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意无意地淡化家有中考生的现实,并非出自麻木。有一次谈起中考,同事对我说你看你哪里像家有中考孩子的家长呢。有中考生的家长是什么样呢?紧张兮兮、并肩作战、废寝忘食、忧心忡忡。满眼满心日里夜里都是自家那个要参加中考的小人儿,孩子被迫成为焦点。
我不愿做这样的家长,更不愿意把女儿变成被过分关注境遇下的中考生。“中考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每个人都要经历,爸爸妈妈当年也是这样,作为学生,要重视它,但没必要搞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功到自然成。”我偶尔会这样告诉女儿。
一年来,一切都和原来一样,女儿在家中的地位没有因为她是中考生而发生改变,被我欺负的频率依旧。“你又耍大牌?都是我和爸爸把你惯坏了。”尽管有时把女儿气得这样大呼小叫,但我丝毫不会让步。
不管作业多多,复习多忙,周末女儿洗衣刷碗的家务一样没减少,这是她多年养成的好习惯,不能剥夺。天热了,女儿每天满头大汗地坐公交车回来,校服被浸湿,一个多月来,她每天放学一到家都要把衣服洗一遍,“这样第二天穿着才舒服”,女儿这样解释。我也高度赞同,但我没有帮她洗过一次,尽管我下班后的时间比她充裕。我照旧看我的闲书,写我的闲文,喂鱼浇花看电视。好在女儿从来没有抗议过,在她眼里,生活一直就是这样。
我能熬夜,但不熬夜,因为担心熊猫眼和长皱纹,所以我经常于女儿奋战正酣时对她说“我困了,晚安宝贝!”她每次都以最快的速度回应我“晚安,妈妈!”兴高采烈的。
4月份,因报志愿的事女儿和爱人展开一场旷日持久战。爱人认准了实验中学,女儿抱定了外国语学校。“你必须跟我站在一条战线上!”爱人威胁我。但对我而言,去哪所学校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她自己愿意去。当我把这个想法对他讲时,这个受过高等教育且自诩很民主的人根本听不进去,还言之凿凿地说:“孩子小不懂事,大人不能不理智。”看我依旧不那么配合,后来他干脆不跟我谈这个话题了,我倒也乐得轻松。看着他们吵来吵去,义正言辞互不相让的场面,蛮有意思。我保持中立,其实中立就是无声地支持女儿。
“我喜欢和原来的同学在一起,喜欢外国语有那么多社团和活动,我不想做个书呆子。”我也不想她变成学习的机器,失去成长的快乐。
“学是孩子上,又不是你,你愿意违背自己的意愿天天硬着头皮去上学吗?三年呢,又不是三天两天。”关键时候,敲打敲打爱人两句。
“你有选择学校的自由,但你也必须承担因此而产生的责任和义务,将来你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你今天的选择是正确的才行。”对女儿,也要点拨点拨。
软硬兼施,在三十六计终无效的情况下,爱人败下阵来。最终,女儿如愿以偿,在中考志愿上写下了“外国语”。
考点地处偏远,交通不熟。和女儿商量去考试的方式,女儿说送可以但不要接,自己坐车回来。她想独立体验一下中考的滋味,我同意了,但爱人坚决反对:
“天这么热,路这么远又不熟悉,还要倒一次车,出事怎么办?安全第一。你要锻炼她也不差这三天吧?出了意外后悔都来不及。”
说得在理。《齐鲁晚报》曾报道我市一高考生坚持自己坐公交,结果乘坐的公交车突然中途抛锚,出租车也打不上,最后多亏交警飞车相送才没误考。看了之后,心有余悸。
一年啦,对女儿这个中考生一直没有什么特殊的“最惠待遇”,这次就听爱人的,全程接送。
祝福你,我最亲爱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