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白:尉迟生足下:夫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1,是故君子慎其实2;实之美恶,其发也不掩3: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4,心醇而气和;昭晰5者无疑,优游者有余;体不备不可以为成人6,辞不足不可以为成文。愈之所闻者如是,有问于愈者,亦以是对。
今吾子所为皆善矣,谦谦然若不足而以征于愈,愈又敢有爱于言乎?抑所能言者,皆古之道;古之道不足以取于今7,吾子何其爱之异也?
贤公卿大夫在上比肩,始进之贤士在下比肩,彼其得之必有以取之也。子欲仕乎?其往问焉,皆可学也。若独有爱于是而非仕之谓,则愈也尝学之矣,请继今以言。
1必有诸其中:心中有真正的感受或体悟。
2君子慎其实:特别注重文中的内容。
3实之美恶,其发也不掩:真正的善恶一旦表现出来,是掩盖不了的。
4行峻而言厉:峻,正直、刚正。厉,严厉。
5昭晰:思想明白清晰。
6体不备不可以为成人:身体没有发育完全是不能算一个成年人的。
7不足以取于今:难以为当世人所认可。
文章中所提到的尉迟生,他的名字是单名一个字汾。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是从韩愈这篇文章中看来,他是一个文章写得很好,而且品德兼优的年轻学子。韩愈在给他的这篇复信中,在很多地方都运用比喻,这就显得很生动、简明,也在这篇文章中,如同他以前的文章一样,再次表达了文以载道、气盛言宜的文学主张。在这篇文章的一开头,韩愈就说:“夫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这里直截了当地指出,当然写文章的人必须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由于在其发而为文章的时候,所以这些方面的好、坏差别,就会在作品中无所掩蔽地表达出来。然后作者又一连用多种事物对此作了比喻。我们来看看:从“本深而末茂。……”到“优游者有余”,通过这些来说明人的思想、学识之于文章的内涵、质量,就相当于树根之于枝叶:只要树根深长,枝叶就一定茂盛;这又好比人的体格品性之于他的仪表言行:只要身体高大、声音就宏亮;所以品行严肃的人说话严厉;而心地宽厚的人则性情温和;并且明白事理的人做事不犹疑;而悠闲自得的人必有许多余暇——所以说事物的因果关系在哪儿都会必然地显现出来。韩愈在这里充分喻示了人的德、识素养对于文章内容的决定作用之后,仍然以人作譬喻,然而再从文章的语言要求方面,将论点做了完美的收束:“体不备,不可以为成人;辞不足,不可以为成文。”其意思就是身体四肢没有长足,不能算作是成人;要使言词苍白贫乏,也不能算是完整的文章。我们砍这实际上是与前面的为文必须“有诸其中”在形式上相呼应。在经过这了无痕迹的转换之后,韩愈关于应该如何为文的文学主张到这里也就全面地阐述了出来,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