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李莲英葬母,一城人“过节”

时间:2024-06-23    来源:馨文居    作者: 丁 希  阅读:

  1

  晚清时期,太监李莲英是河北大城县李贾村人,年纪尚小时便入了宫,深得慈禧太后的宠信,在宫中的日子威风八面,但没能在母亲面前伺候,让极其孝顺的李莲英很过意不去,于是他便将母亲接到了北京。

  本想着从此之后就能让母亲安享晚年了,谁知,没住几年,母亲就去世了,悲痛欲绝的李莲英心想,既然母亲生前无福享受荣华富贵,死后一定要风光下葬才行。

  此时大清正值国难,李莲英虽在宫中很有权势,但作为奴才不能盲目僭越,于是李莲英便如实禀告了慈禧老佛爷。

  身为古稀老人,慈禧十分感慨李莲英的孝顺,这正是她一直都推崇的“孝道”,当即赏赐李莲英48万两白银,让他好好安葬母亲,如果不够,可以再找直隶总督要。

  李莲英并不在意这份赏赐,毕竟他是慈禧跟前人人巴结的大红人,根本不缺钱。他想要的就是慈禧的这道懿旨,这既是天大的荣光,也能让他放手去安排葬礼。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2

  李莲英先在北京请来和尚、喇嘛,念了四十九天经,然后将母亲的灵柩停放在护国寺内,每天都有30多人巡逻看护,早中晚还要举行祭祀。

  在北京的丧事结束了,李莲英又开始筹划在老家的葬礼。

  由于自己还在宫中当差,李莲英就叫自己的两个弟弟先回老家做准备。临走前,他叮嘱弟弟,葬礼就按照50万两银子的标准来准备,不够往上加。

  两个弟弟回家后,找到了当地的乡绅,将此事一一告知。

  要知道,当时百姓们每家每户一年的花销也就1两银子,那些乡绅也算是有钱人了,但一听说这场葬礼的标准竟然是50 万两银子,顿时惊得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其实李家人也很吃惊,不过李莲英既然安排了,他们也只能照吩咐做。

  3

  那段时间里,李家人每天都想着如何花出这笔银子,甚至去请教了当地的教书先生,直到第二年春天,才终于拿出了一个让李莲英满意的葬礼方案。

  于是在公元1907 年春天,李莲英向慈禧告假后,扶着母亲的灵柩返回了老家。

  没想到,葬礼计划得很好,等到实施时却出了岔子——根本没有人来吊唁。

  当时李家人已经在家门口搭起了棚子,办起了流水席,向整个大城县的百姓发出了邀请,上至乡绅下至乞丐,谁都能来,也不用上礼,但是李家门前依然无人光顾。

  李莲英十分纳闷,他是什么身份,乡亲们竟然这么不给面子,就不怕得罪他吗?

  李莲英就派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这才得知,原来直隶总督袁世凯知道此事,专门派了300个士兵过来维护秩序。士兵们守在路边气势汹汹的,乡亲们哪敢过来参加葬礼。

  李莲英对此很不高兴,让人去通知袁世凯,不要让士兵白天出来站着,只能晚上巡逻。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士兵都撤走了,大城县的乡亲们顿时朝着李家涌来,一时间都分不出乡绅和乞丐了。

  4

  李家人准备的筵席是当地风俗中,规格最高的“十三碗”,桌上摆放4 凉碟9大碗,还有一堆丰盛的大鱼大肉。

  为了准备筵席,李家人事先请来200多个厨子,把灶台摆到门外,桌上的菜每天都不重样。

  按照风俗,葬礼上还要准备白馒头让乡亲们带走,就为了蒸这些馒头,附近3个村子的人都忙碌起来,从早到晚都歇不下来。

  但是乡亲们可不管李家人有多忙,每天蜂拥而至,将筵席上的饭菜席卷一空,这才带着白馒头心满意足地回家。

  李莲英自然知道来吃席的人,并不是真心前来吊唁的,但是他一点都不在乎。

  当年他为了混口饭吃,净身当了太监,多少人因此瞧不起他和家人,如今他飞黄腾达,大张旗鼓地筹办母亲的丧事,除了给母亲尽孝,也是为让这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乡亲们看看,他现在是多么风光无限。

  5

  这场葬礼足足持续了35天,不光是大城县的百姓们都跑来蹭吃蹭喝,就连周围几个县城的人都往这边赶。一些跟李家毫无关系的达官贵人,为了巴结李莲英,也不远万里地赶来,最后连京城都闹得沸沸扬扬。

  那些跑来吊唁的有钱人,不光人到礼到,还各自请来了做法事的道士神婆,李家门口越发热闹了。

  李莲英见状,还觉得不够威风,联想到他的母亲生前最喜欢看戏了,于是李莲英又叫人临时在村口搭了个戏台子,请来有名的戏班,每天早晚各唱一场戏。

  一时间,整个李贾村风光无限。

  李莲英想着,这样一来,等到他辞世以后,家里人便知道为他筹办葬礼的标准了,到时候肯定要比现在更风光。

  然而,事实恰好相反,李莲英美好的愿景并没有实现。

  6

  整个李贾村的乡亲们都觉得李莲英是个好人。

  这是因为正好赶上一个苦春,当地百姓正为生计愁眉苦脸,没想到李莲英为母亲筹办的这场豪华葬礼,竟然持续了一个多月,他们除了每天都跑来蹭吃蹭喝,还从不空手而归。

  李莲英早就叫人在家门口准备下8口大缸,每个缸里放的东西都不一样,有的是米,有的是肉,有的是馒头。不管来不来吃席,路过的百姓都能从缸里拿点东西回家。

  当时为了准备足够的肉,李家人差点将全城养的猪都买过来,他们这一番举动,直接拉高了当年城中猪肉的售价,导致很多人家甚至吃不起猪肉,不过没关系,买不到可以去李家拿。

  原本愁苦生计的百姓们,就在李莲英的“招待”下,高高兴兴地过完了春天。这一年也成了当地人终生难忘的一年,每次回想起来都觉得非常幸福。

  葬礼结束时,李莲英还专门叫人挨家挨户去检查,看到乡亲们家中都有了足够的馒头和肉,他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等到李莲英母亲下葬时,当地拿了李家好处的百姓们,全都跑出来捧场了。

  光是抬棺的小伙子就有20多个,后面跟着的送葬队伍更是绵延数十公里,就算是皇帝下葬,都不一定能享受这么大的排场。

  李莲英这样安排母亲的葬礼,其实也是想为自己死后做准备。有了这样的标准,李家的后辈子孙自然不会敷衍他的丧事。

  7

  可惜,计划总是赶不及变化。

  同年冬天,慈禧太后也殡天了,李莲英最大的靠山没了,他虽然依然能够留在皇家地盘养老,却失去了昔日的骄横和霸道,更别提举行一场场面惊人的葬礼了。

  在他生命的尾声,嗣子和侄子们为了分得他的巨额财产,不惜大打出手,整日争执不休。李莲英见状万分伤心,但这一切都是他亲手留下的祸患,想要制止已经不可能了。

  据说,李莲英的死因一直是个谜,他过继的孙女称他死于痢疾,得病三四天就突然死亡了。但是他去世时还是初春,这个季节得痢疾让专家都感到费解。

  也有人说,他树敌太多,出宫之后就被仇敌所害,最后连遗体都不完整,只剩下了一个脑袋下葬。

  而李莲英聚敛了一生的财富,也被两个嗣子挥霍一空,他作为一代权监的声威,就这样云消雾散了。

李莲英 葬母

新编故事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