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八年十一月壬子,上命丞相元衡、丞相吉甫、丞相绛召太史尚书比部郎中韩愈至政事堂传诏曰:“田弘正始有庙京师。朕惟弘正先祖父厥心靡不向帝室,讫不得施,乃以教付厥子,维弘正衔训事嗣,朝夕不怠。以能迎天之休,显有丕功,维父子继忠孝,予维宠嘉之。是以命汝愈铭,钦哉!”惟时臣愈承命悸恐。明日,诣东上阁门拜疏辞谢,不报,退。伏念昔者鲁僖公能遵其祖伯禽之烈,周天子实命其史臣克作为《駉》、《駜》、《泮》、《閟》之诗,使声于其庙,以假鲁灵。今天子嘉田侯服父训不违,用康靖我国家。盖宠铭之,所以休宁田氏之祖考。而臣适执笔隶太史,奉明命,其可以辞!
谨案:魏博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兼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沂国公田弘正北平卢龙人。故为魏博诸将,忠孝畏慎。田季安卒,其子幼弱,用故事代父1,人吏不附,迎弘正于其家,使领军事。弘正籍其军之众,与六州之人,还之朝廷。悉除河北故事比诸州,故得用为帅。已而复赠其父故沧州刺史兵部尚书,母夫人郑氏梁国太夫人。得立庙祭三代:曾祖都水使者府君祭初室,祖安东司马赠襄州刺史府君祭二室,兵部府君祭东室。
其铭曰:
唐继古帝,海外受制。狎于太宁,燕盗以惊。群党相维2,河北失平。号登元和,大圣载营3,风挥日舒,咸顺指令。嶪嶪魏土,婴儿戏兵4;吏戎愁毒:莫保腰颈。人曰田侯,其德可倚;叫噪奔趋,乘门请起。田侯摄事,奉我天明5;束缚弓戈,考校度程;提壃籍户,来复邦经。帝钦良臣,曰维锡予,嗟我六州,始复故初。告庆于宗,以降命书。旌节有韬,豹尾神旗;櫜兜戟纛,以长魏师。田侯稽首:“臣愚不肖。迨兹有成,祖考之教。”帝曰:“俞哉!维汝忠孝,予思乃父,追秩夏卿,媲德娠贤,梁国是荣。”田侯作庙,相方视址,见于蓍龟,祖考咸喜。暨暨田侯,两有文武;讫其外庸,可作承辅。咨汝田侯,勿亟勿迟。觐飨式时,尔祖尔思。
1用故事代父:以先人的事迹代替父亲的训导。
2群党相维:各路诸侯纷起叛乱。
3大圣载营:大圣皇帝即位。
4婴儿戏兵:连小孩都拿起武器练习战斗。
5奉我天明:承顺的是皇帝的命令。
这一篇碑文,跟前面的一篇《乌氏庙碑铭》有所不同,可以这样说,这篇碑文是一篇奇文。它的奇就在于它打破了常规,打破了前人一般的写作碑文的手法,而别具一格。但是我们知道以前的学者对韩愈曾有谀墓之讥,韩愈倒也确实是有谀墓之作,而且撰碑时并不曾有过什么顾虑。但是我们从这篇碑文中,就看到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说在写作这篇碑文时,他自己就说对于写作本文,他却一反常态:先是“承命悸恐”、怕得心直跳;接着“拜疏辞谢”,极力推辞;最后王命难违,他就偷梁换柱。与一般歌功颂德的宗庙碑铭不同,本文竟没有一个字反映田弘正祖先的功德,而对田弘正本人的功绩,也只是用一句话“籍(登记造册)其军之众与六州之人还之朝廷”一笔带过。文章的重点与其说是歌颂田弘正及其祖先,还不如说是歌颂唐宪宗的伟大圣明以及忠孝的伦理思想。究其原因,其实与田弘正的家族背景有关。奇还奇在文字谨严,文笔典重。对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分成三个部分,首先可以把前两段看成序文,而第三部分是最后的铭文。第一部分写奉敕撰碑。其中又分成四个小点:第一个小点写丞相传诏。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由。第二个小点引述诏书。突出皇帝对田弘正“父子继忠孝”的宠爱和嘉奖。第三个小点写拜疏辞谢。朝廷却不予答复。皇帝亲自下令,三个丞相传诏,自己推辞不掉,写得如此慎重其事,真是煞费苦心:既说明皇帝对起义有功将领的嘉奖,又为自己替田氏家庙撰碑开脱了历史责任。第四各校点据事引经。以史克作颂为证,说明为田弘正立庙、撰碑,都是“唐继古帝”,符合祖训的。这样写下来,就使得文章别具一格,所以我们说它奇,就奇在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