗外的萧萧落叶读书……但冬日和其它三个季节就不大一样了。其它的三个季节,读书人都会读出一个暖字来;而在隆冬时节,读书会不约而同的读出一个寒字。
我始终认为,环境或多或少地影响到读书人的心境。比如在暖暖的春日里,读书人可以聆听窗外天籁般的清风丽雨,倦了可以泡上一壶香茗,美美的饮上一杯香茶。这种舒适优雅的环境,最能使读书人体验到曼妙的坐拥书城的境界。当然不冷不热的秋天,也颇能使读书人走近这种乐不思蜀的忘我境界。秋高气爽不说,光那透明的荡漾的秋风,就足以吹拂起读书人遐思的涟漩了。夏天之于读书人,苦是苦了一点,但之于寒意剌骨的冬日,则是小巫见大巫了。虽然冬日的读书人神思偏偏,激情如火,但那无孔无入的寒冷,不能不令读书人望而生畏。读书人最苦的是那双捧着书的手,因阵阵寒气的侵蚀,那手就慢慢有些僵硬和红肿了,时间一长竟同猫咬一般的疼痛。所以在这样的时节,读书人习惯卧在被子里读书,这样可以及时给不适的双手御寒。或往手心里哈一口热气,然后埋头继续读那永远读不完的书籍。
之于读书人,读书就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一种无法替代的乐趣和享受。纵使在炎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读书人也不会轻易放弃这种美味的精神大餐。这就意味着读书人必须和不利的环境做不懈的斗争,用自己的身体和意志同这种严酷的环境抗衡。过去年轻气盛,以为读书是一件美差。其实不然,读书人也是相当辛苦的,否则就不会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励志读书的格言了。就像这个异常寒冷的冬日,手都很难有勇气伸出来的我,已经渐渐有些疏懒了。床畔有那么多的好书,我却懒于打开,走近那五彩缤纷的世界。纵使拿起书来,也是一目十行,草率为之,因为我的双手实在无法抵御那无处不在的寒意了。在这样寒冷的时节,我更乐于在网上读书。一个人端坐在电脑桌前,双手绾进袖管或插进口袋里,就无需用手翻动书页了。面对七彩荧屏,只要眼到心到就可以了。但这样便捷的读书方式也有弊端,那就是时间久了就会两眼昏花。如此说来,冬天读书简直是一种自讨苦吃的行当。
这样就不由自主的羡慕起北方的读书人。在北方,人们是坐在拥有暖气的房间里悠然读书的,那种暖如春天的环境,让读书人在大雪纷飞的冬日,体验到了春天读书的万般乐趣。纵使是在乡村,读书人也可以围着温暖的火炉,沉醉在书中描写的世界里。如果手有了些微的凉意,就把手掌摊开在火炉的上方烤那么一会儿,一双不够温暖灵活的手,就又仿佛沐浴了一片和煦的春光。就又想到了在北方城市冬日里读书时的万般惬意的情形。屋子里自然有暖气片咝咝的响着,窗户自然是双层的,紧紧关闭不算,还在缝隙处糊上了报纸。在这相对封闭的空间里,窗外的冷气自然无法涌入,就像一个别有洞天、悠然自得的自在世界,读书人自然可以绕过这个寒字,让心思尽情的驰骋在浩瀚的书卷中。如果眼睛倦了,就从芳菲的书页中抬起头来,放眼玻璃窗外洁如白纸的雪地,那又是一种怎样心旷神怡的美好景致?
然而遗憾的是,此刻的我并不在北方,而在是房间里冷如冰窖的南方。以前认为不到南方不知道什么是热,现在才闹明白,不到南方不知道什么是冷。姑且不谈北方的取暖设施是如何的完备,光是南方的那种摄入骨髓的阴冷,就足以让读书人难以消受了。不过置身在南方的冬天,我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读书人为什么叫寒士,读书人的场所为什么叫寒窗。同时我还知道在物质生活不断丰裕的今天,现在的读书人的精神风骨似乎愈来愈脆弱了。同古代的天下寒士相比,我们似乎只有惭愧的份了。且不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且不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且不说博得那一世显赫的功名,古代读书人那种非凡的坚韧的读书勇气,就足以让我们汗颜和由衷的钦佩了。那种借助微弱的月光求知若渴的读书精神,那种头悬梁锥剌骨乐而忘忧的读书精神,请扪心自问我们还有吗?我们身边有电灯有电视有电脑,有琳琅满目的书架,可是我们寒窗苦读、无所畏惧的精神,却很难同远无的古人相提并论了。这就无以雄辩的说明,拥有再优越的读书环境,如果没有拥有一颗求知若渴、坚忍不拔的心,堆砌在身边的书籍我们就无力打开。
冬天读书,不但是一种乐趣和陶冶,而且还是对读书人精神和意志一种难得的锤炼。这样说来,在寒冷的冬日读书可谓收获多多,而这种意外的收获,是在其它温暖的时节无法品味到的。所以冬天里读书的人,才是真正的寒士,才是真正甘愿与书为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